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工是檢測金屬殘余應力—專業(yè)生產廠家!各種金屬類產品檢測應力,均可采用本產品檢測
JG-05各種金屬殘余應力檢測裝置產品簡介:
1、采用高速ARM9單片機作為*處理機,可同時運行四線程固化程序,保證設備流暢運行。
2、選用高精度測量放大芯片,可自動化測出殘余應力值的大小及方向
3、測量過程中數碼管可直接顯示ε1、ε2、ε3(0°、45°、90°)的應變值和計算后的殘余應力值δ1、δ2及主應力方向的夾角度數θ,可通過按鍵任意切換查看。
4、設備自設清零鍵,確保鉆孔之前因外部因素造成的零點漂移
5、設備采用三方向獨立數據采集和計算的方式,并通過數字濾波及硬件濾波等綜合抗干擾技術,確保打孔時測量數據的準確及穩(wěn)定。
6、本儀器配有一臺微型高速打印機,可現場打印出三個方向的應變值及計算后的殘余應力值及主應力方向的夾角度數。
7、可以根據被測工件的彈性模量、泊松比、應變花的靈敏度系數、中心R,設置相應的釋放系數A、B值,(出廠時釋放系數默認為:A=+0.250,B=-0.720)
8、本儀器可選配RS485接口(傳輸距離≤2000米),配備相應的軟件可以將該儀器采集的數據在PC機內進行分析處理存檔。
JG-05各種金屬殘余應力檢測裝置詳細參數
1. 測量點數:單點測。
2. 應變測量范圍:0~±32767με。
3. 分辨率:1με/字。
4. 適用應變片阻值:120Ω±0.5;
5. 供橋電壓:直流2.0V,交流紋波小于0.1mv;
6. 基本誤差限:≤±0.1%±1με;
7. 穩(wěn)定性:(在預熱30分鐘后)
a) 零點漂移:<= ±2με/h;
b) 讀數值變化:≤±0.1%+3/h。
c) 溫度變化:
溫度對零點漂移的變化:≤±1με/℃。
溫度對讀數值的變化:≤+0.02%F.S/℃。
8. 電阻平衡范圍:≥0.5%(應變片靈敏度系數為2.08(可調),使用120Ω應變片)。
9. 顯示方式為八位數碼管顯示SXXXXX.XX(其中5位整數位,2位小數位,S為符號),
顯示應變值時無小數位。
10. 電源:交流 50HZ 220V±10% 。
11. 工作環(huán)境:
a) 溫度:-20~40℃。
b) 相對濕度:42%~92%。
產品實物圖:
產品應用:
振動時效簡介:
振動時效是通過專門的振動時效設備,首先測出被處理工件自身的共振頻率,再控制激振器,給工件施加一個與其共振頻率相適應的周期激振力使工件產生共振。工件本身的各個部位獲得一定的振動能量,這種能量一部分使工件產生宏觀諧振,另一部分消耗在工件內部阻尼和微觀的塑性變形上。隨著應力集中區(qū)大量位錯的滑移、空位和晶界的擴散,歪曲的晶格逐漸減少,振動能量更多地轉向使工件產生宏觀諧振,隨著振動處理時間的延長,工件的振幅逐漸增大,工件的共振頻率逐漸減小,當工件的殘余應力被消除完畢時,這些參數的變化亦趨向穩(wěn)定。
振動時效工藝(VibratoryStressRelief)簡稱VSR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末從國外引進,經過國內的系統(tǒng)研究和消化吸收后,已在航天航空、機床、冶金、造船、礦山機械及紡織機械等行業(yè)推廣使用,而且還制定了相應的指導技術文件和行業(yè)標準。
振動去應力國家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25712-2010 《振動時效工藝參數選擇及效果評定方法》于2010-12-23發(fā)布,將于2011-7-1實施;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發(fā)布;
標準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鑄造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86)歸口。
應用范圍:
適用于炭素結構鋼、低合金鋼、不銹鋼、鑄鐵、有色金屬等,(銅、鋁、鈦及其合金)等材質的鑄件、鍛件、焊接件、模具、機械加工件。
殘余應力的形成:
殘余應力的產生可分為外部作用引起的外在原因和來源于物體內部組織結構不均勻的內在原因。具體為:
1.不均與塑性變形產生的殘余應力。
工件在加工過程中和表面形變強化處理(如滾壓、噴丸)時,材料表面或部分區(qū)域發(fā)生塑性變形。當去除外力后,在工件表面會形成殘余應力,與之平衡在未塑性變形的部分將產生與表層相反的殘余應力。機械加工時,因不同的工藝參數會產生殘余拉或壓應力。表面形變強化則可在一定層深內產生較大的殘余應力。
2.不均勻溫度場產生的殘余應力
工件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由于各部分的熱傳導狀況不同,工件的溫度場不均勻,致使部分的彈性模量、熱膨脹系數等各不相同,從而在工件內部產生的塑性變形也是不均勻的,這時產生的應力成為熱應力。
3.化學變化產生的殘余應力
金屬材料在化學熱處理、電鍍、噴涂等工藝后,由于工件表面向內部擴展的化學成分或物理化學變化引起的密度變化也會產生殘余應力。
各種工藝過程產生的殘余應力往往是變形、熱和相變引起的殘余應力的綜合結果。各種工藝參數和機件的幾何形狀、尺寸大小對工藝過程產生的殘余應力有著錯綜復雜的影響。殘余應力的產生不論是由于何種原因引起,都是晶體的晶格產生了一定范圍內的歪曲和晶格畸變,從而在不同范圍內形成的自相平衡的彈性力,要消除這種彈性力,則必須使晶格歪曲和晶格畸變減少或消失,以及使原子回到平衡位置。常用的消除殘余應力的方法是:使金屬材料發(fā)生塑性變形,從而使殘余應力松弛。如今多采用華云振動時效設備,通過振動時效的方式來消除殘余應力,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振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振動型態(tài):
振動時效的效果怎么判定:
產品配件:
1、振動時效配件
2、振動時效儀激振器
振動時效的定義:
它描述的是這樣一個物理過程:即利用一種嚴格受控的振動能量,對金屬工件進行處理,以解決工件加工過程中和加工之后出現的內部殘余應力導致尺寸變化及抗載荷能力變化問題。VSR對消除、減少或均化金屬工件內的殘余應力,提高工件抗動靜載、抗變形能力,穩(wěn)定尺寸精度有超卓的功效。
工作原理:
從微觀方面分析,振動時效可視為一種以循環(huán)載荷的形式施加于零件上的一種附加應力。當工件受到振動,施加于零件上的交變應力與零件中的殘余應力疊加。當應力疊加的結果達到一定的數值后,在應力集中嚴重部位就會超過材料的屈服極限而發(fā)生塑性變形。這塑性變形降低了該處殘余應力峰值,并強化了金屬基體,而后振動又在另一些應力集中較嚴重的部位上產生同樣作用,直至振動附加應力與殘余應力疊加的代數和不能引起任何部位的塑性變形為止,此時,振動消除和均化殘余應力及強化金屬的過程就結束。
使用方法:
首先用彈性橡膠墊將要時效處理的工件在其節(jié)線附近支撐起來,并將激振器用弓形卡具卡緊在工件振動時的波峰處,將測試工件振動情況的傳感器用磁坐吸緊在工件上,并用電纜線將激振器、傳感器和控制器連接起來,這一步又稱為準備過程。振動時效設備以掃描的方式自動檢測出被時效處理工件的固有共振頻率和應該給工件振動能量的大小,這一步又稱為振前掃描。振動時效設備以第二步測得參數為依據自動確定出對工件進行振動處理的振動頻率,并對工件進行振動時效處理,在處理過程中隨時檢測振動參數和工件殘余應力的變化,而殘余應力不再消除時即適時停止處理過程,這一步又稱為振動處理過程,振動處理完畢后,振動時效設備自動對被時效處理工件的參數進行再一次檢測,以便依據JB/T5926-91或JB/T10375-2002標準,對振動時效進行判定。這一步又稱為時效效果檢測過程或振后掃描。由于各種零件的結構和重量不同,殘余應力的大小分布不同,振動時效選用的振動時間也應有所不同。振動時間的長短對振動時效的效果,尤其是獲得較好的技術和經濟效果是有一定的影響的。除英國的振動時效工藝外,其他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所選用的都是長時間的亞共振處理方法。時效設備一般僅需要30-40min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