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型號目前在實際工程應用中主要有生物法、空氣吹脫法、蒸汽氣提法、折點加氯法、離子交換法、化學沉淀法、膜分離法、反滲透法和電滲析法等,分別介紹如下:
低濃度氨氮廢水處理
⑴生物法
傳統的生化法主要用于低濃度氨氮廢水處理,它是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及反硝化作用使氨氮轉變為氮氣。低濃度氨氮廢水通常具有比低的特點,有些生產廢水甚至不含COD,因此采用生物脫氮的方式處理,需要加入碳源,運行成本很高。常見工藝有A/O或A2/O)和SBR工藝。其缺點是處理過程對溫度和工業廢水中某些組分的干擾非常敏感,需要的反應器體積比較大,而且反硝化過程中會產生N2O,易轉化為其它影響臭氧層的氮氧化物,反硝化把NH4+這種有價值的物質轉化成N2逸入空氣,造成浪費。在A/O工藝中,為了促使反硝化反應順利進行,一般要求C/N大于3。
⑵空氣吹脫法
空氣吹脫法是使廢水作為不連續相與空氣接觸,利用廢水中氨的實際濃度與平衡濃度之間的差異,使氨氮由液相轉移至氣相而達到廢水脫氨的目的。在空氣吹脫過程中,廢水pH、水溫、水力負荷及氣水比對吹脫效果有非常大的影響。一般來說,pH要提高至10.8-11.5、水溫一般不能低于20℃、水力負荷為2.5-5m3/(m2?h)、氣水比2500-5000m3/m3,當廢水處理要求更高時甚至達到7000-8000m3/m3,或者需要多塔串聯操作方可滿足工藝要求。空氣吹脫法所需空氣量大,而空氣吹脫塔因為受到塔設備空塔氣速的限制,一般體積非常龐大,占地面積大。另外,空氣吹脫法需要在系統中引入第三種介質——空氣,氨自廢水進入空氣中,因為空氣量很大,氨在空氣中的濃度很低,必須再采用酸對含氨空氣進行洗滌,而酸洗塔同樣體積非常龐大,而且在吸收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即水污染轉化為空氣污染。
社區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型號空氣吹脫法一級除氨效率一般為85%左右,要達到更高的處理要求,則需要多級串連操作。另外,因為廢水中氨的平衡濃度受溫度影響非常大,因此水溫低時采用空氣吹脫效率很低,一般不太適合在寒冷的冬季使用。在空氣吹脫工藝中,如果將廢水及空氣進行加熱,提高操作溫度,可以提高脫氨效率,但是由于系統熱量無法實現綜合回收利用,會導致其廢水處理單耗顯著增加,其經濟性將受到很大的影響。通常認為空氣吹脫法比較適用于1000mg/L以下的較低濃度氨氮廢水的處理。按照形成膜兩側蒸氣壓差的方法,滲透汽化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減壓滲透汽化。膜透過側用真空泵抽真空,以造成膜兩側組分的蒸氣壓差。在實驗室中若不需收集透過側物料,用該法方便。
(2)加熱滲透汽化。通過料液加熱和透過側冷凝的方法,形成膜兩側組分的蒸氣壓差。一般冷凝和加熱費用遠小于真空泵的費用,且操作也比較簡單,但傳質動力比減壓滲透汽化小。
(3)吹掃滲透汽化。用載氣吹掃膜的透過側,以帶走透過組分,吹掃氣需經冷卻冷凝,以回收透過組分,載氣循環使用。
(4)冷凝滲透汽化。當透過組分與水不互溶時,可用低壓水蒸氣作為吹掃載氣,冷凝后水與透過組分分層后,水經蒸發器蒸發重新使用。滲透汽化與反滲透、超濾及氣體分離等膜分離技術的大區別在于物料透過膜時將產生相變。因此在操作過程中必須不斷加入至少相當于透過物汽化潛熱的熱量,才能維持一定的操作溫度。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原理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等生物相在曝氣條件下將污水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成CO2,H2O。一些無機物質,如PO43-,NH3和H2S,分解過程中產生的能量用于生長和繁殖微生物本身。*的污水進入,生物相在污水中不斷生長繁殖,終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具有一定降解功能的生態系統。這種穩定生態系統的形成得益于生物相良好的生長環境,包括溫度、酸堿度、有機負荷、抗生素濃度、供氧等,當污水處理系統中的各控制因素發生變化時,活性污泥中的各種生物相的種類、數量及活性功能也會隨之發生相應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處理系統中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變化反映了污水處理系統運行的質量和狀態。因此,通過觀察污水處理系統中生物相種群數量和活性污泥數量的變化,可以了解處理系統的運行狀況和質量,并可以及時調整處理系統的運行條件以改變生物相,確保處理系統能夠繼續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