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總烴和非甲烷總烴測試(氣相色譜法)
2月28日上午,發布了《柴靜調查:穹頂之下》的專題和專訪柴靜的文章。由此公眾對該紀錄片的關注和對霧霾的討論。
中午時分,《穹頂之下》上線騰訊視頻、優酷網、樂視網等各大視頻。在播出之后,引發了網民的關注。下午開始,朋友圈等社交網絡被柴靜的霧霾調查刷屏。
為什么這則紀錄片這么火?作為前央視主持人和記者,柴靜在業內有度。她曾長期制作污染治理報道,比如《山西:斷臂治污》、《事故的背后》、《塵肺病人調查》等,在報道環境污染問題上有經驗。
而環境污染關系到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霧霾問題的嚴重性近幾年已經被公眾所了解。但霧霾到底從哪里來,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普通民眾對此卻不甚了解。
近幾年來化工園區日益成為中國化工發展的主流模式,園區的開發和建設對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但同時也帶來挑戰。環境污染是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其中揮發性有機物(VOC)濃度超標成為環境投訴的重要原因之一, 非甲烷烴(NMHC)通常是指除甲烷以外的可揮發的碳氫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又稱非甲烷總烴。大氣中的NMHC超過一定濃度,除直接對人體健康有害外,在一定條件下經日光照射還能產生光化學煙霧,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危害。瑞能人認為監測環境空氣和工業廢氣中的NMHC。
應用領域:環境檢測
符合標準 : 《空氣和廢氣監測方法》(第四版),GB、T15263《環境空氣總烴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和HJ/38 -1999《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非甲烷總烴的測定氣相色譜法》
1.《大氣無言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927-1996) 的非甲烷總烴的廠界濃度標準為5mg /m3,瑞能公司根據《空氣和廢氣監測方法》第四版中規定,采用十通閥一次進樣雙柱并聯單FID監測的流程優化方案,滿足總烴的監測要求。低檢出濃度為0.05mg/m3。該分析方法的特點:
單FID配置,消除雙FID,因FID的靈敏度的差異性引起誤差。
雙填充柱并聯,十通閥進樣實現一次進樣,同時分析總烴和甲烷。
2.實驗儀器
GC3900氣相色譜儀;
JO-4;
3.試驗過程
(1)樣品處理過程
樣品處理過程參照《空氣和廢氣監測方法》(第四版)方法一。采用100ml玻璃注射器,現場采樣后密封注射器。
(2)色譜條件
柱溫:50℃
檢測器溫度:150℃
進樣器溫度:150℃
進樣量:1ml
柱流量:20ml/min
(3)定性分析
樣品進入總烴分析柱,只出一個總烴峰,樣品中其他組分不能分開;樣品進入甲烷分析柱,可以將甲烷和其他組分分開。
定量分析
以甲烷為標準氣,采用面積外標法定量,結果以甲烷計。
4.實驗結果
系統適用性試驗
采用5μmol/mol(VN)甲烷標準氣進行分析。
此外采用六通閥進樣,雙毛細管柱、雙FID檢測器氣相色譜法,一次進樣即可測得大氣中的CH4、總烴及非甲烷總烴(NMHC)的測試數據.同時對色譜中FID檢測器中出現的氧峰初步可認定為“干擾峰”,在分析中可忽略不計.方法的檢出限:CH40.03 mg/m3,總烴0.04 mg/m3,NMHC 0.06 mg/m3.變異系數:CH43.81%,總烴2.07%,NHMC 5.07%.加標回收率:CH496.1%,NHMC 96.1%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