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噸微機控制電液伺服臥式拉力試驗機廠家試驗依據:
30噸微機控制電液伺服臥式拉力試驗機廠家
1、GBT 775.3-2006; 絕緣子試驗方法 第3部分機械試驗方法
2、GBT 1001.1-2003 標稱電壓高于1000V的架空線路絕緣子 第1部分 交流系統用瓷或玻璃絕緣子元件——定義、試驗方法和判定準則
3、GBT 4056-2008 絕緣子串元件的球窩連接尺寸
4、GBT 19519-2004 標稱電壓高于1000V的交流架空線路用復合絕緣子--定義、試驗方法及驗收準則
5、GBT 22709-2008 架空線路玻璃或瓷絕緣子串元件 絕緣體機械破損后的殘余強度
二、重要特點:
1、實現絕緣子通電帶電拉伸試驗,檢測絕緣子的力學性能。
臥式框架結構,高剛性、高穩定性的負荷機架。
30噸微機控制電液伺服臥式拉力試驗機廠家一、 整體方案簡述
1、主機系統:
主機部分主要由油缸座、油缸活塞、移動橫梁、固定橫梁及負荷傳感器等部件組成。油缸座、鋼板焊接框架、移動橫梁和固定橫梁形成受力框架,移動橫梁和固定橫梁上裝有拉伸夾具用以夾持試樣的兩端,單出桿雙作用低摩擦活塞缸在液壓油的作用下帶動移動橫梁運動,從而將試驗力施加到試樣上。固定橫梁與受力框架之間采用插銷連接,手動調整試驗空間。
2、油源(液壓動力)系統:
油源系統由油泵電機組、油箱(含閥組及配套設施)、管路系統、強電系統四大部分組成。
詳見第二部分油源系統技術說明。
3、控制、測量、顯示系統
3.1、采用液壓式試驗機專用比例伺服閥控制試驗力的加載,操作方便;
3.2、采用微機控制技術實現試驗力的負荷保持;
3.3、負荷傳感器測量試驗力;
3.4、計算機屏幕顯示各類試驗數據,繪制試驗力-時間等曲線,曲線自動數據處理;
3.5、具有完整的文件操作及數據存儲功能,試驗數據以ASCⅡ碼方式完成,便于用戶二次數據處理;
3.6、打印機打印試驗報告;
3.7、具有完整的安全保護裝置:
3.8、當試驗力超過每檔試驗力的2%-5%時,過載保護,系統卸荷;
3.9、當活塞位移達到前后極限位置時,行程保護,油泵電機停機。
二、 技術方案分項描述
1、主機說明
1.1. 機架整體采用鋼板焊接框架結構,通過前后夾頭座、油缸及前橫梁組成系統主結構;
1.2.后夾頭座采用手動推動方式進行試驗空間有級調整;
1.3.主機外形在滿足臥式試驗設備技術要求的基礎上進行設計,造型簡潔明快、比例協調、色彩搭配合理,使試驗設備的穩定性、安全性、美觀性達到統一。
2、加載器技術說明:
主油缸加載器
2.1單出桿雙作用結構方式,采用精密加工技術制作;
2.2采用進口格萊圈-斯特封密封元器件,保證油缸活塞間的低阻尼特性;
2.3采用負荷傳感器實現軸向試驗力的測量,并有高精度的位移測量;
2.4活塞桿頭部直接安裝球鉸支座及法蘭盤實現與高精度負荷傳感器聯接。
3、后夾頭座移動裝置
3.1后夾頭座移動由手動推動、有級調整試驗空間;
3.2后夾頭座移動由支持小車在導軌上傳動進行試驗空間的調整及試樣拉力試驗;
3.3試驗空間調整范圍400mm-10000mm。
4、油源系統(泵站)
1)應用1000kN主加載器;
2)采用國內品牌電機,進口低噪聲高壓齒輪泵。
4.2. 電機安裝配有減振裝置(選用減振墊),以減小振動和噪音;
4.3、油箱:全封閉標準油箱,容積80升,配油溫計、油位計,精密壓力過濾器,空氣濾清器等并帶有油溫、液位、油阻保護與指示裝置,根據油路的使用要求配相應高精度的濾油裝置。
4.4、強電控制系統:操作控制臺采用臺式結構,布置于試驗操作區,并有專門設計的操作面板使各類試驗操作一目了然。
并具有溫度過限、濾油器堵塞、液位過低等自動停機或報警功能;
4.5、管路系統:主油缸加載器、夾頭作動器的液壓管路采用高壓軟管連接。
5、控制系統:
1.雙通道控制板全部采用數字化電路,結構一致,提高了各通道的互換性;
2.計算機屏幕完成集成的數據控制顯示與試驗曲線顯示功能;
3.數據存儲功能完善,可進行歷史數據再現與圖形顯示;
6 、其他
三、 主要技術指標
一、主要技術參數:
1試驗力:2000kN;
2.測力范圍: 20kN~1000kN 全程不分檔 ;
3.試驗力準確度:±1%;
4.試驗空間:10000mm(有級調整400mm一檔);
5.油缸行程:1000mm;
6.位移測量分辨率:0.01mm;
7.拉頭空載快進速度:不小于100mm/min;
8.試驗速度:0.1-100mm/min;
9.工作中心高:375mm;有效試驗寬度1000mm
10.測力方式:負荷傳感器測力;
11.控制試驗方式:計算機自動控制試驗過程,計算機屏幕顯示試驗力及試驗曲線,按試驗方法的要求自動處理試驗數據;
12.試樣夾持方式:根據用戶所提供試樣定制
13.主機外形尺寸約(長*寬*高)約:13000x1500x500mm;
14.可顯示多種試驗曲線:力-位移、力-時間、力-變形、應力-應變等。
15控制臺與主機相分離,具有安全距離,主機應有安全防護措施。
16.配置設施應齊全,包括力值校準系統、地腳螺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