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集熱器能效測評裝置功能要求
綠光新能源:I86I726IgI4
目前,在太陽能利用的諸多形式中,成熟、經濟,與建筑關系最緊密的利用形式就是太陽能熱利用。太陽能空氣集熱器是太陽能熱利用主要形式之一。
太陽能集熱器能效測評裝置根據集熱器的相關使用標準,研發出太陽能集熱器測試系統對集熱器的整體性能開展測試流程。
1、外觀檢查:試驗在常溫下進行。樣品進行兩次外觀檢查——開始檢查和末次檢查。由專業技術人員目視檢查太陽能空氣集熱器產品的主要部件情況,對主要部件存在的問題進行判定。
2、剛度試驗:試驗在常溫下進行,太陽能集熱器不加工質,水平放置。未加工質的太陽能集熱器水平放置,然后將其一段抬高100mm,保持5min后復原。檢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受損和變形情況。
3、強度試驗:試驗在常溫下進行,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注滿水,水平放置。在太陽能集熱器表面放置輕質墊板,再在墊板上均勻鋪放一層干砂,每平方米干砂質量為100kg。檢查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損壞和變形情況,并記錄所加載和質量。
4、太陽能集熱器能效測評裝置悶曬實驗:本實驗在日平均環境溫度ta≥8℃,太陽能集熱器采光面接受的日太陽輻照量H≥17mJ/(m2·d)條件下進行。
按照在室外運行時的方向安裝平板太陽能集熱器,集熱器內充滿傳熱公職并被陽光加熱至當天高溫度。價差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損壞與變形情況,并逐時記錄試驗期間的日太陽輻照量H、環境溫度ta、風速u。
5、外熱沖擊試驗:在太陽能集熱器采光面上的總太陽輻照度G達到700W/m2以上時,使集熱器孔篩30min。然后對滿足實驗條件的太陽能集熱器均勻噴水,噴水方向與采光面之間的夾角不應小于20°,水溫15℃±10℃,噴水流量應大于200kg/(m2·h),保持噴水5min。檢查太陽能集熱器的各個部件是否損壞,變形,并記錄試驗期間的輻照量H、水流量、水溫。
6、淋雨實驗:本試驗在常溫下進行,將太陽能集熱器的進出口堵嚴,按40°傾角安放。用自來水從各個方向噴淋太陽能集熱器。噴淋水與集熱器采光面之間的角度不應小于20°,噴水量不應低于200kg/(m2·h),噴淋面積應不小于集熱器外表面積的80%,持續15min。檢查太陽能集熱器有無滲水、損壞。并逐時記錄試驗期間的環境溫度、水流量、水溫。
7、太陽能集熱器能效測評裝置密閉試驗:試驗在常溫下進行,應該至少進行3次明示推薦流量大值的測試。將流量儀表分別安裝在集熱器的進出風口,保證接口密封良好,流量儀表的安裝應符合使用說明書的規定。分別測出進出口流量的值,單位面積的進出口流量的差值與單位面積的進口流量的值之比為單位面積泄漏量。
8、熱性能試驗:熱性能試驗包括:準穩態的瞬時效率、集熱器時間常數和入射角修正系數。按GB/T26977規定的試驗方法。
9、耐撞擊實驗:太陽能空氣集熱器按照GB/T6424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真空管型太陽能空氣集熱器按照GB/T17581規定的實驗方法進行。
10、測定方法:吸熱體涂層太陽吸收比:平板吸熱體按GB/T6424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真空集熱管按GB/T17049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
吸熱體涂層發射比:吸熱體涂層紅外發射比按GB/T19775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吸熱體和殼體涂層的附著力、耐鹽霧、耐熱性和老化性等推薦試驗方法見GB/T6424—2007附錄C。
透明蓋板太陽透射比:按GB/T6424規定的實驗方法進行。
太陽能集熱器能效測評裝置功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