水電站攔截垃圾浮漂基本結構基本結構和特性
漂排系統由上、下游槽形軌道,支承裝置及過渡裝置和若干節雙浮筒構成的鏈形攔污漂排組成。浮筒下部裝有可拆卸的攔污格柵。
漂排支撐點連線與水流夾角為60o~70o左右,上游軌道安裝在水庫靠發電機進水口一側巖坡軌道梁鋼筋砼柱內,下游軌道梁的鋼筋砼柱則通過錨固和現場澆筑與大壩閘墩柱連成一體。
支承裝置由主輪、側輪和輪架構成,主、側輪均配用自潤滑軸套,加上配重,可保證裝置在軌道槽內升降靈活,達到漂排隨水位變化“無動力自浮”的目的(老式欄污排則需通過電動圈揚機卷揚機調節吊繩索張馳度來適應水位變化)。
浮筒之間及浮筒與支承裝置、過渡裝置均采用十字絞座和銷軸連接。這樣,在流速和流向改變時,浮筒在左右方向有一定程度偏轉,攔污漂排略成弧線,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水電站攔截垃圾浮漂基本結構漂排
(1)漂排浮筒采用園形截面,雙筒并列連接,浮筒直徑Φ760mm,浮筒下懸掛高1m的格柵,浮筒長度3m。
(2)導軌內的支承裝置通過過渡裝置與浮筒連接,在水流和風力的作用下會略成弧線,浮筒之間用十字鉸座連接,這樣,浮筒可在左右方向有一定自由程度的偏轉。
(3)雙浮筒頂部連接間設置有固定行走平臺和安全護攔,可供清理水面污物和運行檢查維護之用。
(四)主要設計計算及要求
(1) 浮筒浮力
浮筒體積2.6507m3,浮筒、格柵重1300kg。經計算吃水深度395mm,水上高度335mm,可以滿足運行要求。
(2) 過渡裝置浮力
需保證水面高度為355mm,與浮筒*。經計算,浮力儲備為2100kg。為了滿足吃水深度的要求,在過渡裝置內,用于配重的砂石約800kg,具體重量按現場試驗確定。
(3) 軌道拉力
導漂排在水流、風浪作用下,產生的拉力。假設浮筒上下游水頭差達0.3m,經計算,并考慮安全因素軌道拉力取30T。
4、結束語
青溪發電公司針對上述情況,在多年治污的基礎上,安裝無動力自浮式攔污漂排,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為2006、2007、2008年度發電作出了很大貢獻。
該類攔污裝置用途很廣,例如水電站的取水口、火電站的取水口、自來水的取水口及其它工農業的取水等。
水電站攔截垃圾浮漂基本結構
主浮筒與平衡浮筒均采取下圓上方的型式,即下半部分采取半徑為0.3m的半圓,上半部分為高度為0.3m的矩形與下半部分半圓連接。主浮筒壁厚采用5mm,材料采用Q345鋼板,平衡浮筒壁厚采用3.5mm。中間采用鋼支撐桁架的連接方式。攔污柵格間距采用0.31m,柵條高度為1.3m。
水電站攔截垃圾浮漂基本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