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設施沉淀池的種類
1 按功能分
按功能分為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簡稱初沉池,生物處理法中的預處理,去除約30%的BOD5,55%的懸浮物。
二次沉淀池:簡稱二沉池,生物處理構筑物后,是生物處理工藝的組成部分。
2 按水流方向分
沉淀池可分為普通沉淀池和淺層沉淀池兩大類。
2.1 普通沉淀池
按照水在池內的總體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三種型式:
平流式沉淀池:池型為長方形,一段進水,另一端出水,貯泥斗在池進口;
豎流式:池內水流由下向上,齒形多為圓形,有方形或多角形池,中央進水,池四周出水,貯泥斗在池中央;
輻流式沉淀池:池徑較大的圓形池,水流從池中心以輻流形式流向池周,也可從周邊流進池中心,貯泥斗在池中央。
2.2 淺層沉淀池
淺層沉淀池:根據淺層理論,在沉淀池的沉淀區加斜板或蜂窩斜管,增加了沉降面積、改善了水力條件,以提高水的沉淀效率。
社區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設施各沉淀池的結構形式
沉淀池均包括5個功能區,即進水區、沉淀區、緩沖區、污泥區和出水區。
入流區和出流區是進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勻地分布在各個過流斷面上,為提高容積利用、系數和固體顆粒的沉降提供盡可能穩定的水力條件。
沉降區是可沉顆粒與水分離的區域。
污泥區是泥渣貯存、濃縮和排放的區域。
緩沖層是分隔沉降區和污泥區的水層,防止泥渣受水流沖刷而重新浮起。
以上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以達到設計要求的處理能力和沉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