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變電站輔助系統綜合監控平臺 概述
智能電網建設是我國在能源領域的重要戰略部署,將逐步推動我國電力基礎生產模式的改變,定位于利用先進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術,構建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自主創新、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是電力行業的發展方向。智能電網的實現,首先依賴于電網各個環節重要運行參數的在線監測和實時信息掌控,物聯網技術成為推動智能電網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
建設電力物聯網系統,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計算、執行和通信等功能的裝置,通過電力信息通信網絡,建立設備感知泛在化,傳感單元微型化,物聯網網絡中心化、數據傳輸無線化、應用分析智能化的互聯體系。實現電網設備設施、人員及所在環境識別、感知、互聯與控制的網絡系統,網絡中實體之間的協同和互動,使得有關物體相互感知和反饋控制,形成更加智能的電力生產體系,更好的滿足對電力設備的監測。
配變智能環境綜合監控系統將建立一個基于物聯網技術,按照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的標準架構, 對開關站、配電站房、環網箱等設備的各類環境和設備檢測進行數據監測、動態展示和故障預警,提供配網設備監測服務,極大地降低運檢人員的維護工作量,加強配網安全、保衛、火警監視,同時提高配網安全運行。
設計依據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適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 2 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 A: 低溫GB/T 2423.2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 2 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 B: 高溫
GB/T 2423.3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 2 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 C: 恒溫濕熱方法GB/T13729 遠動終端設備
GB/T | 17626.4 |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 |
GB/T | 17626.9 |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 |
GB/T | 15153.1 | 遠動設備及系統-電源和電磁兼容性 |
DL/T 634.5 101 遠動設備及系統 第 5-101 部分:傳輸規約 基本遠動任務配套標準
DL/T 634.5 104 遠動設備及系統 第 5-104 部分: 傳輸規約 采用標準傳輸協議集的 IEC
60870-5-101 網絡訪問
DL/T 721 配電網自動化系統遠方終端
IEC61850-6(DL/T860.6) 電力自動化通信網絡和系統 第 6 部分:與智能電子設備有關的變電站內通信配置描述語言
IEC61850-7(DL/T860.7)電力自動化通信網絡和系統 第 7 部分:基本信息通信結構IEC61850-8(DL/T860.8)電力自動化通信網絡和系統 第 8 部分:特定通信服務映射IEC61850-10(DL/T860.10)變電站通信網絡和系統 第 10 部分:一致性測試
Q/GDW 1517 電網視頻監控系統及接口 SIP-B
YD/T 2576.2 TD-LTE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終端設備測試方法(第一階段)第二部分無線射頻性能測
試
ISO/IEC PRF 20922 MQTT(消息隊列遙測傳輸協議) MODBUS JSLKU 通信協議
Q/GDW 輸變電設備物聯網節點設備無線組網協議Q/GDW 輸變電設備物聯網微功率無線網通信協議Q/GDW 輸變電設備物聯網傳感器數據規范
智能變電站輔助系統綜合監控平臺 系統主要架構
系統拓撲
系統說明
配變智能環境綜合監控系統主要分為三大部分,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
1) 感知層包括各種感知傳感器(環境感知、設備感知、圖像感知)、匯聚單元(配變智能環境綜合監控裝置)。感知層安裝在各個開關站、配電房、環網箱內,實時監測現場實際環境狀態及各項參數, 如明火、煙霧、人員非法入侵、動物入侵、電纜溝進水、環境溫濕度、門禁管理、空調控制、SF6 濃度、O2 含量、除濕機控制、開關柜內電纜接點溫度、開關柜內局放監測等。
2) 網絡層主要由接入網關組成,電力物聯網感知的數據既可以通過 APN/4G 專網/光纖網絡上傳, 也可以借助 DTU/FTU/TTU 的通信接口通過電力自動化網絡上傳。
網絡層負責實現終端設備和物聯網平臺之間的數據傳輸,包括終端上行發送的采集數據、應答信號和網絡心跳等信息,以及物聯網平臺下發的控制命令、廣播信息和應答信息等功能。
3) 應用層主要由各類系統主站及各類數據、應用服務組成,主要用于從接入網關接收傳感器采集 上傳的監測數據,進行抽取、分析、展示等處理工作,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智能電力物聯網應用系統一體化信息平臺系統。
技術方案
通用環境條件
設備需滿足以下要求:
· 運行環境溫度、濕度
a) 設備正常運行的氣候環境條件見表 1
表1 工作場所運行環境溫度和濕度分級
級別 | 環境溫度 | 濕 度 | 使用場所 | ||
范圍(℃) | 最大變化率(℃/ min) | 相對濕度(%) | 最大絕對濕度(g/m3) | ||
C1 | -20~+ 70 | 0.5 | 5~95 | 29 | 室內 |
CX | 待定 | ||||
注:CX 級別根據需要由用戶和制造商協商確定。 |
· 海拔高度
a) 能在海拔 0~4000 米的范圍內正常工作;
b) 對于安裝在海拔高度超過 1000 米的裝置應依據標準 GB/T 11022-2011 第 2.3.2 條要求的耐壓測試規定執行。
站房智能輔助與人工智能可視化網關(ARM 型)
硬件特點簡介
a) 核心 CPU 采用國產工業級芯片,采用 ARM 架構 RK3399K,核心數不低于 4 核,主頻 1.5GHz;
b) 配置視頻處理模塊進行視頻流處理及人工智能分析,算力不小于 3Tops,采用國產芯片并獨立配置;
c) 網關內存 2GB,存儲容量 64G。
d) 網關具備 2 路無線公網/無線專網遠程通信接口(公網 4G/3G/2G 五模自適應,專網 4G),宜支持 5G;
e) 網關具備 4 路以太網接口;
f) 網關具備 4 路 RS-485,2 路 RS-232/RS-485 可切換串口,串口速率可選用 9600 bps、19200 bps、115200bps;
g) 網關具備 LoRa 無線通信硬件接口,470MHz 采用輸變電設備物聯網節點設備無線組網協議, 2.4GHz 采用輸變電設備物聯網微功率無線網通信協議。
h) 網關具有電源、運行、故障、通信指示燈;
i) 網關具有本地顯示屏,實現傳感和控制設備的運行查看、參數配置等功能。
j) 網關支持安全智能 TF 認證、加密芯片數據加密、MQTT 軟加密,滿足互聯網部統一安防要求。
k) 遠程通訊:支持DL/T 634.5 104、MQTT、Q/GDW 1517.1-2014 電網視頻監控系統及接口(SIP-B)等協議,網絡層IP協議宜支持IPv4和IPv6協議。
l) 本地通訊:支持 DL/T 634.5 104、IEC61850(DL/T 860)、MQTT、Q/GDW 1517.1-2014 電網視頻監控系統及接口(SIP-B)、GB28181、輸變電設備物聯網節點設備無線組網協議、輸變電設備物聯網微功率無線網通信協議等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