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毛片在线视频-日韩毛片在线影视-日韩美aaa特级毛片-日韩美a一级毛片-久久夜夜操妹子-久久夜夜肉肉热热日日

服務咨詢

產品求購企業資訊會展供應

全網搜索 發布詢價單
儀表網>產品庫>儀表下游>環保>水處理>宣城市地埋式一體化醫療污水處理設備
  • 宣城市地埋式一體化醫療污水處理設備

宣城市地埋式一體化醫療污水處理設備

參考價
面議
具體成交價以合同協議為準
  • 型號
  • 品牌
  • 所在地濰坊市
  • 更新時間2020-01-24
  • 廠商性質生產廠家
  • 所在地區濰坊市
  • 實名認證已認證
  • 產品數量110
  • 人氣值691
客服在線 索取相關資料 在線詢價

聯系方式:劉勉 查看聯系方式

聯系我們時請說明是 儀表網 上看到的信息,謝謝!

同類產品

濰坊日麗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技術研發、產品生產、設計施工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公司位于世界風箏之都——鳶都濰坊,東臨海濱名城青島市,南毗新興港口日照,區位*,交通便捷,基礎設備齊全。幾年來,承蒙廣大用戶厚愛,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現是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會員單位,常年與清華大學環境研究院及其它國內專業院所合作,擁有較強的非標設計、制造和服務能力,生產檢測設備完善、品種規格齊全、產品質量穩定可靠。我公司作為的環保設備生產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醫療、農業、石油、化工、造紙、制藥、食品、淀粉、冶金、電力、煤炭、屠宰等領域的工業污水和生活市政污水。現有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氣浮、給排水攔污輸送、污泥脫水、排泥除沙、攪拌混合、沉淀過濾、曝氣生物填料及配件、環保制漿等類一百多種規格的產品,深受用戶信賴,成為國內環保產業近年來的*。我公司擁有環保設備的設計生產資質,可為用戶提供技術咨詢、工藝設計、場區平面布置、設備安裝和調試等完善的服務。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我公司秉承“品質 信譽 創新 服務”的經營理念,不斷加強新產品的開發與創新,使產品有了更廣闊的市場,現產品全國,并出口到日本、荷蘭、尼日利亞、肯尼亞、阿富汗及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被授予“中國山東明星企業”、“省*”、“國家科委環保項目重點技術推廣依托單位”、“質量、服務、信譽AAA企業”等殊榮,并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日麗”品牌被評為“中國品牌”。

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本著“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宗旨,堅守“誠實守信,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則,奉行“思而后行、持續創新、共謀良心品質、以達顧客滿意”的質量方針。愿與中外朋友真誠合作,共謀環境保護的崇高事業。

 

點擊展示更多內容
產地國產 加工定制
宣城市地埋式一體化醫療污水處理設備
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是新的水處理產品,可埋入地表下,設備上方地表可作為綠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和保溫,全自動控制,不需人員管理無污泥回流操作簡單,維修方便。適用范圍廣,處理效果好。
宣城市地埋式一體化醫療污水處理設備 產品詳情

宣城市地埋式一體化醫療污水處理設備

宣城市地埋式一體化醫療污水處理設備

nwx.  
通過曝氣機的開停和轉速使溶解氧控制在要求的范圍內。運行控制就不同,除了前面的要求外,還要考慮在曝氣機慢速運行或只有個別曝氣機運行時,防止污泥下沉,即在曝氣機的總體運行狀態只滿足DO的控制,而不能滿足泥水混和時能自動調控。 

 

 
40
.問:我們現在是檢測2個池,1號是有種泥接種的,但是1個月下來鏡檢時只發現大量草履蟲,發現鐘蟲的幾率基本沒有,多再加上幾條線形蟲;我們2號是沒加種泥,然后進水曝氣,一個月后鏡檢時發現了大量鐘蟲和一些草履蟲等其他細菌,但是2個池的污泥含量都很少,請問現在怎么培養1號池的細菌,怎么增加污泥含量?還有就是曝氣池里的溶解氧很高,一般都再9-11之間,6以下的很少,難得出現幾次,我們鼓風機已經時開的小了,而2號池的溶解氧更高,一般都在1012之間。

sax:  

 


答:二池的情況類似,是營養不足和曝氣過度引起的,污泥處于不斷增長又在不斷自身氧化的狀態,所以要嚴格控制曝氣時間,如果無法增加污泥量,只能采用間斷曝氣,還有營養比的控制等問題也要注意。  
41
.問:對于卡魯塞爾氧化溝工藝,它在污泥泥齡以及剩余污泥量的計算應該怎樣算才能使實際量與計算量的出入不大,它有沒有簡潔的計算公式或者說通用公式?

1vG  
答:在實際運行中排泥量和泥齡不是根據計算來控制的,其它形式的活性污泥工藝也一樣。  
 

 

42.問:我廠工業污水,印染和化工。現生化池污泥只有1.2g/L。鏡檢沒有發現原生和后生動物,出水不達標,一個星期大流量回流污泥,還是沒變化。SVISV%都很高,但是看不到絲狀菌。請問該采取什么措施?  

 

答:估計污泥已中毒受損,加大回流量是不對的。應該增加排泥量,并移植先前沒受損時排出的剩余污泥或其它廠的污泥。

 
43
.問:一個工業園需要建設30000/天的污水處理廠,現有家公司提出硅藻精土+生化處理工藝。以前也曾看到關于這種技術的介紹,但是說法相差很大,不知道該相信誰?請發表看法。 

 

SuUh<  
答:硅藻精土用在城市污水處理效果很好,運行費用也很低,工業廢水處理要慎重。  

 


44.問:UASB法在國內應用很多,但運行的效果也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我想是幾個方面:三相分離器;布水系統;保溫措施。在此我有些疑問:1)采用UASB法時,三相分離器是根據特定污水設計的嗎?我見國內有很多專門生產三相分離器的,而u法使用較多是在工業廢水方面,不同的工業廢水性質不一樣是否會影響三相分離器的正常使用?2三相分離器是底部進水,布水容易堵塞,不知道運行的好的u法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3)厭氧反應在35時比較好,u池的保溫是如何做到的?尤其是采用鋼結構的池體時。u池產生的沼氣如何使用?如果u池內的溫度達不到要求,考慮加熱時應采用何措施呢?  
 

答:三相分離器一般不會根據特定污水來設計,只考慮其結構對三相分離的效果。布水系統堵塞問題是多孔式布水方式必然存在的問題,工藝上可采用反沖或氣沖的方法解決,至于池體的保溫一般不需做特別的措施,只需控制進水溫度即可,如進水溫度過低,可在進水管線上加裝汽水混合器,利用蒸汽加熱至合適溫度。不過在高效厭氧反應器中,我不看好U池,因為相對EGSBIC來說處理效果較差,對已建的UASB,如果處理效果不好,建議作些改造,如增設內回流管或后面增加沉淀池。

 

ct

/THq  
45.問: UASBHRT要求較長,水力負荷太大,跑泥特別嚴重,長時間的內回流出水帶泥較多,反而不利顆粒污泥的形成。不知你如何看?  

 


答:設置內回流會加劇跑泥的說法不妥,這是有利于顆粒污泥形成的,就是提高剪切力,當然顆料污泥形成的條件和U池的處理效率提高還有其它很多因素。  
46
.問:我廠采用三溝式氧化溝處理污水,BOD350mg/L左右,處理后剩余污泥特別多,是怎么回事?跟運行周期有沒有關系?  


答:先可試一樣,即在不影響泥水分離的前提下,減少C階段的時間,把減少的時間加給B階段,如果還不行再采取下一步措施。如果已設置D階段,也可取消D階段,把D的時間給BC時間不變。  


47.問:我們用的是卡魯塞爾2000的氧化溝,出水口的溶解氧一般控制在2mg/L左右,控制在3.0 mg/L,進水的水量為3萬每溝每天,進水的BOD有時候較低,平均值在50 mg/L,氧化溝的有效容積為14750m3MLSS一般控制在3000 mg/L,由此得出的F/M0.0339(不知此值對否),如果此值正確,那么污泥負荷也太低了吧?污泥齡一般控制在15天左右,SV3015SVI50左右,不知該如何進行工藝的調整,來緩解跑泥的現象? 


答:據我判斷污泥已老化了。應對措施:增加排泥量,減少供氧量;如果溝里設置水下推進器,曝氣機可間斷運行。

ECfY

~qK  

 


48.問:水解酸化在廢水處理中是一個很難說清的處理工藝,對于COD來講,有的去除率很低,有的去除率比較高,我設計的一個化工廢水項目,水解酸化COD的去除率高達4050%,但需少量曝氣。我設計的印染廢水處理中水解酸化COD去除率一般在1520%左右,但色度的去除率很高。水解酸化對PH的要求實際上并沒有象資料上講的那么高,PH610之間均有效果,但在8左右效果應該比較好。 

 
答:你說的化工廢水水解酸化COD去除率可達40~50%,而且需少量曝氣,這問題是特例,不能說明就是酸化的實際效果,因為去除的大多是無機性COD,是在曝氣條件下被氧化的(因為有少量的曝氣),如果不曝氣COD去除率會明顯下降。  


49.問:UASB按照三相分離器的原里和作用,是不應該有污泥回流的,但由此而來產生如下問題:(1UASB反應器跑泥時如何補充污泥?(2UASB反應器受沖擊時引起污泥濃度波動,如何盡快使其恢復平穩?(3)在排出UASB反應器中無機化的污泥時,如何盡快使其恢復到所需的污泥濃度?  


答:U池如果污泥流失,即使污泥能回流也是無濟于事的,因為污泥回流的同時反應器的上升流速也會相應增加,回流量大污泥流失量也大,所以U池大多數是沒有污泥回流的。我說的大多數沒有也就是說有的U池還是有污泥回流的,因為在U池后又增設了沉淀池,但這樣的工藝不多,如果這樣還不如用EGSBIC更好。據我所知,U池主要還是以絮狀污泥為主的,加之反應器不高,所以上升流速不能太快,污泥保有量不多,容積負荷上不去。雖然典型的U池沒有污泥回流,但出水還是能回流的。  


50.問: UASB之所以污染物去除效率高,主要是顆粒污泥的作用,而你卻說是絮凝污泥,這是怎么會事?  


答:我沒有說U池沒有顆粒污泥,只是說是以絮狀污泥為主,因為絕大多數UASB都是這樣,這也是U池容積負荷低的原因(相對EGSBIC而言),至于為何U池不能象IC一樣基本上都是顆粒污泥,且顆粒污泥粒徑小、質量高,這就涉及顆粒污泥的形成機理和條件,這方面我就不展開了,但可以說明一點,反應器上升流速是重要的條件之一,UASB不能*這方面要求。

 
51
.問:要控制 UASB污泥的流失是否可采用在上部增加一回流管,控制其回流比,形成內循環?  


答:很好的建議!不過這樣的目的主要是有利于顆粒污泥的形成,使顆粒污泥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污泥保有量增加。

 
52
.問: UASB池內增加回流管但會不會影響水的上升流速呢?  


答:會的,循環區的上升流速會加快,這也是設置循環的目的,雖然在初期還不能避免反應器污泥外溢,但可使泥水充分混和,也有利于污泥造粒,使污泥保有量增加,一定時間后就可顯示出效果。  


53.問: UASB池增加內回流管,水的上升流速提高,會不會給三相分離器帶來副作用?

 vI&  

 


答:因為是從三相分離器的下部向底部回流,所以我認為不會影響三相分離器的上升流速。  


54.問:可是UASB池不設內回流時,如果排泥時泥排多了如何辦?  


答:因為污泥不外流的,所以也不存在你說的問題。如果另設沉淀池,污泥就要回流,但回流量的大小也只能反映污泥在整個系統內的周轉速率或循環速率,也與系統內的污泥量無關,也就是說如果U池不排泥,無論污泥回流量是大是小,系統內的污泥量不會影響(不考慮污泥增長的因素情況下)。  


55.問:如果UASB排泥時控制不當,造成污泥流失怎么辦?如何恰當控制污泥排泥?  


答:這是運行管理方面的事了,如同好氧活性污泥工藝有三相平衡的調節一樣,各類厭氧裝置的各項運行參數也要根據運行狀況來控制的,如泥、水二相平衡的調節,使反應器的容積負荷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容積負荷(這里指污泥所點的容積)是通過排泥量來控制的,也受限于廢水水量和濃度。當廢水量增加或廢水濃度增加時,為了保持負荷平衡,就要少排泥或不排泥,提高系統的污泥量,反之則多排泥以減少系統污泥量。此外還要考慮很多受限因素,如:系統的污泥量過多,雖然可降低容積負荷,但會使污泥的膨脹度增高,影響泥水分離;排泥量太多,則會造成容積負荷過高,使VFA/ALK的比值升高,影響處理效果。這些都要根據具體情況通過試湊法來確定的,有些方面則靠經驗。  


56.問:我們做了一個工藝,也用到UASB,并且UASB設了出水回流,由于進水量非常小,一天就10幾噸水,所以污泥投加到UASB后,污泥懸浮不起來,運行了一個多月污泥都是沉在池底的,而且好像回流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污泥就是沉在池底一米多的位置,后來換了一臺循環泵,想加大回流量,可是剛換泵后面的出水就變黑了,我覺得可能是把池底的污泥沖起來了,這樣下去會不會把所有的污泥都沖走呢?是不是循環泵的流量太大,把污泥都打碎了呢? 

 
答:污泥已經無機化了,雖然還不知道你們的UASB池容積多大,但已能推測到容積負荷已小到無法維持的范圍了。  


57問:UASB中污泥培養究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條件,我所知道的,調試階段進水一般要求cod5000mg/L以下,還有pH值一般要求在78,營養物質NP等,還要注意那些問題呢?在調節池里為了使進水均勻曝氣是不是對UASB有影響呢?UASB池中上面的水應該是清的還是黑的呢?  


答:這些問題一言難盡的,可參考相關資料。但有二點可說明一下:調試起始容積負荷不能高,要逐步提高,不能光從COD來控制;調節池少量曝氣沒影響的,這點氧對厭氧反應裝置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

 
58
.問:我廠用A-O法處理含有氨氮的污水,以前運行正常,近經常在回流沉淀池出現污泥厭氧反硝化,引起污泥上浮現象,污泥流失,影響出水水質。如何解剖?  


答:解決辦法:(1)控制好反硝化條件,盡可能去除硝酸氮;(2)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以降低沉淀池的污泥層高度,使污泥在泥層的停留時間減少,可防止污泥缺氧;(3)條件允許的話(不影響缺氧區的缺氧環境)盡可能增加好氧區的溶解氧,使進入沉淀池的污泥不缺氧。上述*條是為了使進入沉淀池的硝酸氮大大減少,不會發生嚴重的反硝化,后二條措施是即使有大量硝酸氮進沉淀池,但由于不缺氧也就不易發生反硝化。  


59.問:目前我廠處理規模為4萬噸/日,有兩個濃縮池,設計污泥量為5600kgDS/d,污泥負荷為50kgDS/m2•d。但因施工造成兩個池的進泥和出泥不平衡且極不容易調整。經常造成一池污泥過多發生厭氧并導致濃縮機負荷過高燒壞電機。  


前段時間,在一個濃縮池故障不能及時排除的情況下,采用單池運行,污泥量在4000kgDS/d左右,污泥負荷為61kgDS/m2•d。在此負荷下運行,該池沒有出現因負荷過高而導致濃縮機故障。單池運行比雙池運行管理簡單且出泥穩定。試問,濃縮池的負荷可達多少。的范圍又是多少?  


答:是管理不當造成的,二池的進泥量可以通過進泥閥調節的,如果象你所說的因施工問題二池進泥量不能調節,那濃縮池的出泥量總可以調節吧,進泥量大,又不能關小,就要增加出泥量,把出泥調節閘門開大,使池內污泥層下降,這樣可減少濃縮污泥在池內的停留時間,以防污泥發酵。濃縮池還可以交替運行,運行管理中的調節手段是多方面的。至于濃縮池的負荷等與污泥含水率、性質等有關,各廠的情況都不同的。

 

#  
60.問:MLSS可用懸浮物的方法測定嗎?  

 


答:MLSS只是很粗略地表示污泥中微生物量的多少,當然不能用懸浮物的方法測定,因為MLSS包括固定固體和揮發固體二類,固定固體是無機物,揮發固體是有機物+微生物,如果用懸浮物的方法測定。一些溶解性的有機物和游離細菌就流失了。61.問:我們這里有個剛開始調試的處理站,采用SBR工藝,調了兩個星期有點效果的時候,水量變小了,現在眼看著微生物慢慢變少,該怎么辦?  
答:減少曝氣期時間,相應增加沉淀期或閑置期時間。  
62
.問:我們做的一個工程只有處理10噸的生活廢水,原來膜生長的情況非常的好,處理效果也非常的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膜全部脫落了,而且現在膜不能再生成,填料上生有一些象紅豆一樣大小的微生物團。把它攆開是很多的條狀的細菌,現在都快一個多星期了,沒有任何的改善,想請幫助一下!  
答:排除pH或有毒物質沖擊的因素外,可能是曝氣時間過長、負荷過低造成。建議減少曝氣量,或采用間斷曝氣試一段時間,此外還要控制好營養比。  


63.問:因為天氣比較炎熱,水中DO本來就低,大概在3mgl以下,但由于在沉淀池中有污泥上浮發生,如果通過降低曝氣量來控制的話,會不會影響出水水質?如果可以應該控制DO  


答:減少曝氣量的措施是不妥的,污泥上浮不是曝氣量過大造成的,即使曝氣量大,大量氣泡*可以在曝氣池出水槽和沉淀池進水口前釋放掉的。這種情況下減少曝氣量會使沉淀池內污泥缺氧而發生反硝化甚至厭氧,加劇污泥上浮。正確辦法是增加沉淀池出泥量(降低污泥層高度),使污泥在泥層的停留時間減少,防止或減緩反硝化的發生,污泥層降低也有利于泥水分離。天氣熱曝氣池出水端DO還是稍高些好,3mg/L是正常的。  


64.問:我現在正在做一個污水處理方案的改進項目,該工藝進水COD約為10000pH=44,水量100/天。該廠經過氣浮-三級接觸氧化-沉淀處理后COD約為700~800pH=6.7請問在原有工藝上如何改進,使出水COD達到500以下(三級排放標準)。  


答:這類廢水雖然濃度很高,采用氣浮加好氧工藝還是可以的,并不是任何高濃度水都要用厭氧。檢查一下運行管理是否有問題,再考慮改造,在不影響現有工藝的情況下,在技術上采取一些措施*可能達標的。  


65.問:用厭氧罐對畜糞厭氧高溫發酵20天了還不產氣,而且PH時升時降,請幫助分析一下。  


答:VFA過高,還沒*進入堿性發酵階段,在沒有產氣前不能排上清液或泥,否則會引起負壓。

 
66
.問:看到有的工藝(如SBR 法)講到其因為沒有污泥回流而解決了污泥膨脹問題,就感到疑惑了,你是如何看的?

 

 


答:SBR工藝沒有污泥回流就沒有污泥膨脹的說法不妥,我知道有的資料這樣說的,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67.問:化工廢水處理裝置,水解加接觸氧化工藝,氧化池溶解氧為零,我算了一下,COD去除量為420公斤每天,供氣量大約為75立方每分鐘,按70立方去1公斤BOD計算,處理能力應該為150公斤每天,這樣理論供風與實際相差較大,是否會供氣過少而進入兼氧狀態(汽水比為301)?  


答:不說廢水的濃度和水質等情況,首先用氣水比來衡量就不妥,膜法與泥法是不同的,同樣的氣水比,還要看曝氣器的氧利用率,如果用穿孔管曝氣氧的利用率就很低,如果用微孔曝氣,則氧利用率可提高數倍,所以要進行綜合分析的。但不管實際情況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氧化池溶解氧沒有,是供氧不足或曝氣時間不夠造成的。  


68.問:一個中程藥廠的廢水平均COD1700 BOD800左右OD3000左右,現在我們公司的基本設計是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混凝-二氧化氯發生器。水解和接觸氧化停留時間都是24小時,可對方因為造價比較高,要我們修改一下方案。現想除去二氧化氯發生器,換一消毒池投加漂水,另外,接觸氧化和水解酸化停留時間都改為12—16小時,不知道這樣改有問題嗎?  
答:可取消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停留時間適當增加。  


69.問:我見過的醫藥廢水一般都會有水解酸化,沒有的話會影響后面接觸氧化的處理效果,你前一貼說沒必要,請說明具體理由?  


答:你說的沒錯,酸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你們的污水B/C比不算低,沒必要用酸化,更何況酸化池的運行控制是有要求的,控制不當效果也不好,你可以調查一下,有多少酸化池有好的效果。

 

 

71.問:回流污泥是從沉淀池底部流回曝氣池,但是進入沉淀池的水量是進水量加上回流量,回流的水量還是要在沉淀池重新沉淀,還是要占用表面負荷的是這樣嗎?

 

答:你說的也有些道理,但還是錯了。沉淀池可分二部分,上面是泥水分離部分(澄清層),下面是回流污泥濃縮部分(污泥層),以幅流式為例,曝氣池混合液由沉淀池中心進水口流入,在泥水分離后,污泥下沉,分離的水上浮并溢流出池,污水占用的是澄清層的容積,污泥占用的是當下部污泥層的容積。

 

72.問:我們現在設計的二沉池是奧貝爾氧化溝后的沉淀池,氧化溝回流污泥濃度要求8,怕中進周出的回流污泥濃度達不到,因此專家建議采用周進周出,生產廠介紹此工藝用單管吸泥機,回流污泥濃度可達到8-12,對嗎? 

 

答:我認為不妥,如果今后污泥沉降性能差的話,回流污泥濃度不可能高,至少不會比幅流式高。我知道周邊進水式從理論上講沉淀效率比幅流式高,因為可以減少進水水能對沉淀的影響等因素,但如果污泥沉降性能稍差就會發生嚴重短流,使整個生化處理系統處理能力大大下降。 

 

73.問:我廠的廢水主要含季胺鹽跟酒精 現處理工藝為 調節(預曝)--厭氧--缺氧--好氧--二沉---加藥--二沉--出水 現未加藥加,處理量增加了30% 進水>2500 出水 COD>200 ,不可能擴建。有什么辦法修改部分工藝使出水水質達到100以下? 

 

答:在好氧池采用低劑量PACT法,即粉末活性炭與活性污泥相結合的工藝。 

 

74.問:一個工藝流程設計的問題。流量=360m3/d,COD=1700mg/L,BOD=850mg/L,SS=100mg/L,色度=100倍,處理的是80%工業廢水和20%的生活污水。要求:COD<90mg/L,BOD<20mg/L,SS<60mg/L,色度<40倍。請問采用何種方法能達標,我擬用物化預處理+SBR法+活性碳吸附,不知道有沒可能達標? 

 

答:這類廢水建議用混凝+SBR(低劑量PACT技術),即在曝氣池內少量連續加入粉末活性炭,使活性炭與污泥結合,可大大提高處理能力,日常運行中只要補充少量通過剩余污泥排放流失的活性炭就可,補充量僅為每噸水15~20克。酸化沒必要采用,因為廢水的B/C比已很高了。 

 

75.問:北方的氧化塘怎么設計?污水是經過處理沒達標的造紙廢水,COD在600左右。 

 

答:北方不適合用氧化塘,如要用的話,可采用曝氣氧化塘+靜止氧化塘,但總停留時間需要很長。 

 

76.問:有一工業廢水,濃度很高。因為廢水沒有菌種,化驗BOD時需要接種,接種后化驗出來的結果比COD還要高,結果是 COD :90000 mg/L ,BOD:100000 mg/L,不知是何原因? 

 

答:可能是測定BOD5時沒做空白試驗造成的誤差或稀釋倍數不妥引起的誤差。 

 

77.問:你說同一廢水的BOD低于COD,但有實驗驗證有二類工業廢水的BOD會比COD高,一類是氨氮濃度比較高的廢水,因為這里面有硝化、反硝化細菌,這兩類細菌作用消耗氧導致BOD比COD高,一類是含吡啶的廢水,因為吡啶不能化學開環(所以不表現出COD),但是吡啶可以生物開環,所以BOD比COD高(注:吡啶的化學開環是氧化開環,吡啶的生物開環是還原開環)。 

 

答:你關于氨氮濃度高的廢水和含吡啶的廢水BOD5高于COD的說法也有道理,但問題是氨氮在BOD5培養的條件下沒有充分的硝化的條件,這個過程連有機氮的氨化也不一定能完成的,氨氮只能通過同化作用去除,即使有亞硝化或硝化作用引起BOD5測定值高,也是亞硝酸對DO的測定誤差,除非用鈉典量法測定五天后的溶解氧才能消除誤差,否則BOD5就沒有代表性。至于吡啶的生物降解作用是有前提的,要在微生物適應情況下才行,并沒有普遍性。對這樣的廢水要接種,而一般接種液用生活污水或大糞水,不會適應這類廢水的。 

 

78.問:外國設計的UASB負荷是中國設計的一倍,難道是他們的污泥比我們好還是他們的后段處理更有保障? 

 

答:我也說不清楚,大概國外是按顆粒污泥化設計的,國內是按絮狀污泥或半絮狀污泥設計的。 

 

79.問:日處理量5。4萬噸,實際進水3萬噸/天左右,卡魯塞爾2000氧化溝,前設選擇厭氧池,經常出現奶油狀浮沫。溝內出現奶油狀浮沫時間持續近一個月,人工基本消除。從半月前總氮、氨氮持續升高,進水總氮63-77,氨氮53-69,出水總氮23-47,氨氮25-40。不知是何原因? 

 

答:應該增加好氧區溶解氧,將內回流堰門開足,這樣能提高前部缺氧區的溶解氧,使缺氧區也有一定的硝化功能。此外也要檢查一下堿度等是否滿足要求。 

 

80.問:能否提供一下用AB法處理焦化廢水較好的具體工藝流程? 

 

答:礁化廢水可生化性差,用AB法是適宜的,因為一些不可生化的物質可在A段被去除。基本流程:格柵+進水提升泵+A曝氣池+中間沉淀池+B曝氣池+沉淀池。前面是基本流程,如果廢水pH異常或還有其它特定物質,還要進行中和、混凝等預處理。

 

81.問:快速法測定COD測定時間為何這么短呢? 

 

答:因為快速法的酸度提高了1.4倍,氧化速率加快了。 

 

82.問:本人所在廠的情況:流程是工業廢水調節池(COD=500)然后混凝,沉淀后到生活廢水調節池(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的比例為1:2,COD為300-400);再到厭氧酸化池(有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池-沉淀池-淺層過濾(消毒,活性炭)-出水。 問題:氧化池水體發黑,沉淀池沉淀效果很差,還有氣泡。出水COD不達標,有時達到150以上。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何解決? 

 

答:工藝選擇不合理,運行也可能有問題。可先確定好氧池是否供氧不足,填料上生物膜是否過厚或好氧池底部積泥等情況再說。 

 

83.問:我廠現在面臨較大的問題:氨氮出水不達標。水量是27萬噸/日,A/O除磷工藝,目前是調試運行階段,氨氮出水30mg/L左右,進水只有35mg/L,曝氣池水溫16度,MLSS5000mg/L左右,R=80-90%,SV60%左右,泥齡6d左右,除磷效果很好,出水氨氮要求 25mg/L,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 且不說其它條件,僅從泥齡來看也不具備*硝化的條件,因為6天的泥齡,污泥負荷就在0.15以上。 

 

84.問:現今的污水工藝是不是已經很少用到初沉池了?只用傳統的活性污泥,普通曝氣法,是否設了曝氣沉砂池,就可不設初沉池呢? 

 

答:一般來說城市污水廠要設初沉池,工業廢水處理就很少用(要根據具體情況),當然城市污水也有不設初沉池的,與后面采用的工藝有關,如用AB法就不應該設初沉池。還有曝氣沉砂池和沉砂池與初沉池是有區別的。

 

85.問:我說用氧化溝的時候不用初沉是根據我們這邊的情況說的,在廣東我看過的氧化溝都是不設初沉的,具體為什么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考慮到廣東的水質問題,廣東的cod和bod一般都比較低,能不能給解析一下? 

 

答:如果是城市污水,用氧化溝工藝前面應該設初沉池合算,這所以用“合算”二字是從運行費用來考慮的,當然不設也可以。你說的廠用氧化溝工藝前面不設沉淀池也許是考慮其他原因,不能妄加推斷。但我可以說,有些污水處理廠的工藝設計是不夠合理的,至少從投資和運行費用角度來說是這樣。 

 

86.問:采用AB 法工藝,為何前面一般不設初沉池? 

 

答:這樣有利于A池處理功能的提高,由于A段的廢水直接由排水系統而來,廢水中原本就有的細菌和懸浮物及膠狀物的共存體也具有一定的絮凝性和粘附力,再與回流污泥混合后,相互間發生絮凝與吸附,此時難沉降的懸浮物、膠體物質在得到絮凝、吸附和粘結后與可沉降的懸浮物一起沉降,并隨剩余污泥排出,使A段中以非生物降解的途徑去除的有機物量大大提高,可保證B段的運行穩定。 

 

87.問:我擬采用的工藝流程:沉砂、初沉、曝氣、二沉,有個地方不太明白,就是總的處理率和各池體的處理率問題。按這二級處理,總的處理率是91%左右,那在計算各池體的處理率是怎么算呢?我導師說要根據有關的規范然后把這總處理率分到每個池中去。但我查到手冊里說各池體處理率的數據,與導師說的不一樣。請問是怎樣計算得出的? 

 

答:設計手冊上的只能參考,主要還是設計方面的經驗,二者結合起來才行。為什么設計院的設計計算書不會輕易讓人看,就是這個原因。還有更重要的是做好設計前的水質水量等調研工作,城市污水相對來說較容易,對一些特種的工業廢水在設計前還需要搞模擬小試。 

 

88.問:制藥廢水處理系統,白天運行,晚上停運,白天處理后的出水較好,可是經過一晚上的停運靜止后,第二天早上發現二沉池的水變得像牛奶一樣,請問這是什么原因? 

 

答:是運行管理不當造成的,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就要在晚上裝置停運前,將二沉池內的污泥盡可能回流至曝氣池。第二天運行前,曝氣池先悶曝一段時間,待污泥初步恢復活性后再進水運行。 

 

89.問:經常在書上看到污泥回流比為25%,之類的,請問污泥回流比是怎么樣來控制的?是通過PLC控制? 

 

答:回流量是通過沉淀池出泥量來調節和控制的,而回流污泥泵則是根據沉淀池出泥量來運行的。在實際運行中回流污泥量應該相對穩定的,而回流比只是在進水量變化時才波動,所以我認為回流比是設計參數,不是運行控制參數(個人之見)。

 

90.問:近日曝氣池和沉淀池有黏性泡沫產生,而且沉淀池有象厚粥樣的東西漂浮在表面,舀掉后仍然會有,請問是怎么回事?

 

答:要確認是否是若卡氏菌引起的生物泡沫,生物泡沫有些粘性的,在負荷低,進水有油脂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要控制好污泥負荷。

 

91.問:近SBR池里氨氮隨著反應時間的增長而慢慢地上升(出水在13--15)。進水氨氮不高(一般在5--11之間)。是不是污泥有問題?(前一段時間加過氯化氨,但效果不明顯,好久沒加了) 

 

答:反應時間不夠使硝化不*,加氯也會抑制硝化菌的繁殖。 

 

92.問:我廠暴氣池及二沉池出現許多紅色小蟲,(應該是魚蟲),該蟲身體發紅,肉眼可見,活潑好動。介紹一下其生活習性及有什么指示作用? 


答:對!這種蟲也稱魚蟲,是水質良好的標志。 

 

93.問:我們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比較好,COD,氨氮,總磷快達到排放標準了,但是經過A2O工藝處理,結果卻高了很多,三項指標都高了,如果不開動機器,也會高起來,這是什么原因?該如何處理? 

 

答:先將缺氧池和厭氧池停運,好氧池DO控制好,出水不回流直接排放。

 

94.問:我們處理的是食品廠的廢水,包括薯片糖果和彭化食品等,處理流程:1# --2#調節池-混凝池-一沉池-活性污泥法(六個生化池依次相連)-二沉池。污泥回流和進水都進入*個生化池池子。污泥沉降性一直不好,生化池池SV30達到97,進水COD2200-2500,混凝后COD大概1600左右,現在出水合格,二沉池挺大的。但沉降不好,顯微鏡160倍下看不到什么生物,只幾個好象藻類,動都不動。不知如何調整? 

 

答:請確認是否有大量絲狀菌(如球衣菌),如果確認的話,可用下法試試: 


將*只池作好氧生物選擇池用,即該池少量進水,同時加大曝氣量使DO在2mg/L以上,其余污水分別進2、3、4池。這樣可使大量低等細菌先在*池內繁殖,成為優勢菌,再進入后面的池時,占優勢的細菌也會在與絲狀菌爭奪營養時也占優勢,從而達到壓抑絲狀菌繁殖的目的。但如果是非絲狀菌引起的膨脹可臨時在曝氣池出水處投加PAM助凝(不能加過量,否則適得其反)。 

 

95.問:一個食品廢水處理裝置調試,用的是活性污泥法,流程:加藥-一沉-曝氣池-二沉。現在出水比較好可是在曝氣池里用燒杯取一杯混合液,污泥比較稀,沉降很慢,大約1小時以后泥水分離在40%。少量進水運行問題不大,但近滿負荷進水后,二沉池開始有很多細小的泥浮起來,隨出水流走,現在翻泥更嚴重了,請問這是污泥膨脹嗎?怎么解決? 

 

答:不象是污泥膨脹,一小時的沉降在40%,不能說明污泥膨脹,沉淀池漂細小的污泥是污泥解絮現象,原因有多方面,如:污泥輕度中毒或老化;廢水缺氮也會發生此類情況。據我判斷營養比失調的可能性大,要確認廢水的氮、磷含量。因具體情況不清,只能初步推斷。 

 

96.問:近在調試一污水工程,工藝為水解+接觸氧化。因為過年放假,有10多天沒進水了。為了不讓細菌死掉,投加了面粉,不過量很少。昨天接觸氧化池上浮了一層黃色泡沫,很粘稠。停止曝氣后,攪動泡沫,泡沫消散是有類似污泥一樣的細小顆粒下沉,請問這是怎么回事?是負荷太低,細菌自身氧化,還是其他原因呢? 

 

答:沒事的!主要是污泥活性差,面粉投加的原因,隨著污泥活性的增加面粉逐步降解,泡沫就會逐漸減少的。

 

97.問:近期我廠處理后污水的COD猛增,且居高不下。會有什么原因呢?(說明:我廠是普通的煉油廠,以前出水COD都在80左右,目前卻一下子增到1000左右,且持續了有20天,而且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很差) 

 

答:應該當機立斷,進行接種修復或重新培養了。 

 

98.問:運行過程中,特別是十月份起,氧化溝表面會出現白色泡沫,開始為薄膜狀,而后呈隆起的小包,顏色轉為淡黃色.該泡沫具有粘性,氣溫下降至16攝氏度,泡沫將逐漸減少.從顯微鏡下觀察,泡沫有較為固定的形態,基本上是以一個點為中心,從該點出發以絲狀向外發散,有主干和分支,將其包圍起來,基本是圓形,直徑約為100um.這是哪一類型的絲狀菌,具有哪些特點以及適宜的生長條件? 

 

答:可能是若卡氏菌大量繁殖所至,此類菌在污泥負荷較低、進水中含油脂類物質時易繁殖。 

 

99.問:我單位PTA化工污水經厭氧、A/O生物法處理后產生的剩余污泥,污泥濃度5g/L,經平流式濃縮池濃縮后污泥濃度為15-20g/L,再經帶式壓濾機(天津市政設備廠)擠壓,大量污泥從濾帶中滲透出來。泥餅產量少,絮凝劑為PAM陽離子。請教如何解決? 

 

答:可能有二種原因造成的:(1)濃縮池濃縮效果差;(2)污泥加藥調質方法不當。措施:污泥調質時,先加PAC混凝,待充分反應后再加PAM調質,可試試看!還要確認濃縮池運行是否正常。 

 

100.問:我單位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較差,30分鐘沉降比在90%,投加了粉煤灰來提高絮凝沉降性能,也在濃縮池前投加0.1%的PAM。請問污泥從濾布中滲透出來的原因是污泥調質還是濾布選型或其它原因。帶式壓濾機前的泥藥混合罐的停留時間為20秒,是否合理?我們準備在濃縮池前加0.1%PAM改為PAC。 

 

答: 濾液含污泥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污泥加藥調質是很重要的工序,還有調質藥劑的選用。要確認PAM是否投加過多,否則適得其反,我感覺投加量多了,此外還要從前面污水處理過程中來控制污泥性能。

 

101.問:我廠廢水處理量150噸/小時,正常運行中同時投加三種營養劑:硫酸銨、*、磷酸二氫鉀。請問:這3種藥劑配合在一起合理嗎?怎么搭配才合理?有什么好的營養劑嗎? 

 

答:應該先確定廢水的BOD5量,然后根據碳、氮、磷的比值來確定投加量,由于廢水的濃度會變化,日常運行時的氮、磷投加量要通過試湊法來確定,還要考慮是否經濟,如:*或其它磷酸鹽選用時,要根據分子中磷占的比例及價格來考慮。假定*的價格明顯低于磷酸二氫鉀,但由于其中磷的原子量與分子量之比較小,且含結晶水較多,就不一定合算。 

 

102.問:現在這里的蛋形消化池溫度只有23度左右。我想問:(1)除了蒸氣加熱外,其他還有那幾種加熱方法?(2)這樣的溫度是否會導致污泥酸化? 


答:這樣的溫度消化效果會很差,可用蒸氣加熱。在目前的溫度下,要防止污泥酸化,只能減少污泥投配率。 

 

103.問:一家發酵企業廢水處理裝置,由于廢水中COD、NH3-N濃度高,采用2級A/O工藝進行處理,流程是:廢水池→給液泵→調節pH→*缺氧脫氮池→好氧硝化池(推流式)→第二缺氧脫氮池→再曝氣池→澄清池。近澄清池經常出現污泥上浮,經分析是第二脫氮池反硝化效果差,出水夾帶硝酸根進入澄清池,在澄清池發生反硝化反應所致。采取的措施是向第二脫氮池加入葡萄糖(多時一天要加30%的葡萄糖4、5m3),同時把硝化池的DO降低(低降到了0.5mg/L),效果仍然不穩定,有時好,有時壞。請幫助分析原因,應該采取什么措施? 

 

答:如果第二好氧池DO降到0.5 mg/L,到第二反硝化池的后半部就可能*厭氣,此時,如果氧化還原電位到負值,部分硝酸鹽又會還原為氨氮,使后面的好氧池繼續進行硝化,造成硝酸鹽積累,也影響后曝氣池剩余碳源的去除。所以你的分析是有道理的,降低硝化池的DO來防止好氧區向缺氧區后移在理論上是對的,但DO降得太低就會出現我前面分析的情況。建議:增加后好氧池的曝氣量;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目的是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內缺氧而反硝化。 

 

104.問:某城市在海拔3650多米, 低氣溫零下14℃,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 這地方的生活污水用什么工藝處理好?

 
答:用硅藻精土法,本法適合生活污水的處理,處理成本低,不受溫度等影響。 

 

105.問:近曝氣池泡沫上粘有很多泥而且很粘,到二沉池表面有很多浮泥,MLSS很低,污泥鏡檢中有很多輪蟲的尸體,有循纖蟲,漠口蟲,耗氧很少,請問是否是污泥中毒?污泥中毒會發生什么現象? 

 

答:二種可能(1)污泥中毒;(2)污泥嚴重老化。前者的可能性大,不論是何種情況,都需要向反應池移植污泥,進行生物修復,沒有好氧污泥,也可將先前排出的厭氧濃縮污泥引入曝氣池,并投加大糞等營養,等污泥活性恢復,濃度增加后泡沫就會減少。 

 

106.問:二沉池為中進周出式幅流式沉淀池,池內徑48米,池有效水深3.2米。二沉池的表面負荷、固體負荷、堰口負荷等均在正常范圍內;生物池的污泥濃度一般在4000左右,R控制在50~,生物鏡檢測菌膠團正常并無污泥膨脹性狀,且SV在30~40%,SVI也在100左右。但奇怪的是運行以來二沉池周邊(邊緣區2~3米)區域經常有大量的淺黃色的絮狀污泥上浮,不是成層狀,某些小區域在更為嚴重。我曾將其作分析,上浮的污泥能重新沉下,且鏡檢發現菌膠團較好,且有原、后生動物,與生物池的相差不多。對以上情況希望能再給些建議。 

 

答:是沒調節好,這樣大的沉淀應該用吸泥管吧?如是吸泥管,可將靠池外周的吸泥管出泥調節閥開大或開足,第二根吸泥管出泥調節閥也適當開大,同時相應減少其它吸泥管的出泥量。還要確認池靠周邊吸泥管底部處離池壁有多少距離,如果超過一米就是設計不當。 

 

107.問:中進周出的污泥濃縮池池面如出現大量浮泥,濃縮池直徑18m,高4m,污泥是由SBR重力流進,進泥的SS大概有6000mg/L,有時候會出現大塊的黑色污泥浮上來,過了一段時間后,情況好轉,但總是有小塊的泥色的污泥浮到水面。池子上面的清水深不到1m,會不會是池子設計的太高了。有沒有辦法解決呢? 

 

答:池的設計沒問題,可能是刮泥機局部刮板壞或變形造成死角所至。 

 

108.問:污水處理調試時初加入量多少較經濟合理。 

 

答: 這要看用什么污泥,用脫水污泥需約5%(污泥/曝氣池容積),如果是濃縮污泥則需1mg/L左右,但關鍵還是要有培養污泥的經驗,如培養過程控制不當,污泥多也沒用,這方面的例子很多的,有的單位培養了多次也沒用(主要是工業廢水),有經驗的則可大大減少接種的污泥量。 

 

109.問:請說說引進污泥后調試的具體注意事項,特別是針對工業廢水的處理。 

 

答:污泥要經濟、快速一次培養成功很大程度上要靠臨場經驗的,要提醒的是在培養過程中寧可曝氣不足也不能曝氣過度,寧可營養過剩也不可營養不足,我曾發現有一些廠污泥*培養不好,原因是在培養過程中污泥總是處于生長-解絮-再生長-再解絮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中,污泥在形成需要較長的時間,在污泥初步形成的階段,過度曝氣和營養不足會很快解絮的。 

 

110.問:假期到了,接觸氧化池應該如何管理呢?要求方便快捷、經濟,又不能讓微生物死亡,在假期后能快速啟動。 


答:接觸氧化池停止進水停止曝氣就可。節后上班時先少量進水,悶曝至膜的泥色初步由黑轉棕色時再正常進水。

 

111.問:接觸氧化池停氣了怎么辦?好氧生物能維持多長的時間?再恢復時需要多長時間?要注意那些事項? 

 

答:與溫度有關,10度以下三周內沒問題。 如要運行時,剛開始曝氣強度不能太大,避免對生物膜造成大的沖刷和擾動,經一段時間曝氣后就不要緊了,停運期間填料不能脫水。

 

112.問:我認為因為酶促反應的效率遠遠高于無機的化學反應,B/C比可能大于1,你的意見呢? 

 

答:即使這樣,B/C比也不可能大于1,因為BOD5是稀釋培養法,是一般的細菌,如測生活污水就不用接種,工業廢水需接種,也是加入生活污水或處理裝置的出水接種就可,并不是用特殊菌來培養測定的。 

 

113.問: 我在考慮給水微污染水處理中采用的生物接觸氧化池的設計思路,不知道池內是否需要增加上下翻騰的措施,如果增加,是否能告訴我穿過球形懸浮填料的水頭損失情況 

 

答:不用考慮這樣復雜,懸浮填料的翻滾并不需要增加多少風壓。 

 

114.問:我廠處理生活及生產污水(4800m3/d/),用生物氧化池曝氣和加石灰除硬沉淀處理。現選用的是羅茨風機/風量2000m3/h,2開1備,生物氧化池高4.5米,生化池在地面上,管線上裝有曝氣頭,風機額定風壓0.05Mpa,現在不止噪音大,電機還超流。。。。請分析一下!

 

答: 風壓沒問題,因為曝氣器在池底有一定安裝高度的,至少40cm,輸氣管系統的阻力不大,設計上肯定考慮了,至于池是否在地面上與此無關,只要池的有效水深不變就可。 

 

115.問:在曝氣管路中接一細管出曝氣池水面,那整個曝氣管路就這個地方壓強小,氣體流會不回造成短路現象? 

 

答:這是放氣管,也稱排污管,在風機運行時要開啟進行放氣,放氣完后要馬上關閉的。

 

116.問:BOD負荷為0.1 左右,污泥在曝氣池絮凝良好,沉降性差,SV30在97%,SS在7000,然而到二沉池后在出口分為二層,一層在細小泡沫攜帶下上浮,另外一層沉降良好 ,這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是下面二個原因之一:(1)硝酸鹽在沉淀池泥層中發生反硝化,氮氣泡攜帶污泥上升,停風機后會好轉說明反硝化提前在曝氣池完成了;(2)曝氣量過大,大量汽泡未能在沉淀池進水口*釋放而引起的。 

 

117.問:如何保證污水達標排放,控制系統非常關鍵,你認為,PLC,DCS還是普通的控制好,如何降低費用,提高各污水處理指標? 

 

答:我認為問題的關鍵不是PLC或DCS,而是如何確定污水處理裝置的自動控制點,有不少認為自控程度很*的處理廠,有很多自動控制點是無用的,甚至會帶來負面影響。 

 

118.問:如何解決檢測和控制的滯后問題,如DO等?

 

答:生化處理過程本來就是滯后反應的過程,如早班對工藝進行調整后,其結果可能要到中班或夜班才能反應出來,只有DO在線儀可以根據設定的溶解氧上下限值通過曝氣機的運行狀態來控制,但也不可靠。目前很多進口的DO儀探頭的穩定性如何?所以我認為對生化處理而言,在線儀只能控制設備運行狀態,對工藝運行的控制是有限的。 

 

119.問:采用穿孔管曝氣時,設計時應注意那些,才能保證曝氣均勻? 

 

答:這些有關的設計書上都可查到的,穿孔管的布置方式很重要,要做到布氣均勻或提高氧的利用率,我建議還是使單側布氣,采用旋流曝氣方式,當然這要根據工藝形式來定,池的結構也要與之相配。 

 

120.問:一個牛奶廠的污水處理工藝,主要處理構筑物為接觸氧化池和水解酸化池,是否要配置鼓風機?請告知一些相關的設計參數。 

 

答:如果酸化采用"泥法"用攪拌泵就可以了,不要生物膜法,主要是攪拌問題,無論是攪拌泵攪拌、脈沖攪拌等都有問題。鼓風機不一定要,但如果后面的好氧池要用風機,建議你將輸氣管接入酸化池并設置曝氣軟管,這樣酸化池在必要時也可作好氧池用,也可作輔助攪拌用,在有機負荷高的情況下,適量的曝氣不會對酸化造成影響的,如單獨配風機就沒必要了。

 

121.問:生化沉淀池漂泥(大量),導致生物濾池堵塞,來不及出水,主要處理的是印染廢水,已經發現絲狀菌,并開始在曝氣池投三氯化鐵,這個方法有效嗎?曝氣池SV%前一段時間基本上在50-70%,現在的范圍是40-50%左右,可SVI始終在2800左右,問題是不是很嚴重?

 

答:不能投加三氯化鐵,SVI不可能這樣高的,我估計是SV30的測定誤差而造成SVI的計算誤差,鏡檢中先確定絲狀菌的豐度達到了什么級數后再說 

 

122.問:你說過在接種污泥培養時,要嚴格控制好曝氣時間和曝氣量,請問有何參數作為基準? 

 

答:為避免污泥自身氧化,就要控制好曝氣量,經常測定池內的溶解氧,及時進水。當污水濃度太低時要投加大糞等營養物,如沒有這方面來源,可采用間隔曝氣。至于如何控制曝氣時間和曝氣量,要憑經驗,因為COD、污泥濃度等的數據無法及時獲得,有經驗的人可根據溶解氧變化和污泥外觀(放在量筒觀察)就可了解污泥的大致生長情況,并進行控制。污泥培養并不難,難的是要及時、一次培養成功,培養費用不能高,因為對工業廢水處理來說,污泥過早培養好,沒有廢水來維持,延長了培菌時間,不僅增加了培菌費用,甚至延誤污水處理裝置的定期投運。

 

123.問:是不是在低負荷運行的情況下就容易出現污泥膨脹?在其它什么情況下也會出現呢?

 

答:這是比較復雜的問題,不一定是低負荷就易發生膨脹,絲狀菌種類很多,不同的絲狀菌有不同的生長環境,如:在廢水C/N高且缺P時可引起球衣菌的膨脹;廢水N、P往往不足,發硫細菌易繁殖;在硝化條件下,也可使大腸桿菌轉化成絲狀菌。此外,還與溫度和pH等有關。

 

124.問:厭氧污泥能否通過一定的措施轉化為好氧污泥嗎?有什么特殊要求?是否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答:你說的情況在污水生物處理中常會碰到的,污泥厭氣后,厭氧菌很快繁殖,而好氧菌則處于休眠狀態,可維持很長的時間。至于能多長時間,這與溫度等因素有關,據說從理論上講在常溫下可維持約二周時間,實際上還可長一些。厭氧后的污泥再經曝氣,仍可恢復活性,只是污泥量會明顯減少。 

 

125.問:我廠污水生化池為A/O池,兩池都有曝氣裝置,令人疑惑的是:既然A池為厭氧池,為何還要裝曝氣裝置,難道是為了起推流作用嗎? 


答:二個作用:(1)起輔助攪拌作用;(2)可在必要時作好氧池用。 

 

126.問:現在調試污水處理廠,設計進水BOD160mg/L,實際只有40左右,污泥培養快一個月了,可從接種的250mg/L才長到了600mg/L左右。目前進水1000m3/h,已達到處理裝置大負荷,如何處理? 

 

答:由于進水BOD5較低,污泥濃度也夠了,現在不是讓污泥增長多少的問題,而是要養住這些污泥,防止污泥自身氧化。 

 

127.問:都說助凝劑聚丙烯酰胺有毒,它的毒性表現在哪里? 

 

答:這是相對而言的,少量的聚丙烯酰胺對微生物沒影響的,如果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不好時,投加一些聚丙烯酰胺能明顯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和出水水質,如果*投加會在污泥中積累,可能會有影響的。聚丙烯酰胺沒毒的,其單體有毒。 

 

128.問:關于有機磷農藥混合廢水如何能夠有效處理,COD達到500以下? 

 

答:這類廢水關鍵是預處理,然后用生化,預處理也分開,如高濃度有機廢水可用內電解等,含磷廢水可用堿水解等。 

 

129.問:我公司進水COD>17000,BOD>6500。正準備采用SBR工藝,不知道能否達到達標排放(工業水排放標準)? 
 

答:用厭氧處理或其它方法處理后再好氧處理,否則投資和運行費用會很高。 

 

130.問:我們廠運用的是SAST工藝,運行一年多來,脫氮效果不是很好,一直找不到改進的方法。以下是某天的進出水指標: 
COD 951mg/L,58mg/L BOD5480mg/L ,6mg/L TP6.7mg/L ,0.6mg/L TN34.7mg/L ,4.9mg/L SS798mg/L,33mg/L NH3-N22.05mg/L 19.86mg/L 進水COD,BOD,SS偏高的原因是污泥脫水效果不好,濾液是直接排入進水泵房而導致的 。(如果排除濾液的話,COD=350BOD=180 SS=100左右),每天的進水量在32000T。選擇池的停留時間在21min,有4臺攪拌器。 4個模塊,共8個池子。每個模塊有效容積14000m3,每個模塊配備2臺回流污泥泵,流量420m3/h,1臺剩余污泥泵,流量80m3/h,回流污泥泵每個周期運行2小時,剩余污泥泵運行1小時。現在只用2個模塊,每天運行4個周期,每周期6小時,進水(爆氣)4小時,沉淀1小時,撇水1小時。2號生物池MLSS=7300mg/L ,3號生物池MLSS=9300mg/L。SV30=26%,SVI=28左右,泥齡在9天左右,DO控制在2-4mg/L之間。幫我分析一下,是哪兒出了問題? 

 

答:污泥脫水工序要控制好,如污泥加藥調質和脫水過程的管理,盡可能避免脫水濾液帶泥。 還要確認一下硝化條件是否滿足,如:堿度是否夠,如不夠,要投加碳酸鈉或碳酸鈣。

 

131.問:實際運行中堿度是否根據進水氨氮控制?控制在什么范圍? 

 

答:理論上很容易計算,但由于水量和氨氮的濃度有波動,而且在處理過程中氨氮的濃度是動態的,因為氨氮被硝化的同時,含氮有機還會氨化(在某處理時段會同存),此外原水中的堿度也會變化,在實際使用中可通過試湊法確定,并控制好出水的剩余堿度。

 

132:問:請教SBR工藝污泥負荷多少比較合適?工業廢水為主COD在700~1100。

 

答: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不同之處是其負荷條件是根據每個周期內,反應池容積對污水進水量之比和每日的周期數來決定的。由于在反應階段活性污泥濃度在不斷變化,并隨反應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反應后階段的污泥負荷會大大低于初始階段。日常運行中,應通過試湊法來確定反應階段前半段的某一時間的污泥負荷控制范圍。在進水量和濃度基本穩定情況下,也可根據某一固定時間的污泥濃度來大致了解和控制,還可通過反應階段的時間調節和控制。

 

133.問:在曝氣池停留時間限制的情況下,如果進水濃度高,加大回流污泥量是否能提高處理效果?

 

答:加大回流污泥量并不能增加污泥濃度,因為污泥回流量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也要相應增加,使沉淀池內的污泥層下降,污泥在沉淀池的停留時間也相應減少,這種情況下,回流污泥的量是增加了,但其濃度卻下降,回流至曝氣池的污泥量并不會增加。與些同時,由于回流量增加了,可使污水在曝氣池的實際停留時間減少,進入沉淀池的混合液量增加,使沉淀池的上升流速加快,造成惡性循環。所以要增加曝氣池污泥濃度,只有減少剩余污泥排放量或暫不排泥。 

 

134.問: 我們污水處理系統的工藝是原來處理效果一直可以,但近期由于進水的氨氮較高,處理效果下降了許多,COD和氨氮的去除率都不到30%。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可否采用分時段曝氣的方法?

 

答:估計是曝氣時間不夠,不宜用你說的辦法,應該采用非限止曝氣法,即在進水階段也曝氣,閑止階段也可取消并作曝氣用,目的是要增加曝氣時間,要確認堿度能否滿足,在目前情況下反硝化不必考慮。

 

135.問:我廠使用生物膜法處理污水在初運行時有一定的效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污水中的微生物活性時而好時而差。不知是何原因?

 

答:確認處理效果不好時pH是否正常?生物膜是否太厚?溶解氧是否滿足?生物膜法的溶解氧要控制在4mg/L以上。

 

136.問: 我廠是A-B工藝,污泥消化池有時不穩定。尤其是過一段時間就會產生消化池內泡沫過多的狀況,很容易泄壓,又很容易將阻火器阻塞。而且此種狀況一旦出現,就會發生需長時間排放冷凝水的現象。請幫助分析原因和提出解決辦法。

 

答:可能是新鮮污泥投加到消化池后沒充分攪拌,一般來說,新鮮污泥投入后幾小時內池內污泥至少應該全部翻動一次,這樣可使泥溫和污泥濃度均勻,穩定池內的堿度,防止污泥分層和形成浮渣。還要確認投配率是否相對穩定,溫度是否過低,這些會造成生化不*,使浮渣增多。

 

137.問:我廠是AB工藝的污水處理廠,近曝氣池表面褐色泡沫多,SVI值居高不下,而且沉降性差,二沉池表面有大塊的絮狀污泥上浮。上周也采取了加大排泥和加大曝氣的手段,略有好轉。但周末又有所比上次更嚴重。同時,MLSS值變化大,早晨是1200,中午是900,下午是3000,沒有規律性,讓人無從下手。

 

答:可能是諾卡氏菌大量繁殖造成的(物泡沫一般呈褐包或灰褐式)這類泡沫不能用水和消泡劑有效去除。一般在含有油脂類、處理負荷*過低、泥齡過長等條件下較容易發生。一旦發現生物性泡沫出現,馬上要采取措施,如提高污泥負荷,也可采取人工清除等措施,清除的浮渣應該進入剩余污泥處置系統,嚴格禁止重新回入廢水處理系統。日常運行時SRT要盡可能短,特別是在溫度高的季節,更要防止污泥負荷過低。目前應該增加B段曝氣池的排泥量,同時將A的一部分污泥排入B段試試。

 

138.問:我廠一期處理量1.4萬噸,采用傳統活性污泥表曝法。進水月平均COD在300~350之間,BOD在100~180之間,TP在6~8之間,TN在25左右,廠位于南方。曝氣池混合液濃度一般維持在2800mg/L,DO在2左右,但多年來SV(%)一直在80%以上,SVI則在240以上,時SVI可達350。但出水水質較好,COD、BOD、SS能達*標準,除磷的效果也好,平均能達70%,脫氮效果也能達50%左右(雖然其工藝本身并無脫氮除磷要求 )。這是為什么呢?

 

答:除污泥指數高外其它基本正常,這樣的水質設計上沒有去氮除磷工藝而氮、磷去除效果較好也是正常的,氨氮主要是通過細菌菌體合成去除的(也不排除有部分的硝化作用),磷除被菌體吸收外大部分是被吸附在污泥內隨剩余污泥排放的。

 

139.問:近接手一個印染廠的工程調試,因經驗欠缺,請幫助分析一下: 


公司的設計方案所寫,水量=3000m3/d,cod=1000mg/L,bod=200mg/L ,pH=6-13 ,色度=400倍,ss=500mg/L,硫化物=30mg/L,溫度=48度(都是小于等于),但是這都是參考類似印染廠的水質定的。基本工藝流程:廢水--調節池--冷卻塔--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混凝沉淀池-出水,這個流程是別的環保公司給設計的,其中竟然沒有設置污泥回流,并且調節池的調節作用不好。我接手的時候,污泥已經培養了一段時間了,活性污泥絮凝體較多,沉淀性能也算好,顏色呈灰色。操作如下:曝氣4小時停2小時,六小時一輪回。營養物投加量:淀粉(水解酸化池:每天33.5kg,一次性投加;接觸氧化池:每天33.5kg,兩次投加,每8小時一次)淀粉(水解酸化池:每天33.5kg,一次性投加;接觸氧化池:每天33.5kg,兩次投加,每8小時一次)磷肥(水解酸化池:每次10kg,每兩天投加一次;接觸氧化池:每次8kg,每天投加一次)有機肥(水解酸化池:前5天每天8桶,后10天每天6桶,一次性投加;接觸氧化池:每5天每天7桶,后10天每天6桶,分3次投加)這個應該是前段時間培養初期投加的有機肥。因為*催的急,所以公司在8月中旬強行運行了5-6小時以應付采樣,結果人家都沒來,反倒使得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當中的水幾乎就換了一次,對尚屬培養期的污泥是有影響的。上周廠家又因為用了硫化黑的染料,廢水進了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后,情況愈發糟糕,這幾天采樣上來觀察,發現幾乎沒有多少絮凝體,顏色呈黑色。這幾天都沒進水,曝氣3小時停2小時,5小時一輪回,其他操作照舊,但是污泥狀況沒有什么改變。工藝存在一些問題,是物化在生化之后,調節池內淤泥較多,調節水質水量能力有限,又沒有污泥回流。請問怎么解決現在的問題,如果重新培養的話,如何控制可以好一些?

 

答:處理工藝并無不妥,但由于水質不穩定,pH等波動較大,均質很重要,所以調節池的作用要充分發揮,可安裝水下攪拌器,安裝很方便。你介紹的培養方法也不妥,不知道酸化池是用膜法還是泥法?一般來說,先培養接觸氧化池的生物膜,可先移入附近污水廠的污泥接種,這樣可提高掛膜速度,也可減少營養劑的投加量。在培養時的曝氣時間要根據溶解氧等來控制,以免污泥自身氧化,更要防止曝氣流過大而沖刷填料上的生物膜,如不能確定時,寧可少曝氣。當生物膜初步形成后再逐漸進廢水來馴化,這個過程應該是漸進的。 


還有就是要控制營養比,可按BOD5:N:P按100:5:1來參考,如用大糞作氮源投加,要用沒有發酵過的。酸化池采用生物膜法,要注意攪拌效果,據我了解用膜法的酸化池能充分混和的很少,不論是采用攪拌泵或脈沖攪拌都會發生攪拌不充分的現象,影響酸化效果,至少我所看過的都是這樣。

 

140.問:煉油堿渣廢水含有很高的COD、氨氮、酚、硫,雖然水量不大但直接進入污水廠會對其造成很大沖擊,該采用哪種方法先處理一下?

 

答:可采用如下工藝:調節罐--氧化反應塔(空氣氧化)-中和--生化處理。

 

141.問:厭氧消化產生的甲烷不知如何處置?如何利用?

 

答:可利用的途徑很多,如作燃料、發電等,但如利用的話安全方面的要求很高,投資費用也高,所以國內外一般都燃燒后排放,如AF、IC等厭氧處理裝置產生的甲烷都用火炬自動點火燃燒。還可用于沼氣鼓風機,這是很好的利用途徑,這類鼓風機可分別以電和沼氣作動力。 

 

142.問:本工藝采用淹沒式生物膜。考慮到外加碳源要增加勞動量,也不經濟,降低溶解氧,氨氮效果去除也還好,出水硝酸鹽11mg/L,但是亞硝酸鹽很高。請教:在C/N較低的情況下能否提高脫氮效果?

 

答:可采用短程反硝化,因為短程反硝化是直接將亞硝酸氮反硝化為氮氣,可大大節省能耗,只是因為亞硝酸氮是不穩定的,很難積累,既然出水亞硝酸氮這樣高為何不試試呢?如果能實現,要外加碳源也是很合算的。

 

143.問:養豬廢水,進水:COD1500,氨氮500,TP60,堿度3000,硝氮與亞硝氮儀器檢不出,肯定值很低。出水:氨氮120,COD700,但是硝氮高達1200,亞硝氮250。 SRT:1天請問這種情況正常嗎?這么高的硝氮那來的?如何解釋?

 

答:如果數據測定正確的話,只有一個解釋,即總氮大大高于氨氮的情況下,含氮有機物不斷氨化,氨氮不斷硝化,而此時處理系統都處于好氧條件下,硝酸氮不能反硝化而大量積累,此情況下如果處理時間增加,出水氨氮可下降,出水硝氮還會增加。

 

144.問:我調試一食品廢水,UASB產生顆粒污泥前,原水COD2000-3000,出水一直750左右。這段時間大約50天。這段時間跑少量絮泥。之后廢水濃度達到4000-5000,減少了處理水量,一直保持出水小于1000。之后開始加大處理量。跑泥更嚴重了,產泥量很大,三相分離器也不好。達到設計處理量一半時,公司要求我快速提高水量,因好氧較大。加快水量過程中,產氣量不斷減少,出水1100-1500。于十五天后接近設計流量,但與甲方合作不好,未能取樣驗收。之后甲方產量減少,但水質濃度變化大3000-5500,調小流量后,產氣量開始略增,但顆粒污泥隨水大量流出,非氣泡帶出為主,即使不進水,也會有較大量污泥飄起,始終不下沉。這種現象已有十余天了,請問是怎么回事?

 

答:可能是負荷太大,使酸性發酵過程延長,造成堿性發酵過程不*。對于進水負荷不穩定的處理裝置,污水預酸化后再進UASB裝置,這樣才能提高pH,更好地保證處理效果。

 

145.問:我在做糖蜜酒精廢液的UASB厭氧生化處理實驗,目前進水濃度30000~50000mg/L,去除率55~60%,負荷20KG,其中遇到很多困難,主要是硫酸根影響,接種污泥(非顆粒泥)流失嚴重,可生化性差。我想原因主要是酸化階段不好而造成的,不知是否是這樣?

 

答:提二個意見供參考:(1)酸化時間不宜長,以免pH過低影響后續生化處理;(2)培養顆粒污泥時,可在接種污泥中加適量活性炭或PAM,這樣有利于顆粒污泥形成。因不了解具體情況僅供參考

 

146.問:反硝化聚磷菌(DPB)同步除磷脫氮工藝運行管理中要注意哪些事項?

 

答:運行管理要求很多的,如厭氧池不能有氧,但如何控制呢?好氧區氧不足會影響硝化和聚磷,氧太高會使厭氧區產生微氧環境,影響釋磷,有時好氧區溶氧不高,厭氧區也可能有微氧,這與好氧區的溶氧高低外,還與污沉淀池的停留時間、缺氧程度等因素有關。此外,還要做到按工藝要求及時排泥,磷的終去除出路是通過剩余污泥排放的,如不及時排放,會在系統內周而復始地進行聚磷和釋磷的循環。

 

147.問:我這邊有一企業準備將處理過的污水進行回用,處理工藝是:調節池-厭氧池-好氧池-一沉池-氣浮池-排污口,其中在一沉池中加入*和石灰,氣浮池中加入氯化鋁和聚丙烯酰胺,出水水質的鐵離子很高,不知道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能夠將其含量降低,成本當然也不能太高?

 

答:不要用氣浮,可將好氧處理后的水加石灰,調整至pH為8左右,再加PAM,并控制好攪拌等絮凝條件,這樣可提高鐵離子的去除率,可試試看。

 

148.問:BOD與COD 的關系中是否COD大于BOD, COD-BOD約等于不可生化有機物

 

答:這樣說不確切,因為COD=COD(B)+COD(NB),前者是可生化性部分,后者是不可生化部分。而微生物在20度情況下完成碳化過程約需20天(也即BOD20與CODB接近)。

 

149.問:某縣城,約20萬人口,預建一城市污水處理廠,規模2萬噸/日,由于政府資金有限,建設費用想控制在1500萬左右,選用哪種工藝比較合適?

 

答:建議用納米硅藻精土法處理,本法特別適用城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可做保溫材料,投資少、運行成本僅傳統法的一半。納米硅藻精土與一般硅藻土的區別在于通過特殊處理有很強的電中和作用,比表面積也大大提高。

 

150.問:本污水處理場是制漿造紙廢水處理,使用的是*混合法,近污泥出現了SV下降到5-6的現象,污泥中只有鐘蟲、輪蟲,處理效果一般。近一段時間F/M在0.3左右,溫度較高,曝氣池的溫度在37-39度,請問是不是污泥中毒?還是其他原因?

 

答: F/M不算太低,從生物相看不象中毒,因為鐘蟲對有毒物質是很敏感的。可能是水溫高的原因,一般來說,水溫超過38度對好氧微

nwx.  
通過曝氣機的開停和轉速使溶解氧控制在要求的范圍內。運行控制就不同,除了前面的要求外,還要考慮在曝氣機慢速運行或只有個別曝氣機運行時,防止污泥下沉,即在曝氣機的總體運行狀態只滿足DO的控制,而不能滿足泥水混和時能自動調控。 

 

 
40
.問:我們現在是檢測2個池,1號是有種泥接種的,但是1個月下來鏡檢時只發現大量草履蟲,發現鐘蟲的幾率基本沒有,多再加上幾條線形蟲;我們2號是沒加種泥,然后進水曝氣,一個月后鏡檢時發現了大量鐘蟲和一些草履蟲等其他細菌,但是2個池的污泥含量都很少,請問現在怎么培養1號池的細菌,怎么增加污泥含量?還有就是曝氣池里的溶解氧很高,一般都再9-11之間,6以下的很少,難得出現幾次,我們鼓風機已經時開的小了,而2號池的溶解氧更高,一般都在1012之間。

sax:  

 


答:二池的情況類似,是營養不足和曝氣過度引起的,污泥處于不斷增長又在不斷自身氧化的狀態,所以要嚴格控制曝氣時間,如果無法增加污泥量,只能采用間斷曝氣,還有營養比的控制等問題也要注意。  
41
.問:對于卡魯塞爾氧化溝工藝,它在污泥泥齡以及剩余污泥量的計算應該怎樣算才能使實際量與計算量的出入不大,它有沒有簡潔的計算公式或者說通用公式?

1vG  
答:在實際運行中排泥量和泥齡不是根據計算來控制的,其它形式的活性污泥工藝也一樣。  
 

 

42.問:我廠工業污水,印染和化工。現生化池污泥只有1.2g/L。鏡檢沒有發現原生和后生動物,出水不達標,一個星期大流量回流污泥,還是沒變化。SVISV%都很高,但是看不到絲狀菌。請問該采取什么措施?  

 

答:估計污泥已中毒受損,加大回流量是不對的。應該增加排泥量,并移植先前沒受損時排出的剩余污泥或其它廠的污泥。

 
43
.問:一個工業園需要建設30000/天的污水處理廠,現有家公司提出硅藻精土+生化處理工藝。以前也曾看到關于這種技術的介紹,但是說法相差很大,不知道該相信誰?請發表看法。 

 

SuUh<  
答:硅藻精土用在城市污水處理效果很好,運行費用也很低,工業廢水處理要慎重。  

 


44.問:UASB法在國內應用很多,但運行的效果也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我想是幾個方面:三相分離器;布水系統;保溫措施。在此我有些疑問:1)采用UASB法時,三相分離器是根據特定污水設計的嗎?我見國內有很多專門生產三相分離器的,而u法使用較多是在工業廢水方面,不同的工業廢水性質不一樣是否會影響三相分離器的正常使用?2三相分離器是底部進水,布水容易堵塞,不知道運行的好的u法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3)厭氧反應在35時比較好,u池的保溫是如何做到的?尤其是采用鋼結構的池體時。u池產生的沼氣如何使用?如果u池內的溫度達不到要求,考慮加熱時應采用何措施呢?  
 

答:三相分離器一般不會根據特定污水來設計,只考慮其結構對三相分離的效果。布水系統堵塞問題是多孔式布水方式必然存在的問題,工藝上可采用反沖或氣沖的方法解決,至于池體的保溫一般不需做特別的措施,只需控制進水溫度即可,如進水溫度過低,可在進水管線上加裝汽水混合器,利用蒸汽加熱至合適溫度。不過在高效厭氧反應器中,我不看好U池,因為相對EGSBIC來說處理效果較差,對已建的UASB,如果處理效果不好,建議作些改造,如增設內回流管或后面增加沉淀池。

 

ct

/THq  
45.問: UASBHRT要求較長,水力負荷太大,跑泥特別嚴重,長時間的內回流出水帶泥較多,反而不利顆粒污泥的形成。不知你如何看?  

 


答:設置內回流會加劇跑泥的說法不妥,這是有利于顆粒污泥形成的,就是提高剪切力,當然顆料污泥形成的條件和U池的處理效率提高還有其它很多因素。  
46
.問:我廠采用三溝式氧化溝處理污水,BOD350mg/L左右,處理后剩余污泥特別多,是怎么回事?跟運行周期有沒有關系?  


答:先可試一樣,即在不影響泥水分離的前提下,減少C階段的時間,把減少的時間加給B階段,如果還不行再采取下一步措施。如果已設置D階段,也可取消D階段,把D的時間給BC時間不變。  


47.問:我們用的是卡魯塞爾2000的氧化溝,出水口的溶解氧一般控制在2mg/L左右,值控制在3.0 mg/L,進水的水量為3萬每溝每天,進水的BOD有時候較低,平均值在50 mg/L,氧化溝的有效容積為14750m3MLSS一般控制在3000 mg/L,由此得出的F/M0.0339(不知此值對否),如果此值正確,那么污泥負荷也太低了吧?污泥齡一般控制在15天左右,SV3015SVI50左右,不知該如何進行工藝的調整,來緩解跑泥的現象? 


答:據我判斷污泥已老化了。應對措施:增加排泥量,減少供氧量;如果溝里設置水下推進器,曝氣機可間斷運行。

ECfY

~qK  

 


48.問:水解酸化在廢水處理中是一個很難說清的處理工藝,對于COD來講,有的去除率很低,有的去除率比較高,我設計的一個化工廢水項目,水解酸化COD的去除率高達4050%,但需少量曝氣。我設計的印染廢水處理中水解酸化COD去除率一般在1520%左右,但色度的去除率很高。水解酸化對PH的要求實際上并沒有象資料上講的那么高,PH610之間均有效果,但在8左右效果應該比較好。 

 
答:你說的化工廢水水解酸化COD去除率可達40~50%,而且需少量曝氣,這問題是特例,不能說明就是酸化的實際效果,因為去除的大多是無機性COD,是在曝氣條件下被氧化的(因為有少量的曝氣),如果不曝氣COD去除率會明顯下降。  


49.問:UASB按照三相分離器的原里和作用,是不應該有污泥回流的,但由此而來產生如下問題:(1UASB反應器跑泥時如何補充污泥?(2UASB反應器受沖擊時引起污泥濃度波動,如何盡快使其恢復平穩?(3)在排出UASB反應器中無機化的污泥時,如何盡快使其恢復到所需的污泥濃度?  


答:U池如果污泥流失,即使污泥能回流也是無濟于事的,因為污泥回流的同時反應器的上升流速也會相應增加,回流量大污泥流失量也大,所以U池大多數是沒有污泥回流的。我說的大多數沒有也就是說有的U池還是有污泥回流的,因為在U池后又增設了沉淀池,但這樣的工藝不多,如果這樣還不如用EGSBIC更好。據我所知,U池主要還是以絮狀污泥為主的,加之反應器不高,所以上升流速不能太快,污泥保有量不多,容積負荷上不去。雖然典型的U池沒有污泥回流,但出水還是能回流的。  


50.問: UASB之所以污染物去除效率高,主要是顆粒污泥的作用,而你卻說是絮凝污泥,這是怎么會事?  


答:我沒有說U池沒有顆粒污泥,只是說是以絮狀污泥為主,因為絕大多數UASB都是這樣,這也是U池容積負荷低的原因(相對EGSBIC而言),至于為何U池不能象IC一樣基本上都是顆粒污泥,且顆粒污泥粒徑小、質量高,這就涉及顆粒污泥的形成機理和條件,這方面我就不展開了,但可以說明一點,反應器上升流速是重要的條件之一,UASB不能*這方面要求。

 
51
.問:要控制 UASB污泥的流失是否可采用在上部增加一回流管,控制其回流比,形成內循環?  


答:很好的建議!不過這樣的目的主要是有利于顆粒污泥的形成,使顆粒污泥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污泥保有量增加。

 
52
.問: UASB池內增加回流管但會不會影響水的上升流速呢?  


答:會的,循環區的上升流速會加快,這也是設置循環的目的,雖然在初期還不能避免反應器污泥外溢,但可使泥水充分混和,也有利于污泥造粒,使污泥保有量增加,一定時間后就可顯示出效果。  


53.問: UASB池增加內回流管,水的上升流速提高,會不會給三相分離器帶來副作用?

 vI&  

 


答:因為是從三相分離器的下部向底部回流,所以我認為不會影響三相分離器的上升流速。  


54.問:可是UASB池不設內回流時,如果排泥時泥排多了如何辦?  


答:因為污泥不外流的,所以也不存在你說的問題。如果另設沉淀池,污泥就要回流,但回流量的大小也只能反映污泥在整個系統內的周轉速率或循環速率,也與系統內的污泥量無關,也就是說如果U池不排泥,無論污泥回流量是大是小,系統內的污泥量不會影響(不考慮污泥增長的因素情況下)。  


55.問:如果UASB排泥時控制不當,造成污泥流失怎么辦?如何恰當控制污泥排泥?  


答:這是運行管理方面的事了,如同好氧活性污泥工藝有三相平衡的調節一樣,各類厭氧裝置的各項運行參數也要根據運行狀況來控制的,如泥、水二相平衡的調節,使反應器的容積負荷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容積負荷(這里指污泥所點的容積)是通過排泥量來控制的,也受限于廢水水量和濃度。當廢水量增加或廢水濃度增加時,為了保持負荷平衡,就要少排泥或不排泥,提高系統的污泥量,反之則多排泥以減少系統污泥量。此外還要考慮很多受限因素,如:系統的污泥量過多,雖然可降低容積負荷,但會使污泥的膨脹度增高,影響泥水分離;排泥量太多,則會造成容積負荷過高,使VFA/ALK的比值升高,影響處理效果。這些都要根據具體情況通過試湊法來確定的,有些方面則靠經驗。  


56.問:我們做了一個工藝,也用到UASB,并且UASB設了出水回流,由于進水量非常小,一天就10幾噸水,所以污泥投加到UASB后,污泥懸浮不起來,運行了一個多月污泥都是沉在池底的,而且好像回流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污泥就是沉在池底一米多的位置,后來換了一臺循環泵,想加大回流量,可是剛換泵后面的出水就變黑了,我覺得可能是把池底的污泥沖起來了,這樣下去會不會把所有的污泥都沖走呢?是不是循環泵的流量太大,把污泥都打碎了呢? 

 
答:污泥已經無機化了,雖然還不知道你們的UASB池容積多大,但已能推測到容積負荷已小到無法維持的范圍了。  


57問:UASB中污泥培養究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條件,我所知道的,調試階段進水一般要求cod5000mg/L以下,還有pH值一般要求在78,營養物質NP等,還要注意那些問題呢?在調節池里為了使進水均勻曝氣是不是對UASB有影響呢?UASB池中上面的水應該是清的還是黑的呢?  


答:這些問題一言難盡的,可參考相關資料。但有二點可說明一下:調試起始容積負荷不能高,要逐步提高,不能光從COD來控制;調節池少量曝氣沒影響的,這點氧對厭氧反應裝置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

 
58
.問:我廠用A-O法處理含有氨氮的污水,以前運行正常,近經常在回流沉淀池出現污泥厭氧反硝化,引起污泥上浮現象,污泥流失,影響出水水質。如何解剖?  


答:解決辦法:(1)控制好反硝化條件,盡可能去除硝酸氮;(2)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以降低沉淀池的污泥層高度,使污泥在泥層的停留時間減少,可防止污泥缺氧;(3)條件允許的話(不影響缺氧區的缺氧環境)盡可能增加好氧區的溶解氧,使進入沉淀池的污泥不缺氧。上述*條是為了使進入沉淀池的硝酸氮大大減少,不會發生嚴重的反硝化,后二條措施是即使有大量硝酸氮進沉淀池,但由于不缺氧也就不易發生反硝化。  


59.問:目前我廠處理規模為4萬噸/日,有兩個濃縮池,設計污泥量為5600kgDS/d,污泥負荷為50kgDS/m2•d。但因施工造成兩個池的進泥和出泥不平衡且極不容易調整。經常造成一池污泥過多發生厭氧并導致濃縮機負荷過高燒壞電機。  


前段時間,在一個濃縮池故障不能及時排除的情況下,采用單池運行,污泥量在4000kgDS/d左右,污泥負荷為61kgDS/m2•d。在此負荷下運行,該池沒有出現因負荷過高而導致濃縮機故障。單池運行比雙池運行管理簡單且出泥穩定。試問,濃縮池的負荷可達多少。的范圍又是多少?  


答:是管理不當造成的,二池的進泥量可以通過進泥閥調節的,如果象你所說的因施工問題二池進泥量不能調節,那濃縮池的出泥量總可以調節吧,進泥量大,又不能關小,就要增加出泥量,把出泥調節閘門開大,使池內污泥層下降,這樣可減少濃縮污泥在池內的停留時間,以防污泥發酵。濃縮池還可以交替運行,運行管理中的調節手段是多方面的。至于濃縮池的負荷等與污泥含水率、性質等有關,各廠的情況都不同的。

 

#  
60.問:MLSS可用懸浮物的方法測定嗎?  

 


答:MLSS只是很粗略地表示污泥中微生物量的多少,當然不能用懸浮物的方法測定,因為MLSS包括固定固體和揮發固體二類,固定固體是無機物,揮發固體是有機物+微生物,如果用懸浮物的方法測定。一些溶解性的有機物和游離細菌就流失了。61.問:我們這里有個剛開始調試的處理站,采用SBR工藝,調了兩個星期有點效果的時候,水量變小了,現在眼看著微生物慢慢變少,該怎么辦?  
答:減少曝氣期時間,相應增加沉淀期或閑置期時間。  
62
.問:我們做的一個工程只有處理10噸的生活廢水,原來膜生長的情況非常的好,處理效果也非常的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膜全部脫落了,而且現在膜不能再生成,填料上生有一些象紅豆一樣大小的微生物團。把它攆開是很多的條狀的細菌,現在都快一個多星期了,沒有任何的改善,想請幫助一下!  
答:排除pH或有毒物質沖擊的因素外,可能是曝氣時間過長、負荷過低造成。建議減少曝氣量,或采用間斷曝氣試一段時間,此外還要控制好營養比。  


63.問:因為天氣比較炎熱,水中DO本來就低,大概在3mgl以下,但由于在沉淀池中有污泥上浮發生,如果通過降低曝氣量來控制的話,會不會影響出水水質?如果可以應該控制DO  


答:減少曝氣量的措施是不妥的,污泥上浮不是曝氣量過大造成的,即使曝氣量大,大量氣泡*可以在曝氣池出水槽和沉淀池進水口前釋放掉的。這種情況下減少曝氣量會使沉淀池內污泥缺氧而發生反硝化甚至厭氧,加劇污泥上浮。正確辦法是增加沉淀池出泥量(降低污泥層高度),使污泥在泥層的停留時間減少,防止或減緩反硝化的發生,污泥層降低也有利于泥水分離。天氣熱曝氣池出水端DO還是稍高些好,3mg/L是正常的。  


64.問:我現在正在做一個污水處理方案的改進項目,該工藝進水COD約為10000pH=44,水量100/天。該廠經過氣浮-三級接觸氧化-沉淀處理后COD約為700~800pH=6.7請問在原有工藝上如何改進,使出水COD達到500以下(三級排放標準)。  


答:這類廢水雖然濃度很高,采用氣浮加好氧工藝還是可以的,并不是任何高濃度水都要用厭氧。檢查一下運行管理是否有問題,再考慮改造,在不影響現有工藝的情況下,在技術上采取一些措施*可能達標的。  


65.問:用厭氧罐對畜糞厭氧高溫發酵20天了還不產氣,而且PH時升時降,請幫助分析一下。  


答:VFA過高,還沒*進入堿性發酵階段,在沒有產氣前不能排上清液或泥,否則會引起負壓。

 
66
.問:看到有的工藝(如SBR 法)講到其因為沒有污泥回流而解決了污泥膨脹問題,就感到疑惑了,你是如何看的?

 

 


答:SBR工藝沒有污泥回流就沒有污泥膨脹的說法不妥,我知道有的資料這樣說的,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67.問:化工廢水處理裝置,水解加接觸氧化工藝,氧化池溶解氧為零,我算了一下,COD去除量為420公斤每天,供氣量大約為75立方每分鐘,按70立方去1公斤BOD計算,處理能力應該為150公斤每天,這樣理論供風與實際相差較大,是否會供氣過少而進入兼氧狀態(汽水比為301)?  


答:不說廢水的濃度和水質等情況,首先用氣水比來衡量就不妥,膜法與泥法是不同的,同樣的氣水比,還要看曝氣器的氧利用率,如果用穿孔管曝氣氧的利用率就很低,如果用微孔曝氣,則氧利用率可提高數倍,所以要進行綜合分析的。但不管實際情況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氧化池溶解氧沒有,是供氧不足或曝氣時間不夠造成的。  


68.問:一個中程藥廠的廢水平均COD1700 BOD800左右OD3000左右,現在我們公司的基本設計是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混凝-二氧化氯發生器。水解和接觸氧化停留時間都是24小時,可對方因為造價比較高,要我們修改一下方案。現想除去二氧化氯發生器,換一消毒池投加漂水,另外,接觸氧化和水解酸化停留時間都改為12—16小時,不知道這樣改有問題嗎?  
答:可取消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停留時間適當增加。  


69.問:我見過的醫藥廢水一般都會有水解酸化,沒有的話會影響后面接觸氧化的處理效果,你前一貼說沒必要,請說明具體理由?  


答:你說的沒錯,酸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你們的污水B/C比不算低,沒必要用酸化,更何況酸化池的運行控制是有要求的,控制不當效果也不好,你可以調查一下,有多少酸化池有好的效果。

 

 

71.問:回流污泥是從沉淀池底部流回曝氣池,但是進入沉淀池的水量是進水量加上回流量,回流的水量還是要在沉淀池重新沉淀,還是要占用表面負荷的是這樣嗎?

 

答:你說的也有些道理,但還是錯了。沉淀池可分二部分,上面是泥水分離部分(澄清層),下面是回流污泥濃縮部分(污泥層),以幅流式為例,曝氣池混合液由沉淀池中心進水口流入,在泥水分離后,污泥下沉,分離的水上浮并溢流出池,污水占用的是澄清層的容積,污泥占用的是當下部污泥層的容積。

 

72.問:我們現在設計的二沉池是奧貝爾氧化溝后的沉淀池,氧化溝回流污泥濃度要求8,怕中進周出的回流污泥濃度達不到,因此專家建議采用周進周出,生產廠介紹此工藝用單管吸泥機,回流污泥濃度可達到8-12,對嗎? 

 

答:我認為不妥,如果今后污泥沉降性能差的話,回流污泥濃度不可能高,至少不會比幅流式高。我知道周邊進水式從理論上講沉淀效率比幅流式高,因為可以減少進水水能對沉淀的影響等因素,但如果污泥沉降性能稍差就會發生嚴重短流,使整個生化處理系統處理能力大大下降。 

 

73.問:我廠的廢水主要含季胺鹽跟酒精 現處理工藝為 調節(預曝)--厭氧--缺氧--好氧--二沉---加藥--二沉--出水 現未加藥加,處理量增加了30% 進水>2500 出水 COD>200 ,不可能擴建。有什么辦法修改部分工藝使出水水質達到100以下? 

 

答:在好氧池采用低劑量PACT法,即粉末活性炭與活性污泥相結合的工藝。 

 

74.問:一個工藝流程設計的問題。流量=360m3/d,COD=1700mg/L,BOD=850mg/L,SS=100mg/L,色度=100倍,處理的是80%工業廢水和20%的生活污水。要求:COD<90mg/L,BOD<20mg/L,SS<60mg/L,色度<40倍。請問采用何種方法能達標,我擬用物化預處理+SBR法+活性碳吸附,不知道有沒可能達標? 

 

答:這類廢水建議用混凝+SBR(低劑量PACT技術),即在曝氣池內少量連續加入粉末活性炭,使活性炭與污泥結合,可大大提高處理能力,日常運行中只要補充少量通過剩余污泥排放流失的活性炭就可,補充量僅為每噸水15~20克。酸化沒必要采用,因為廢水的B/C比已很高了。 

 

75.問:北方的氧化塘怎么設計?污水是經過處理沒達標的造紙廢水,COD在600左右。 

 

答:北方不適合用氧化塘,如要用的話,可采用曝氣氧化塘+靜止氧化塘,但總停留時間需要很長。 

 

76.問:有一工業廢水,濃度很高。因為廢水沒有菌種,化驗BOD時需要接種,接種后化驗出來的結果比COD還要高,結果是 COD :90000 mg/L ,BOD:100000 mg/L,不知是何原因? 

 

答:可能是測定BOD5時沒做空白試驗造成的誤差或稀釋倍數不妥引起的誤差。 

 

77.問:你說同一廢水的BOD低于COD,但有實驗驗證有二類工業廢水的BOD會比COD高,一類是氨氮濃度比較高的廢水,因為這里面有硝化、反硝化細菌,這兩類細菌作用消耗氧導致BOD比COD高,一類是含吡啶的廢水,因為吡啶不能化學開環(所以不表現出COD),但是吡啶可以生物開環,所以BOD比COD高(注:吡啶的化學開環是氧化開環,吡啶的生物開環是還原開環)。 

 

答:你關于氨氮濃度高的廢水和含吡啶的廢水BOD5高于COD的說法也有道理,但問題是氨氮在BOD5培養的條件下沒有充分的硝化的條件,這個過程連有機氮的氨化也不一定能完成的,氨氮只能通過同化作用去除,即使有亞硝化或硝化作用引起BOD5測定值高,也是亞硝酸對DO的測定誤差,除非用鈉典量法測定五天后的溶解氧才能消除誤差,否則BOD5就沒有代表性。至于吡啶的生物降解作用是有前提的,要在微生物適應情況下才行,并沒有普遍性。對這樣的廢水要接種,而一般接種液用生活污水或大糞水,不會適應這類廢水的。 

 

78.問:外國設計的UASB負荷是中國設計的一倍,難道是他們的污泥比我們好還是他們的后段處理更有保障? 

 

答:我也說不清楚,大概國外是按顆粒污泥化設計的,國內是按絮狀污泥或半絮狀污泥設計的。 

 

79.問:日處理量5。4萬噸,實際進水3萬噸/天左右,卡魯塞爾2000氧化溝,前設選擇厭氧池,經常出現奶油狀浮沫。溝內出現奶油狀浮沫時間持續近一個月,人工基本消除。從半月前總氮、氨氮持續升高,進水總氮63-77,氨氮53-69,出水總氮23-47,氨氮25-40。不知是何原因? 

 

答:應該增加好氧區溶解氧,將內回流堰門開足,這樣能提高前部缺氧區的溶解氧,使缺氧區也有一定的硝化功能。此外也要檢查一下堿度等是否滿足要求。 

 

80.問:能否提供一下用AB法處理焦化廢水較好的具體工藝流程? 

 

答:礁化廢水可生化性差,用AB法是適宜的,因為一些不可生化的物質可在A段被去除。基本流程:格柵+進水提升泵+A曝氣池+中間沉淀池+B曝氣池+沉淀池。前面是基本流程,如果廢水pH異常或還有其它特定物質,還要進行中和、混凝等預處理。

 

81.問:快速法測定COD測定時間為何這么短呢? 

 

答:因為快速法的酸度提高了1.4倍,氧化速率加快了。 

 

82.問:本人所在廠的情況:流程是工業廢水調節池(COD=500)然后混凝,沉淀后到生活廢水調節池(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的比例為1:2,COD為300-400);再到厭氧酸化池(有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池-沉淀池-淺層過濾(消毒,活性炭)-出水。 問題:氧化池水體發黑,沉淀池沉淀效果很差,還有氣泡。出水COD不達標,有時達到150以上。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何解決? 

 

答:工藝選擇不合理,運行也可能有問題。可先確定好氧池是否供氧不足,填料上生物膜是否過厚或好氧池底部積泥等情況再說。 

 

83.問:我廠現在面臨較大的問題:氨氮出水不達標。水量是27萬噸/日,A/O除磷工藝,目前是調試運行階段,氨氮出水30mg/L左右,進水只有35mg/L,曝氣池水溫16度,MLSS5000mg/L左右,R=80-90%,SV60%左右,泥齡6d左右,除磷效果很好,出水氨氮要求 25mg/L,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 且不說其它條件,僅從泥齡來看也不具備*硝化的條件,因為6天的泥齡,污泥負荷就在0.15以上。 

 

84.問:現今的污水工藝是不是已經很少用到初沉池了?只用傳統的活性污泥,普通曝氣法,是否設了曝氣沉砂池,就可不設初沉池呢? 

 

答:一般來說城市污水廠要設初沉池,工業廢水處理就很少用(要根據具體情況),當然城市污水也有不設初沉池的,與后面采用的工藝有關,如用AB法就不應該設初沉池。還有曝氣沉砂池和沉砂池與初沉池是有區別的。

 

85.問:我說用氧化溝的時候不用初沉是根據我們這邊的情況說的,在廣東我看過的氧化溝都是不設初沉的,具體為什么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考慮到廣東的水質問題,廣東的cod和bod一般都比較低,能不能給解析一下? 

 

答:如果是城市污水,用氧化溝工藝前面應該設初沉池合算,這所以用“合算”二字是從運行費用來考慮的,當然不設也可以。你說的廠用氧化溝工藝前面不設沉淀池也許是考慮其他原因,不能妄加推斷。但我可以說,有些污水處理廠的工藝設計是不夠合理的,至少從投資和運行費用角度來說是這樣。 

 

86.問:采用AB 法工藝,為何前面一般不設初沉池? 

 

答:這樣有利于A池處理功能的提高,由于A段的廢水直接由排水系統而來,廢水中原本就有的細菌和懸浮物及膠狀物的共存體也具有一定的絮凝性和粘附力,再與回流污泥混合后,相互間發生絮凝與吸附,此時難沉降的懸浮物、膠體物質在得到絮凝、吸附和粘結后與可沉降的懸浮物一起沉降,并隨剩余污泥排出,使A段中以非生物降解的途徑去除的有機物量大大提高,可保證B段的運行穩定。 

 

87.問:我擬采用的工藝流程:沉砂、初沉、曝氣、二沉,有個地方不太明白,就是總的處理率和各池體的處理率問題。按這二級處理,總的處理率是91%左右,那在計算各池體的處理率是怎么算呢?我導師說要根據有關的規范然后把這總處理率分到每個池中去。但我查到手冊里說各池體處理率的數據,與導師說的不一樣。請問是怎樣計算得出的? 

 

答:設計手冊上的只能參考,主要還是設計方面的經驗,二者結合起來才行。為什么設計院的設計計算書不會輕易讓人看,就是這個原因。還有更重要的是做好設計前的水質水量等調研工作,城市污水相對來說較容易,對一些特種的工業廢水在設計前還需要搞模擬小試。 

 

88.問:制藥廢水處理系統,白天運行,晚上停運,白天處理后的出水較好,可是經過一晚上的停運靜止后,第二天早上發現二沉池的水變得像牛奶一樣,請問這是什么原因? 

 

答:是運行管理不當造成的,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就要在晚上裝置停運前,將二沉池內的污泥盡可能回流至曝氣池。第二天運行前,曝氣池先悶曝一段時間,待污泥初步恢復活性后再進水運行。 

 

89.問:經常在書上看到污泥回流比為25%,之類的,請問污泥回流比是怎么樣來控制的?是通過PLC控制? 

 

答:回流量是通過沉淀池出泥量來調節和控制的,而回流污泥泵則是根據沉淀池出泥量來運行的。在實際運行中回流污泥量應該相對穩定的,而回流比只是在進水量變化時才波動,所以我認為回流比是設計參數,不是運行控制參數(個人之見)。

 

90.問:近日曝氣池和沉淀池有黏性泡沫產生,而且沉淀池有象厚粥樣的東西漂浮在表面,舀掉后仍然會有,請問是怎么回事?

 

答:要確認是否是若卡氏菌引起的生物泡沫,生物泡沫有些粘性的,在負荷低,進水有油脂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要控制好污泥負荷。

 

91.問:近SBR池里氨氮隨著反應時間的增長而慢慢地上升(出水在13--15)。進水氨氮不高(一般在5--11之間)。是不是污泥有問題?(前一段時間加過氯化氨,但效果不明顯,好久沒加了) 

 

答:反應時間不夠使硝化不*,加氯也會抑制硝化菌的繁殖。 

 

92.問:我廠暴氣池及二沉池出現許多紅色小蟲,(應該是魚蟲),該蟲身體發紅,肉眼可見,活潑好動。介紹一下其生活習性及有什么指示作用? 


答:對!這種蟲也稱魚蟲,是水質良好的標志。 

 

93.問:我們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比較好,COD,氨氮,總磷快達到排放標準了,但是經過A2O工藝處理,結果卻高了很多,三項指標都高了,如果不開動機器,也會高起來,這是什么原因?該如何處理? 

 

答:先將缺氧池和厭氧池停運,好氧池DO控制好,出水不回流直接排放。

 

94.問:我們處理的是食品廠的廢水,包括薯片糖果和彭化食品等,處理流程:1# --2#調節池-混凝池-一沉池-活性污泥法(六個生化池依次相連)-二沉池。污泥回流和進水都進入*個生化池池子。污泥沉降性一直不好,生化池池SV30達到97,進水COD2200-2500,混凝后COD大概1600左右,現在出水合格,二沉池挺大的。但沉降不好,顯微鏡160倍下看不到什么生物,只幾個好象藻類,動都不動。不知如何調整? 

 

答:請確認是否有大量絲狀菌(如球衣菌),如果確認的話,可用下法試試: 


將*只池作好氧生物選擇池用,即該池少量進水,同時加大曝氣量使DO在2mg/L以上,其余污水分別進2、3、4池。這樣可使大量低等細菌先在*池內繁殖,成為優勢菌,再進入后面的池時,占優勢的細菌也會在與絲狀菌爭奪營養時也占優勢,從而達到壓抑絲狀菌繁殖的目的。但如果是非絲狀菌引起的膨脹可臨時在曝氣池出水處投加PAM助凝(不能加過量,否則適得其反)。 

 

95.問:一個食品廢水處理裝置調試,用的是活性污泥法,流程:加藥-一沉-曝氣池-二沉。現在出水比較好可是在曝氣池里用燒杯取一杯混合液,污泥比較稀,沉降很慢,大約1小時以后泥水分離在40%。少量進水運行問題不大,但近滿負荷進水后,二沉池開始有很多細小的泥浮起來,隨出水流走,現在翻泥更嚴重了,請問這是污泥膨脹嗎?怎么解決? 

 

答:不象是污泥膨脹,一小時的沉降在40%,不能說明污泥膨脹,沉淀池漂細小的污泥是污泥解絮現象,原因有多方面,如:污泥輕度中毒或老化;廢水缺氮也會發生此類情況。據我判斷營養比失調的可能性大,要確認廢水的氮、磷含量。因具體情況不清,只能初步推斷。 

 

96.問:近在調試一污水工程,工藝為水解+接觸氧化。因為過年放假,有10多天沒進水了。為了不讓細菌死掉,投加了面粉,不過量很少。昨天接觸氧化池上浮了一層黃色泡沫,很粘稠。停止曝氣后,攪動泡沫,泡沫消散是有類似污泥一樣的細小顆粒下沉,請問這是怎么回事?是負荷太低,細菌自身氧化,還是其他原因呢? 

 

答:沒事的!主要是污泥活性差,面粉投加的原因,隨著污泥活性的增加面粉逐步降解,泡沫就會逐漸減少的。

 

97.問:近期我廠處理后污水的COD猛增,且居高不下。會有什么原因呢?(說明:我廠是普通的煉油廠,以前出水COD都在80左右,目前卻一下子增到1000左右,且持續了有20天,而且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很差) 

 

答:應該當機立斷,進行接種修復或重新培養了。 

 

98.問:運行過程中,特別是十月份起,氧化溝表面會出現白色泡沫,開始為薄膜狀,而后呈隆起的小包,顏色轉為淡黃色.該泡沫具有粘性,氣溫下降至16攝氏度,泡沫將逐漸減少.從顯微鏡下觀察,泡沫有較為固定的形態,基本上是以一個點為中心,從該點出發以絲狀向外發散,有主干和分支,將其包圍起來,基本是圓形,直徑約為100um.這是哪一類型的絲狀菌,具有哪些特點以及適宜的生長條件? 

 

答:可能是若卡氏菌大量繁殖所至,此類菌在污泥負荷較低、進水中含油脂類物質時易繁殖。 

 

99.問:我單位PTA化工污水經厭氧、A/O生物法處理后產生的剩余污泥,污泥濃度5g/L,經平流式濃縮池濃縮后污泥濃度為15-20g/L,再經帶式壓濾機(天津市政設備廠)擠壓,大量污泥從濾帶中滲透出來。泥餅產量少,絮凝劑為PAM陽離子。請教如何解決? 

 

答:可能有二種原因造成的:(1)濃縮池濃縮效果差;(2)污泥加藥調質方法不當。措施:污泥調質時,先加PAC混凝,待充分反應后再加PAM調質,可試試看!還要確認濃縮池運行是否正常。 

 

100.問:我單位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較差,30分鐘沉降比在90%,投加了粉煤灰來提高絮凝沉降性能,也在濃縮池前投加0.1%的PAM。請問污泥從濾布中滲透出來的原因是污泥調質還是濾布選型或其它原因。帶式壓濾機前的泥藥混合罐的停留時間為20秒,是否合理?我們準備在濃縮池前加0.1%PAM改為PAC。 

 

答: 濾液含污泥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污泥加藥調質是很重要的工序,還有調質藥劑的選用。要確認PAM是否投加過多,否則適得其反,我感覺投加量多了,此外還要從前面污水處理過程中來控制污泥性能。

 

101.問:我廠廢水處理量150噸/小時,正常運行中同時投加三種營養劑:硫酸銨、*、磷酸二氫鉀。請問:這3種藥劑配合在一起合理嗎?怎么搭配才合理?有什么好的營養劑嗎? 

 

答:應該先確定廢水的BOD5量,然后根據碳、氮、磷的比值來確定投加量,由于廢水的濃度會變化,日常運行時的氮、磷投加量要通過試湊法來確定,還要考慮是否經濟,如:*或其它磷酸鹽選用時,要根據分子中磷占的比例及價格來考慮。假定*的價格明顯低于磷酸二氫鉀,但由于其中磷的原子量與分子量之比較小,且含結晶水較多,就不一定合算。 

 

102.問:現在這里的蛋形消化池溫度只有23度左右。我想問:(1)除了蒸氣加熱外,其他還有那幾種加熱方法?(2)這樣的溫度是否會導致污泥酸化? 


答:這樣的溫度消化效果會很差,可用蒸氣加熱。在目前的溫度下,要防止污泥酸化,只能減少污泥投配率。 

 

103.問:一家發酵企業廢水處理裝置,由于廢水中COD、NH3-N濃度高,采用2級A/O工藝進行處理,流程是:廢水池→給液泵→調節pH→*缺氧脫氮池→好氧硝化池(推流式)→第二缺氧脫氮池→再曝氣池→澄清池。近澄清池經常出現污泥上浮,經分析是第二脫氮池反硝化效果差,出水夾帶硝酸根進入澄清池,在澄清池發生反硝化反應所致。采取的措施是向第二脫氮池加入葡萄糖(多時一天要加30%的葡萄糖4、5m3),同時把硝化池的DO降低(低降到了0.5mg/L),效果仍然不穩定,有時好,有時壞。請幫助分析原因,應該采取什么措施? 

 

答:如果第二好氧池DO降到0.5 mg/L,到第二反硝化池的后半部就可能*厭氣,此時,如果氧化還原電位到負值,部分硝酸鹽又會還原為氨氮,使后面的好氧池繼續進行硝化,造成硝酸鹽積累,也影響后曝氣池剩余碳源的去除。所以你的分析是有道理的,降低硝化池的DO來防止好氧區向缺氧區后移在理論上是對的,但DO降得太低就會出現我前面分析的情況。建議:增加后好氧池的曝氣量;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目的是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內缺氧而反硝化。 

 

104.問:某城市在海拔3650多米, 低氣溫零下14℃,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 這地方的生活污水用什么工藝處理好?

 
答:用硅藻精土法,本法適合生活污水的處理,處理成本低,不受溫度等影響。 

 

105.問:近曝氣池泡沫上粘有很多泥而且很粘,到二沉池表面有很多浮泥,MLSS很低,污泥鏡檢中有很多輪蟲的尸體,有循纖蟲,漠口蟲,耗氧很少,請問是否是污泥中毒?污泥中毒會發生什么現象? 

 

答:二種可能(1)污泥中毒;(2)污泥嚴重老化。前者的可能性大,不論是何種情況,都需要向反應池移植污泥,進行生物修復,沒有好氧污泥,也可將先前排出的厭氧濃縮污泥引入曝氣池,并投加大糞等營養,等污泥活性恢復,濃度增加后泡沫就會減少。 

 

106.問:二沉池為中進周出式幅流式沉淀池,池內徑48米,池有效水深3.2米。二沉池的表面負荷、固體負荷、堰口負荷等均在正常范圍內;生物池的污泥濃度一般在4000左右,R控制在50~,生物鏡檢測菌膠團正常并無污泥膨脹性狀,且SV在30~40%,SVI也在100左右。但奇怪的是運行以來二沉池周邊(邊緣區2~3米)區域經常有大量的淺黃色的絮狀污泥上浮,不是成層狀,某些小區域在更為嚴重。我曾將其作分析,上浮的污泥能重新沉下,且鏡檢發現菌膠團較好,且有原、后生動物,與生物池的相差不多。對以上情況希望能再給些建議。 

 

答:是沒調節好,這樣大的沉淀應該用吸泥管吧?如是吸泥管,可將靠池外周的吸泥管出泥調節閥開大或開足,第二根吸泥管出泥調節閥也適當開大,同時相應減少其它吸泥管的出泥量。還要確認池靠周邊吸泥管底部處離池壁有多少距離,如果超過一米就是設計不當。 

 

107.問:中進周出的污泥濃縮池池面如出現大量浮泥,濃縮池直徑18m,高4m,污泥是由SBR重力流進,進泥的SS大概有6000mg/L,有時候會出現大塊的黑色污泥浮上來,過了一段時間后,情況好轉,但總是有小塊的泥色的污泥浮到水面。池子上面的清水深不到1m,會不會是池子設計的太高了。有沒有辦法解決呢? 

 

答:池的設計沒問題,可能是刮泥機局部刮板壞或變形造成死角所至。 

 

108.問:污水處理調試時初加入量多少較經濟合理。 

 

答: 這要看用什么污泥,用脫水污泥需約5%(污泥/曝氣池容積),如果是濃縮污泥則需1mg/L左右,但關鍵還是要有培養污泥的經驗,如培養過程控制不當,污泥多也沒用,這方面的例子很多的,有的單位培養了多次也沒用(主要是工業廢水),有經驗的則可大大減少接種的污泥量。 

 

109.問:請說說引進污泥后調試的具體注意事項,特別是針對工業廢水的處理。 

 

答:污泥要經濟、快速一次培養成功很大程度上要靠臨場經驗的,要提醒的是在培養過程中寧可曝氣不足也不能曝氣過度,寧可營養過剩也不可營養不足,我曾發現有一些廠污泥*培養不好,原因是在培養過程中污泥總是處于生長-解絮-再生長-再解絮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中,污泥在形成需要較長的時間,在污泥初步形成的階段,過度曝氣和營養不足會很快解絮的。 

 

110.問:假期到了,接觸氧化池應該如何管理呢?要求方便快捷、經濟,又不能讓微生物死亡,在假期后能快速啟動。 


答:接觸氧化池停止進水停止曝氣就可。節后上班時先少量進水,悶曝至膜的泥色初步由黑轉棕色時再正常進水。

 

111.問:接觸氧化池停氣了怎么辦?好氧生物能維持多長的時間?再恢復時需要多長時間?要注意那些事項? 

 

答:與溫度有關,10度以下三周內沒問題。 如要運行時,剛開始曝氣強度不能太大,避免對生物膜造成大的沖刷和擾動,經一段時間曝氣后就不要緊了,停運期間填料不能脫水。

 

112.問:我認為因為酶促反應的效率遠遠高于無機的化學反應,B/C比可能大于1,你的意見呢? 

 

答:即使這樣,B/C比也不可能大于1,因為BOD5是稀釋培養法,是一般的細菌,如測生活污水就不用接種,工業廢水需接種,也是加入生活污水或處理裝置的出水接種就可,并不是用特殊菌來培養測定的。 

 

113.問: 我在考慮給水微污染水處理中采用的生物接觸氧化池的設計思路,不知道池內是否需要增加上下翻騰的措施,如果增加,是否能告訴我穿過球形懸浮填料的水頭損失情況 

 

答:不用考慮這樣復雜,懸浮填料的翻滾并不需要增加多少風壓。 

 

114.問:我廠處理生活及生產污水(4800m3/d/),用生物氧化池曝氣和加石灰除硬沉淀處理。現選用的是羅茨風機/風量2000m3/h,2開1備,生物氧化池高4.5米,生化池在地面上,管線上裝有曝氣頭,風機額定風壓0.05Mpa,現在不止噪音大,電機還超流。。。。請分析一下!

 

答: 風壓沒問題,因為曝氣器在池底有一定安裝高度的,至少40cm,輸氣管系統的阻力不大,設計上肯定考慮了,至于池是否在地面上與此無關,只要池的有效水深不變就可。 

 

115.問:在曝氣管路中接一細管出曝氣池水面,那整個曝氣管路就這個地方壓強小,氣體流會不回造成短路現象? 

 

答:這是放氣管,也稱排污管,在風機運行時要開啟進行放氣,放氣完后要馬上關閉的。

 

116.問:BOD負荷為0.1 左右,污泥在曝氣池絮凝良好,沉降性差,SV30在97%,SS在7000,然而到二沉池后在出口分為二層,一層在細小泡沫攜帶下上浮,另外一層沉降良好 ,這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是下面二個原因之一:(1)硝酸鹽在沉淀池泥層中發生反硝化,氮氣泡攜帶污泥上升,停風機后會好轉說明反硝化提前在曝氣池完成了;(2)曝氣量過大,大量汽泡未能在沉淀池進水口*釋放而引起的。 

熱門產品
產品名稱參考價地區公司名稱更新時間 
氨氮在線自動分析儀GN-NH3-N03價格|污水處理廠在線氨氮儀 面議 上海市 上海博取儀器有限公司 2025-03-06 在線詢價
GCC/Z/CJ 全功能型 超聲波液位計 化工水處理主導地位 面議 滁州市 安徽初辰科技有限公司 2025-03-13 在線詢價
污水處理配套臭氧發生器廠家 ¥120000 濰坊市 山東和創智云環保裝備有限公司 2024-03-18 在線詢價
福原FUKUHARA排水處理裝置PSD8T ¥8596 重慶市 重慶津澤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2023-07-20 在線詢價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面議 常州市 常州高德儀器制造有限公司 2025-03-10 在線詢價
上海大型水處理臭氧發生器廠家 ¥150000 濰坊市 山東和創智云環保裝備有限公司 2023-10-16 在線詢價
免責申明

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會員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儀表網不涉及用戶間因交易而產生的法律關系及法律糾紛,糾紛由您自行協商解決

友情提醒 :本網站僅作為用戶尋找交易對象,就貨物和服務的交易進行協商,以及獲取各類與貿易相關的服務信息的平臺。為避免產生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過低的價格、夸張的描述、私人銀行賬戶等都有可能是虛假信息,請采購商謹慎對待,謹防欺詐,對于任何付款行為請您慎重抉擇!如您遇到欺詐等不誠信行為,請您立即與儀表網聯系,如查證屬實,儀表網會對該企業商鋪做注銷處理,但儀表網不對您因此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

關于我們|網站導航|本站服務|會員服務|網站建設|特色服務|旗下網站|友情鏈接|在線投訴|興旺通|供應信息

儀表網-儀器儀表行業“互聯網+”服務平臺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顧問: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 賈熙明律師ICP備案號:浙B2-20100369-24

客服熱線:0571-87756399,87759942加盟熱線:0571-87756399展會合作:0571-87759945客服郵箱:873582202@qq.com 投稿郵箱:ybzhan@qq.com

網站客服:服務咨詢:對外合作:儀表采購群: 儀表技術群:

版權所有©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


提示

×

*您想獲取產品的資料:

以上可多選,勾選其他,可自行輸入要求

個人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18 | 爽天天天天天天天 | 娇小被黑人爆出水黑人复古 | 日本在线www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看 | 成人性生活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午夜影院在线免费 | 三级网站日本 | 久久久久精彩视频 | 一极黄色大片 | 波多野结衣视频在线看 | 美女羞羞免费网站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天天摸天天草 | 成人免费手机在线看网站 | 欧美双茎同入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在线看 |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 欧美另类tv | 人人狠| 一级α一级α片免费观看网站 | 国产高清精品一级毛片 | 日韩午夜 | 欧洲一级做a爱在线观看 | 外国xxx| 香港国产特级一级毛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天天艹天天操 | 免费一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片 | 免费人成年短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美女网黄 |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 性猛交xxxxx按摩 | 麻豆精品不卡国产免费看 | 国产成人黄色 | 日本高清va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 | 亚洲高清毛片 | 一本久道综合久久精品 | 午夜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