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人員定位系統和車輛精確定位是礦井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等工作的需要。于煤礦井下工作環境相對比較惡劣,如果煤礦發生緊急事故,礦井人員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早在2010年,*便已要求企業必須安裝煤礦人員定位管理系統,煤礦人員定位管理系統保證井下人員生命安全、實現人員管理模式的現代化和信息化的*系統,同時在日常生產中的安全預警及加強事故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gc0313
山東新云鵬礦井人員定位系統指標
1、系統容量:系統接入讀卡器(基站)不少于650臺,識別卡數量不小于80000個。vx:gaochao927
2、傳輸方式:
系統主干網傳輸采用工業以太環網方式,分站與主干網之間采用工業以太網;
分站和讀卡器之間采用CAN等有線傳輸。
分站、讀卡器與標識卡之間無線傳輸距離不小于400m。
3、系統巡檢周期≤5s。
4、漏讀率≤10-4。
5、傳輸誤碼率≤10-8。
6、讀卡器采用基于TOF、TDOA相結合的無線測距定位技術,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7、定位識別卡:標識卡刷新頻率可調,標識卡具有聲光報警提示功能
定位識別卡電池使用壽命:不可充電電池不小于1年。
可充電電池,每次充電能保證識別卡連續工作時間不小于20天
可更換電池定位識別卡電池使用壽命不小于24個月。
8、系統靜態定位精度小于30厘米;采煤工作面及順槽、掘進工作面人員定位精度應達到1m。
9、存儲時間
分站或讀卡器存儲數據時間不小于2h,通訊故障時,每臺讀卡器可存儲至少10000條 人員過站的信息,待通訊恢復時再將數據上傳。 地面監控主機能保存3年以上的監測數據。
10、雙機切換:從主機故障到備機投入正常工作時間不大于 5 min。
11、軟件響應時間:調出整幅畫面85%的響應時間≤2s,其余畫面≤5s。
12、抗電磁*力標準按照《山東煤礦人員精確定位系統技術要求(試行)》規定執行。按照要求完成抗電磁*力:
a)系統地面設備應能通過3級靜電抗擾度試驗,評價等級為A;
b)應能通過2級電磁輻射抗擾度試驗,評價等級為A;
c)應能通過2級脈沖群抗擾度試驗,評價等級為A;
d)應能通過交流電源端口3級、直流電源與信號端口2級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評價等級為A。
13、精確定位系統現場安裝使用設備和定位標識卡具有抗沖擊、抗震動破壞能力,
防護等級達到IP65。
14、分站或讀卡器采用集中供電方式從分站取電,分站備用電源在滿載讀卡器時斷電后可連續供電時間不小于8h,電池僅能維持2h必須更換。
15、軟件具有,實時監控,查詢、精確三維GIS展示功能。
16、增加加密存儲要求:全部系統數據采用MD5加密存儲,防止數據更改。
17、自診斷、自評估功能:系統具有自診斷、自評估功能,能夠預先發現系統在安裝、使用過程中的問題。
18、支持多網、多系統融合
實現與安全監控系統、通訊系統、應急廣播系統、視頻監控系統、考勤系統等的融合;支持與安全監控、應急廣播等系統的融合聯動。
19、wei一性檢測功能:
通過建立wei一性檢測通道,通過虹膜或人臉識別等驗證方式,通過一人一卡、人卡相符的檢測認證后方可打開通道入井,對不符合要求的人員通過裝置時,設備自動報警(人員信息不符、未帶定位卡、檢測到多個定位卡)提示禁止下井。人員入井檢測時能夠實時顯示被檢測人員個人信息、定位卡運行情況、定位卡電池電量等信息。
20、安全保障功能
雙向呼叫功能:定位系統和井下人員可以實現雙向緊急呼叫。
限員管理功能:能夠實時統計具有沖擊地壓危險采掘工作面限員區域內實時人員變動
和人員分布情況,通過信息引導發布系統在現場實時顯示。
門禁功能:在井下一些重要硐室、危險場合配備讀卡器和引導發布設備,實時通報強
行進入人員信息,可有效地阻止人員違章進入,并將違章人員記錄在案。
超時報警功能:人員下井時間超過規定的時間或在限制區域超過規定時間,系統會自
動觸發地面中心站和WEB界面聲光報警裝置并提供相關人員的名單等信息
并將超時人員信息記錄在案。
設備運行異常報警設備運行異常報警:系統監測到設備運行異常狀態時能夠主動觸發地 面中心站和WEB界面聲光報警裝置。
21、信息聯網功能:系統軟件具有開放的物理接口,系統軟件可提供OPC協議,FTP協議 動態文本文件格式或ODBC開放數據格式,支持與集團,*聯網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