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目前供電公司配電部門運行的配電室數量較之35千伏以上變電站數量更多,而配電運行人員無論是人員數量還是技術水平都無法與變電運行人員相比;配電室的運行管理水平較低,直接影響著居民區的可靠供電、用戶的安全等問題。
對配電室設備運行的狀況沒有統一監測,只有定期巡檢來確定設備狀況。運行環境情況沒有監測,出現故障或隱患時不能及時發現并排除,將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配電室全部無人值守,外人侵入造成故障或事故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要管理好配電室運行,迫切需要研究并建設一套符合現代化管理的住宅小區10KV配電室智能輔助監控系統。移植優化無人值班變電站的各類監控和輔助系統標準規范,建設簡單、可靠、智能化的居住區配電系統集成監控裝置,是一種行之有效地解決辦法。

住宅小區10KV供配電工程 配電室智能輔助監控系統
配電室常見隱患
1)溫濕度隱患:由于溫濕度過高造成電子元件提前老化
2)漏水隱患:汛期長降雨造成漏水滲水隱患
3)空調控制隱患:空調無法根據配電室環境及時調整溫濕度,導致設備失靈
4)火災隱患:煙霧監控不及時而造成的火災隱患
5)供電隱患:當配電室發生意外之后,無法持續性供電問題

配電室常見隱患
住宅小區10KV配電室智能輔助監控系統站端設計
住宅小區10KV配電室智能輔助監控系統的目的不是取代站內傳統的各個子系統,而是把各個子系統的信息集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實現實時監控、采集、分析、處理、上傳信號以及聯動各個子系統等功能,從而使站點的智能化更加完整,功能更加完善,對站內設備的良好運行,為工作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站端監控設備組成
為了全面監控配電室內各類信息,需要在配電室內安裝HT500環境數據采集單元、溫濕度傳感器、紅外三鑒、燈光控制、煙霧感應器、聲光報警器、SF6探測器、變壓器測溫、空調遠控、門禁、視頻等監控設備,實現配電室主輔設備、安防、門禁、環境一體化信息監控。
硬件組成分三大部分:
1、遠程監控電腦和現場大觸摸顯示屏
2、現場控制器包括:數據集中控制器和智能工業控制器
3、環境測量傳感器:煙感、溫濕度計、空調遠程控制模塊、電纜溝水位測量計、風速測量計、磁力鎖、大門紅外對射、交流接觸器、氧氣傳感器、聲光報警器等。

配電室輔助監控系統站端設計
住宅小區10KV配電室智能輔助監控系統接入設備
1)溫濕度傳感器75平米以內配2個,75-100平米配3個,100平米以上配4個,安裝在配電柜運行區的背面或側面,據地1m左右,盡量避開空調出風口;
2)SF6傳感器根據需求配置在易發生SF6泄露的地方,一般安裝在柜子后面的墻壁上,據地10-20cm;
3)水浸傳感器在配電室電纜溝進出線的地方各配1只,探針距溝底1-5cm,檢測器在蓋板下5cm處,如果是地下配電室,則傳感器裝在進口墻壁上,探針距地面1-5cm,檢測器距地面1m以上;
4)煙霧傳感器是吸頂安裝,一般在柜子上方安裝,每排10面柜子左右的話配3個左右;
5)設備控制子系統中空調遙控器就近安裝在空調旁邊,照明、排風、水泵的控制接點連線至對應控制器處;
6)門禁系統包含門禁控制器、讀卡器、磁力鎖、開門按鈕,讀卡器安裝在門外,距離地面1.2-1.4m處,開門按鈕安裝于門內距離地面1.2-1.4m處;磁力鎖一般安裝于門框中間位置;
7)雙鑒探測器在每個配電房門口配置1只,安裝于門內側的墻壁上,距離地面高度2m左右;
8)視頻監控子系統包括攝像機和硬盤錄像機,錄像機放在屏柜內,攝像頭根據配電房布局自由配置,槍機一般用來監視門口的人員出入情況,球機則大多數用來監視全景,安裝的話一般都是距地2m左右;
9)監控系統屏一般每個配電房配置一面,按國網標準,門軸在左側,安裝在高壓柜、直流屏或自動化終端旁,并與其保持同一高度。

配電室輔助監控系統接入設備
配電室輔助監控系統帶來的人性化特征表現突出
1 )開放性:系統能夠接入不同廠家/品牌的站端設備、傳感器、控制器、攝像頭等。
2 )統一性:系統需要包括通信規約(RS-485/RS-422/RS-232/IEC61850/開關量等)的轉換,可以實現不同站端設備的集中和管理,包括環境監測、音視頻、照明、安防等的完整集中統一管理。
3 )易用性:系統采用B/S架構設計,從應用角度出發,系統平臺的功能應符合實際需要,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操作人員通過簡單的培訓就能掌握系統的操作要領,能夠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系統。

配電室輔助監控系統
結語
住宅小區10KV配電室智能輔助監控系統避免了防盜、防碰撞、煙霧、火災以及各種有害氣體吸入可能會危害監控人員安全的問題出現。實現監控環境優化,避免由于運行環境失控,導致配電設備出現運行故障。不僅保證了維護人員的安全,而且可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成本,同樣實現了配電動力環境的分布式遠程管理,是配合當下“疫情防控”預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