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
池壁及墻體鋼筋的安裝
1)當底板混凝土強度達到規范要求后開始安裝池壁鋼筋,根據設計池壁高度,池壁筋不設搭接接頭。池壁筋利用搭鋼管架子固定,為保證池壁鋼筋穩定不晃動,可采用S形鋼筋鉤將立筋上部與鋼管腳手架連接牢固。在墻角和中間位置,先立2~4根豎筋,根據測量控制,畫好橫筋分檔標志,再在下部及中間位置綁兩根橫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橫筋上畫好豎筋位置,然后安裝豎向鋼筋筋,后綁橫向分布筋。雙排鋼筋之間安裝拉接筋,直徑及間距要符合設計要求,拉筋與外層水平分布鋼筋要安裝綁扎牢固。池壁鋼筋在端部要根據要求加“C”型鐵,水平鋼筋“丁”字節點及轉角節點的綁扎錨固長度按設計規范要求綁扎。池壁兩排鋼筋的相對距離,采用綁扎定位用的梯形支撐筋,間距1000mm。梯形支撐筋是用兩根豎筋與水平撐筋焊成梯架,梯架形式同底板鋼筋排架,鋼筋規格采用014的皿級鋼筋,綁在墻體兩排鋼筋之間起到撐起作用。鋼筋保護層厚度采用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控制,綁扎鋼筋用的綁絲應扣向內側,不應占用保護層的厚度。
2)鋼筋連接接頭必須將接頭送檢測中心檢驗,經力學試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鋼筋采用套筒連接時,一根鋼筋上不能有兩個接頭,且各種鋼筋和接頭按規范取樣送試,按質量檢查驗收規定驗收。
3)鋼筋安裝偏差必須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要求。
4)根據本工程特點,鋼筋直徑小于14mm的采用搭接;直徑大于等于14mm的底板鋼筋連接采用套筒連接和搭接綁扎方法,墻體及池壁豎向鋼筋連接采用焊接連接及套筒機械連接。
5)鋼筋保護層采用混凝土預制墊塊,厚度按保護層厚度要求進行制作,墊塊強度比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級,大小為50mmx50mmx保護層厚度,按梅花型布置,每平方不少于4個墊塊。
6)鋼筋骨架的制作和安裝。為保證底板鋼筋安裝的穩固性和池壁兩側鋼筋排距的準確,在底板雙層鋼筋網片及池壁兩側鋼筋之間設置鋼筋骨架,鋼筋骨架單獨設置。鋼筋骨架采用020的皿級鋼筋制作,在綁扎完底板的下層鋼筋后安裝鋼筋骨架,骨架間距為1000mm,骨架與底板鋼筋網焊接牢固。
7)技術要求和施工措施。符合施工圖紙及GB50204-2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規范的規定外,還應符合以下要求:
底板混凝土連續澆筑,嚴格先后混凝土壓茬時間:氣溫小于25七時,不應超過3h,氣溫大于或等于25紀時,不應超過2.5h。
醫院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底板混凝土施工時嚴格控制好平整度,達到設計要求。
施工采用橡膠止水帶熱接、密封膠及防水涂料施工工藝。
施工縫處安放鋼板止水帶,施工縫繼續澆筑時,以澆混凝土抗壓強度大于2.5N/mm2,并應按規范處理。
池壁采用鋼模板及對拉螺栓施工工藝,支撐加固用048mmx3.5mm鋼管,墻板配012對拉螺栓加固,對拉螺栓中間加焊-60x60x4止水片,支模搭設滿堂鋼管腳手架。盡量減少模板拼縫的數量,以確保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和光滑,其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應滿足《給排水構筑物施工驗收規范》的相關要求
池體結構防水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由業主統供,施工時嚴格過程控制。混凝土內應摻合具有抗滲、抗裂和補償收縮功能的復合型外加劑。澆筑過程中應確保鋼筋位置的正確,混凝土初凝后,要加強養護,防止干縮裂縫的產生,嚴防池體滲水。
混凝土澆筑。池壁不得留設垂宜施工縫,施工縫做成企口縫,為確保施工縫不滲水,根據設計圖紙,在施工縫處埋設鋼板止水帶,施工縫處在澆筑上層混凝土之前還必須進行鑿毛處理,并沖洗干凈,先鋪一層與混凝土同配合比的砂漿一層接漿。
混凝土澆筑必須分層分段連續進行,澆筑時由施工人員現場指揮。振搗時振動棒應快插慢拔,振動時間以不冒氣泡為止,插入間距為300mm呈梅花狀布置,插入深度為進入下層5~10cm。澆筑過程中嚴禁向混凝土內隨便加水。
8)混凝土澆筑后12h即可進行養成護工作。養護采用覆蓋草袋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4。
9)模板以鋼模板為主,設計預埋件較多,精度要求高和特殊部位的部分采用木模,確保預埋件位置準確,局部構件采用組合鋼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