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產品采用單作用和雙作用徑向吸排氣兩種結構,泵體內與液環和氣體接觸部分用工程陶瓷及多種非金屬材質優化組合制造,氣量大、效率高、運轉平穩,軸封選用機械密封,嚴密可靠。可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及其它工業抽送各種腐蝕性氣體,也可用于低壓力情況下的壓縮。真空度-89 - -93kPa 排氣量3-30m3/min
HTB--水環式耐酸陶瓷真空泵,適用于抽送腐蝕性氣體。
泵內形成工作水環的介質,可用不含懸浮顆粒的清水,也可用與被抽送的氣體不起化學反應的不含懸浮顆粒或結晶的有機或無機酸液(氫氟酸與熱濃堿除外)。
水環式耐酸陶瓷真空泵是造紙、農藥、化肥、有色冶金及化工等行業用作真空脫水、真空干燥,真空過濾和壓送空氣的產品。由于水環泵是等溫壓縮,特別適用于抽送易燃易爆氣體。
型號意義
結構示意
安裝使用與維護
裝配、安裝與調整
(一)裝配
1、SK型泵的裝配:
按結構圖三所示進行裝配,但要注意:(1)組裝側蓋和配氣盤時,要確保配氣盤外園與側蓋定位止口端面的垂直度,以免裝配后的配氣盤外園和葉輪內孔的磨擦,影響性能:(2)前后兩個配氣盤不可裝反,否則影響氣量。
2、SZ型泵的裝配與調整:
按結構圖一和圖二進行裝配,裝配時最主要的是調整葉輪與側蓋之間的軸向間隙。SZ-70型泵兩邊的總間隙不得超過0.3毫米,SZ—125型泵不得超過0.4毫米,葉輪兩端間隙應該均衡。
(二)安裝
陶瓷水環真空泵安裝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陶瓷真空泵與介質接觸的部件都是用耐腐蝕性好的化工陶瓷及其它非金屬材質制造的。化工陶瓷質硬性脆,因此在安裝使用及維護過程中,必須充分注意和掌握這個特性。
2、產品出廠時電機與泵均已在底座上裝好,用戶只需將設備放在地基上,調整水平,然后緊固地腳螺栓即可。
3、用戶若自備電機自行安裝電機時,應當校正電機軸與泵軸的同軸度。
4、用戶若使用“水氣分離器”,請注意泵與其連接的管路不要太長,轉彎不要過急。
5、各管路連接處應該使用耐腐蝕密封墊,不得有漏氣現象。
6、供水管路必須裝有調節閥門,作真空泵使用時,泵的進口須裝閘閥,其它管路配用閥,請根據需要自定。
7、用作泵內液環使用的液體,應不含有顆粒雜質及其它結晶體。結垢嚴重的硬水應進行軟化處理后才能使用。
8、泵在安裝時應力求水平。進出門管路直徑應不小于泵的進出門直徑。管道與泵體之間的連接,中間必須墊有質地較軟的耐腐蝕的墊床,然后用螺栓緊固,防止漏氣。所有管道與陶瓷平面連接時,緊固螺栓不宜過緊、以不泄漏為限,避免壓碎陶瓷。
9、電動機電源安裝應符合電業的操作規范的要求。電動機啟動必須安裝補償器起動開關,使泵啟動運轉時轉速逐漸增加,避免瞬時即達正常轉速,使泵內葉輪受突然沖擊而發生意外。
10、泵兩端的機械密封,必須接冷卻水冷卻密封件的摩擦端面,每次開泵前,必須先行接通冷卻水,冷卻水的水量不應少于11/min。冷卻十源應保證連續不斷,也不要接在進液管上,防止泵內真空度變化而影響冷卻水量,損壞機械密封。
(三)開車步驟
1、用手盤動聯軸器:檢查泵內有無卡住、摩擦等不正常的現象;
2、打開進出門管路上的進出門閥門;
3、打開調節閥(2);
4、向兩端的機械密封中的冷卻水罩送冷卻水;
5、打開泵進液門管路上的進水閥(4),向泵體內進液,同時立即使電動機緩慢地啟動運轉;
6、當電動機運轉正常后,先慢慢關閉調節閥(2),調節到所需的使用真空度;
7、調節進水閥(4),控制進水量至規定要求,當進水量太大時,會增加泵體內的液環厚度,造成功率消耗增大;當進水量太小時,會使液環厚度減小,液環溫度升高,造成真空度下降;
8、在調節進水閥(4)時,如真空度略有變化,可再調節調節閥(2),使泵保持在一定的真空度上運轉;
9、新泵或經維修后的泵次使用時,可灌水進行密封性能檢查,檢查方法見(三)泵的組裝。
(四)停車步驟:
1、緩慢地打開調節閥(2),使真空度逐漸降低;
2、當真空度低于0.027Mpa(200毫米汞柱)時,可切斷電源,停止運轉;
3、泵停止轉動后,關閉進水閥,停止進液:
4、停止向機械密封輸送冷卻水;
5、打開水汽分離器的排液閥(8)和泵蓋上的放液閥(5),放盡分離器和泵體內的存液;
6、關閉進門閥和出門閥。
注:以上開車和停車步驟可根據各使用單位的實際使用經驗修訂。
起動、運轉及停車
(一)起動:
1、泵起動前,請用手盤動聯軸器,檢查泵內有無卡住,摩擦等不正常現象。
2、檢查各部分的螺栓是否有松動現象。
3、檢查軸承的潤滑脂是否充足:
4、從進水管路注入清水,沖洗五分鐘,同時用手轉動轉子,然后放出污水。
5、向泵腔和軸封處注入壓力為78~147千帕(表壓)的清水,注入時間為30秒。
6、檢查軸封處泄露情況。
7、打開進氣閥門,如有真空調節閥,則要將其關閉,原則—亡不允許泵在高真空度下直接起動。
8、試驗啟動(點動),檢查電機的轉向與水環泵規定的轉向是否一致。如一致則可正常起動運行。泵運轉中應連續不斷地向泵腔和軸封處供水,向泵腔供水時隨真空度的降低而略有減少,具體大小以保證排水溫度不高于40℃為宜,(對于新買的泵,在正常起動后,還應在規定轉速下,在工作范圍內進行運轉試驗,試驗持續時間應不少于30分鐘,試運轉時,除按下述運轉規程進行檢查外,還應檢查軸封和連續部位的密封性,一切正常,方可投入運轉)。
(二)運轉:
泵在運轉中應隨時觀察檢查:
1、軸承是否發熱,使用溫度不得超過環境溫度30℃,溫度(無論環境溫度如何)不得超過60℃。
2、軸封部位,壓緊的松緊程度是否合適。
3、真空度是否正常和穩定。
4、軸功率的轉速是否比較穩定。
5、補充水量是否合適,排水溫度不應超過40℃。
6、泵運轉聲音是否正常,泵是否振動。
(三)停泵:
1、關閉進氣管路上的閥門。(如有真空調節閥,則可將其打開)
2、關閉電動機。
3、關閉各供水管路。
4、冬季停止運轉必須保證放水,以防陶瓷泵體和側蓋凍裂。
維護、檢修與保養
(一)維護與檢修:
陶瓷真空泵的工作性能,與葉輪平面和兩側蓋平面之間的間隙大小有很大的關系。要保證泵的工作性能,必須保持兩平面的間隙,并要求兩面間隙相等,平面間隙不得大于0.40毫米。
主軸兩端的機械密封,若使用時間較長或者真空度不能提高有泄漏現象時,應考慮到機械密封面是否磨損或被破壞。如系磨損,可調節橡膠彈簧并緊螺母。
電動機和軸承的維護保養按有關的技術規范進行。
(二)泵的拆卸:
在拆卸過程中應避免敲打、沖擊以免損傷泵內的陶瓷零部件。
對拆卸下來的零件應輕拿輕放,同時要注意避免破壞密封表面的光潔度。拆卸過程是:
1.將泵上的管道全部拆離;
2.卸下電動機、拆卸主軸聯軸器;
3.拆卸軸承側蓋、拆下固定軸承的兩只圓螺母;
4.拆卸冷卻水罩上的進水接管;
5.用螺栓擰入軸承托架法蘭上的兩個拆卸螺孔,均勻支頂,將軸承托架、軸承套連同軸承一并拉出;
6.拆除軸封部分的冷卻水罩,取出全部密封件。(若是維修或更換密封零件,只要拆這一步即可。)
7.拆卸一側泵蓋螺栓,必要時可利用泵蓋法蘭上兩個拆卸螺孔,用螺栓均勻支頂,將泵蓋拆出。
8.在泵蓋的頂部螺栓孔駐擰上吊環螺釘,水平移出,取下泵蓋,在泵蓋移離泵體時,在葉輪下端與泵體間加墊木塊,使葉輪與主軸保持水平方向,防止泵蓋移出時碰碎陶瓷部件。
9.將葉輪連同主軸從泵體內取出。
10.拆卸陶瓷軸套。松開主軸并帽,將葉輪從主軸上拆下。
11.拆卸另一只泵蓋。在拆卸時,對所有的墊床,均應小心取下若某些發生變質損壞的墊床,應在裝配時更換同樣材質、同樣厚度的新墊床。
(三)泵的組裝:
裝配前需清洗各陶件及金屬零件,并準備好新墊床。組裝步驟與拆卸步驟相反。
組裝時應注意:
1.葉輪兩端平面至主軸上軸承臺肩的距離應相等。
2.葉輪平面至兩側泵蓋平面的間隙必須相等,若不相等時,可以用調節軸承端蓋壓入深度的方法予以調整。
3.重新組裝的泵在使用前應進行泵的密封性能檢查,檢查方法如下:
剛清水灌滿泵體(水面與泵進排氣口法蘭相平即可),檢查泵體泵蓋密封平面及機械密封處有無滲漏現象。可適當增加橡膠彈簧的壓緊力,以達到不泄漏即可,切忌彈簧壓力過大,影響機械密封的使用壽命。
(四)保養:
1、泵貯存時,吸人口和排出口應用蓋板蓋住。
2、如果泵在較長時間內不使用,應定期盤動聯軸器。
3、每天工作24小時的泵,每隔15天停機一次,用水沖洗泵內臟物。
4、定期檢查(至少每月一次)軸承情況。
5、每運轉2000小時后,更換一次軸承體內的黃油,每年至少清洗軸承一次,并將潤滑油全部更換,注入黃油量充填空間的2/3即可,不宜過多。
6、泵運行一年后,應將泵全部拆開檢查,重點檢查間隙情況(軸向單作用真空泵應檢查軸向間隙,徑向雙作用泵應檢查葉輪和配氣盤之間的徑向間隙),如有不正常磨損應及時更換或調整。
結構 | 型號 | 氣量 | 真空度 | 耗水量 | 電機功率 | 轉速 |
型式 | (m3/h) | (Kpa) | (l/min) | (kw) | (r/min) | |
SZ-70 | 0 | -89.4 | 30 | 7.5 | 1450 | |
軸向 | 0.25 | -80 | ||||
1 | -60 | |||||
單 | 3 | 0 | ||||
SZ-125 | 0 | -93 | 70 | 22 | 980 | |
作用 | 1.6 | -80 | ||||
3.5 | -60 | |||||
9 | 0 | |||||
SK-80 | 0 | -89 | 35 | 15 | 1450 | |
0.8 | -80 | |||||
2.6 | -60 | |||||
6 | 0 | |||||
軸向 | SK-150 | 0 | -89 | 80 | 45 | 960 |
1.2 | -80 | |||||
7.5 | -60 | |||||
雙 | 20 | 0 | ||||
SK-150-M | 0 | -89 | 75 | 30 | 730 | |
1 | -80 | |||||
作用 | 5 | -60 | ||||
15 | 0 | |||||
SK-200 | 0 | -90 | 90 | 55 | 730 | |
2.2 | -80 | |||||
10.5 | -60 | |||||
30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