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點:
儀器設計成掌上型,防雨防塵設計,其體積僅手機大小,內置可現場更換式鋰電池,含電池重量僅為250克。
儀器內置3個24位高精度采集通道,通道具有極寬的頻帶(0~6KHZ),在10~500HZ采樣率下具有134db的動態范圍。
zui高采樣率可達30KHZ。采集長度在采樣率≤1kHz時可達4GB/ch,2kHz~30kHz為8KB/ch(可擴展到64KB/ch)。
儀器內置高靈敏度、高精度授時GPS(授時誤差小于30ns,單機定位精度3米)和無線通訊及大容量micro SD卡(4~16GB)數據存儲,每臺儀器具有*64位的身份碼。其采集觸發方式可選擇人工定時、無線授時等。
儀器內置的無線通訊模塊采用美國digi公司的無線組網模塊,zui大組網節點數可達6萬余個,節點間可視通訊距離3200米,主要利用其發送采集命令和儀器自檢參數,也可發送經壓縮的采集數據樣本(僅供監視記錄質量用的位圖),因傳輸速率不高,不建議直接傳輸原始數據,以免占用過長時間,原始數據存儲于SD卡內,待收工后回放。數據回放可采用讀卡或無線聯網讀取。
主要應用領域:
折射波法和廣角反射法
通常用源。為了取得地殼和上地幔介質內的信息,往往在長幾百公里,甚*千公里的測線上安放幾十個到上百個流動遙測地震臺站(臺站距 1~10公里不等)。通過數字記錄系統記錄地震數據。用此法可得到區域性的速度界面輪廓和較精確的折射波界面速度,后者可以用來作巖性對比。
近源垂直反射法
分源和非源兩種。非源有重錘、連續振動震源、氣爆源()和電能震源。由于震源能量較小,只接收近源反射信號,所以測線排列較短(<10公里),臺站距較密(50~100米)。野外采用組合激發,組合接收,多次覆蓋的多道接收技術;用統計方法壓制無規則干擾波和規則干擾波,以獲得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信號。經過數據處理,獲得速度界面形態,斷層產狀,板塊接觸形態和含油、氣地層形態等方面細結構信息。
主要技術指標:
1,道數:3道
2,頻帶范圍:0~6kHz
3,動態范圍:126db
4,模數轉換:△Σ24bit
5,采樣率:2.5Hz~30KHz(15擋可設)
6,采樣長度:4GB /ch(rate:2.5Hz~1kHz )
8KB/ch(rate:2kHz~30KHz)可擴展
7,zui大輸入信號:10v
8,等效輸入噪聲: 0.6uv(rate:1kHz)
9,輸入阻抗:30kohm
10,內核處理器:ARM9
11,內置GPS:授時誤差 30ns,定位精度:3m,靈敏度 -146dbm(可 在茂密森林中工作)
12,內置無線通訊:2.4GHz 節點間可視通訊距離3.2KM,山區實際通訊距離約300m,通訊速率 250kbps,zui大組網節點數65535個
13,內存:4~16GB micro SD
14,顯示:128*32點陣反光屏,帶背光
15,平均功耗:采集時140MA,待機時30MA
16,電池容量:7.2V/1.6AH,可供連續采集使用10小時,待機50小時。可外接12V電瓶或太陽能電池連續工作。
17,體積:100*60*40mm
18,重量:250克
19,使用環境:-20~65℃ 可在雨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