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HS測試儀 地礦與合金成分分析儀
合金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經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一般通過熔合成均勻液體和凝固而得。根據組成的元素的數目,可分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以及多元合金。
根據結構的不同,合金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混合物合金(共熔混合物),當液態合金凝固時,構成合金的各組分分別結晶而成的合金,如焊錫、鉍鎘合金等;
(2)固熔體合金,當液態合金凝固時形成固溶體的合金,如金銀合金等;
(3)金屬互化物合金,各組分相互形成化合物的合金,如銅、鋅組成的黃銅(β-黃銅、γ-黃銅和ε-黃銅)等。
一般來說各類型的合金都有以下通性:
(1)多數合金熔點低于其組分中任一種組成金屬的熔點;
(2)硬度比其組分中任一金屬的硬度大;
(3)合金的導電性和導熱性低于任一組分金屬。利用合金的這一特性,可以制造高電阻和高熱阻材料。還可制造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在鐵中摻入15%鉻和9%鎳得到一種耐腐蝕的不銹鋼,適用于化學工業。
(4)有的抗腐蝕能力強(如不銹鋼)。
由于合金具有許多優于純金屬的特性,故在實際生產,生活的材料應用中大多使用合金材料。
并且為便于合金材料的使用,世界各國均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對合金材料依據其所具有的物理性能(如比重、熔點、導電性、導熱性、熱膨脹性、磁性等)、化學性能(耐用腐蝕性、抗氧化性),力學性能(機械性能)制定了符合本國實際應用的合金牌號。在實際應用中,設計師只需要根據設計需要選用適當牌號的合金材料即可。
ROHS測試儀 地礦與合金成分分析儀
應用領域
RoHS檢測分析
地礦與合金(銅、不銹鋼等)成分分析
金屬鍍層的厚度測量、電鍍液和鍍層含量的測定
黃金,鉑,銀等貴金屬和各種首飾的含量檢測
RoHS是由歐盟立法制定的一項強制性標準,它的全稱是《關于限制在電子電器設備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該標準已于2006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主要用于規范電子電氣產品的材料及工藝標準,使之更加有利于人體健康及環境保護。該標準的目的在于消除電機電子產品中的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聯苯醚共6項物質,并重點規定了鉛的含量不能超過0.1%。新指令2011/65/EU(RoHS 2.0)以取代2002/95/EC(RoHS) 新指令將于2011年7月21日生效。就RoHS2.0與RoHS進行比較,其主要更改如下:
1.將原先WEEE指令的附錄I和IA新增為RoHS的兩個附錄。
2.自2014年1月1日到2017年1月1日,逐步將醫療設備和監控設備納入RoHS的管制范圍。
3.制造商需在產品上市銷售之前制訂EC符合性聲明并加貼CE標志,且在電子電氣產品上市之后,必須保留相關技術文件和EC符合性聲明至少十年。
4.如果附錄III中列舉的物質(如HBCDD、DEHP、BBP和DBP等)因使用對人體健康或環境造成無法承受的危害,則將依據REACH法規第69至72條的規定進行評估,進一步將此物質列入附錄IV的限用物質。而RoHS要求中的主要測試物質如下表:
限制物質 | 限制含量 |
汞 (Hg) | 100ppm |
六價鉻 (Cr VI) | 1000ppm |
鎘 (Cd) | 100ppm |
鉛 (Pb) | 1000ppm |
多溴聯苯 (PBBs) | 1000ppm |
多溴聯苯醚 (PBDEs) | 1000p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