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代大鼠腦膜細胞
培養基 含FBS、生長添加劑、Penicillin、Streptomycin等
換液頻率 每2-3天換液一次
生長特性 貼壁
細胞形態 成纖維細胞樣
傳代特性 可傳2-3代
消化液 0.25%yi蛋白酶
培養條件 氣相:空氣,95%;CO2,5%
大鼠腦膜分離自腦膜組織;腦膜是顱骨與腦間的隔膜,一共有三層,由外向內為硬腦膜、蛛網膜和軟腦膜。腦膜細胞圍繞著大腦,參與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能穩定腦軟膜表面的細胞外基質、組織放射狀膠質細胞網絡和小腦皮層分層結構。 |
方法簡介:
公司實驗室分離的大鼠腦膜采用yi蛋白酶消化法結合差速貼壁法制備而來,細胞總量約為5×10?cells/瓶。
質量檢測:
公司實驗室分離的大鼠腦膜經Vimentin免疫熒光鑒定,純度可達90%以上,且不含有HIV-1、HBV、HCV、支原體、細菌、酵母和真菌等。
英文名稱 | Rat Meningeal Cells | 組織來源 | 腦膜組織 |
產品規格 | 5×10?Cells/T25培養瓶 | 細胞形態 | 成纖維細胞樣 |
生長特性 | 貼壁 | 貨號 | GOY-01X1024 |
1. 取材的組織要盡快培養。如若不能及時培養,可將組織浸泡于培養液內,放置于冰浴或4℃冰箱中,如果組織塊很大,應切成1cm3以下的小塊再低溫保存,但時間不能超過24h。
2. 從消化道、周圍有壞死組織等污染因素存在的區域取材,可用含500~1000u/ml的青BSS液漂洗5~10min,或用10%注射液沖洗浸泡10min再作培養。
3. 組織塊不易貼壁,可預先在瓶壁涂薄層血清、胎汁或鼠尾膠原等。
4. 原代培養的1~2d內要特別注意觀察是否有細菌、真菌、霉菌的污染,一旦發現,要及時清除。
1. 組織塊培養法
組織塊培養是常用、簡便易行和成功率較高的原代培養方法。其基本方法是將剪成的小組織團塊接種于培養瓶(或皿)中,瓶壁可預先涂以膠原薄層,以利于組織塊粘著于瓶壁,使周邊細胞能沿瓶壁向外生長。
2. 消化培養法
組織消化法是把組織剪切成較小團塊(或糊狀),應用酶的生化作用和 非酶的化學作用進一步使細胞間的橋連結構松動,使團塊膨松,由塊狀 變成 絮狀,此時再采用機械法,用吸管吹打分散或電磁攪拌或在搖珠 瓶中振蕩,使細胞團塊得以較充分的分散,制成少量細胞群團和大量單個細胞的細胞懸液,接種培養后,細胞容易貼壁生長。
3. 懸浮細胞培養法
對于懸浮生長的細胞,如白血病細胞、淋巴細胞、骨髓細胞、胸水和腹水中的癌細胞和免疫細胞無需消化,可采用低速離心分離,直接培養,或經淋巴細胞分層液分離后接種培養。
4. 器官培養
器官培養是指從供體取得器官或組織塊后,不進行組織分離而直接在體外的特定環境條件下培養,器官培養可保持器官組織的相對完整性,可用于重點觀察細胞間的聯系、排列情況和相互影響,以及局部環境的生物調節作用。
小鼠雜交瘤細胞株;12H11 | 小鼠骨髓雜交瘤細胞株;8A3A10 |
小鼠雜交瘤細胞株;PITPNM3mAb | 衣氏放線菌PCR檢測試劑盒 |
小鼠骨髓雜交瘤細胞株;3G12 | 內氏放線菌PCR檢測試劑盒 |
小鼠骨髓雜交瘤細胞株;2F8 | 放線菌屬通用PCR檢測試劑盒 |
小鼠雜交瘤細胞株;6H7D11 | 化膿放線菌PCR檢測試劑盒 |
小鼠雜交瘤細胞株;WV-TT-05 | 戈氏放線菌PCR檢測試劑盒 |
小鼠雜交瘤細胞株;WV-SPA-03 | 衣氏放線菌PCR檢測試劑盒 |
人肺動脈平滑肌細胞 | 腺伴隨病毒PCR檢測試劑盒 |
人卵巢癌細胞;OV3R-PTX | 戈氏放線菌PCR檢測試劑盒 |
小鼠雜交瘤細胞株;4-5 | 戈氏放線菌PCR檢測試劑盒 |
人卵巢癌細胞;SK3R-PTX | 戈氏放線菌PCR檢測試劑盒 |
小鼠雜交瘤細胞株;Hyb-hOct4-138 | 牛型放線菌PCR檢測試劑盒 |
猴胎腎細胞;MARC145/Gal-10 | 原代大鼠腦膜細胞白樂杰馬杜拉放線菌PCR檢測試劑盒 |
猴胎腎細胞;MARC145/Gal-8 | 馬杜拉放線菌PCR檢測試劑盒 |
麻疹病毒 / 風疹病毒檢測試劑盒 / 含內標(雙重熒光 PCR 法 ) | 胸膜肺炎放線桿菌PCR檢測試劑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