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科學布點,全面監測:結合經濟、人口、交通、工業等行業發展情況,智能化、科學合理地規劃新建空氣質量監測站。布點方案節省項目投資,避免過度布點資源浪費,又可實現科學精準數據采集;
l 數據互聯共享:系統可同時向區、市、省、國家環保業務部門和多級、多個環境監控中心轉發原始數據,提供與其他政府部門、市、省、環境質量監測系統、環境質量聯網系統等各類監測系統標準接口,實現不同監測系統之間數據交換、互聯共享。
l 污染源分析、溯源:采用大數據技術,利用專業的空氣質量模型系統,動態的分析污染的形成、傳輸、擴散的情況,定量分析污染的成因和變化,并對污染源進行追溯;
l 預警預報:遇到設備異常或當前監測超標,自動向相關發送報警信息,精確給出具體的超標數值、超標時間、超標排放量、超標排放介質量,為強化監理工作提供翔實可靠的依據,利用的數值預報和統計預報模型,按照空氣質量變化的規律和趨勢,科學合理的分析和預測推演未來10天的空氣質量變化,判斷環境空氣污染造成的影響氛圍;
l 污染評價與質量日報:依據數據有效性規定、AQI評價技術規范、數據倒掛修約規定等進行數據審核、審核處理,做出各子站的空氣質量數據評價,利用監測結果向公眾發布環境空氣質量日報、預報和定期的質量報告,加強公眾的監督作用。
l 決策支持:采用大數據技術,科學確定不同類型污染源的年、季、月污染物對污染程度的貢獻率;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段、不同氣象條件下采取的減排調控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定量分析評估,并指導行業、企業根據評估結果和既定的減排目標,以最小的減排代價達到的治污效果,提高減排調控措施的可持久性。
采用網格化數據傳輸,定點監控,全局分析,實現不同區域,不同功能點位,不同時間段的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統計與對比,發現污染源變化規律,定位污染最嚴重區域和時間段,為環境和決策提供及時有效保障。

測量參數 | PM10/2.5 | SO2 | NO2 | CO | O3 | TVOC | NH3 | HCL | 溫度 | 濕度 |
量程 | 0-1000 ug/m3 | 0-1000 ppb | 0-1000 ppb | 0-100 ppm | 0-500 ppb | 0-20 ppm | 0-10PPM | 0-10PPM | -40-60 oC | 0-95% |
檢出限 | 5 ug/m3 | 20 ppb | 5 ppb | 0.1 ppm | 5 ppb | 10 ppb | 10 PPB | 10 PPB | - | - |
測量原理 | 光散射 | 電化學 | 電化學 | 電化學 | 電化學 | 光離子 | 電化學 | 電化學 | 半導體 | 半導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