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僅有影響力就夠了嗎?或者說有度就是品牌嗎?也許一年前,人們不會懷疑。然而三鹿事件之后,人們對品牌有了全新的認識,對品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個企業沒有社會責任感,沒有對消費者安全負責,即使你的企業廣告再響、代言人再漂亮,恐怕也不會有人買你的賬。
品牌必須以誠信為基礎,以過硬的產品質量為前提,以細致周到的服務作保證,才可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和喜愛。品牌不僅要有度,更要有美譽度。前面所提到的策劃、廣告、代言只能擴大企業的度,而美譽度的建立則沒有捷徑可走。美譽度必須靠企業全體成員一言一行去積累,靠企業產品過硬的質量或顧客滿意的服務去體現、靠顧客的口碑去傳遞,靠前面的積累去宣傳。
靠廣告打出來的品牌,是汽球懸空,吹得越大,破碎得越快。靠誠信鑄就的品牌,是石匠砌塔,經年累月,卻能千年不倒。
相信讀者一定不會對上面的觀點感到陌生。因為這是我——張國祥文章《誠信是打造品牌的基石》一文的觀點。那是一篇讀后感。不過我倒是認為該文準確表達了我的品牌建設觀,所以摘錄于此。則今天只需要講清楚規范化管理的品牌建設如何做即可。
顯而易見,品牌建設包含二個方面。一個是企業本身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和度、美譽度,一個是具體產品品牌在公眾眼中的影響力和度、美譽度。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擴大或減少其度和美譽度。
建設好企業自身這個*,至少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1、 確立具有社會責任和使命感的企業經營發展目標。
如果你的企業只有短期行為,只想快速發財,如各類假冒偽劣生產企業,是不可能建設起自己的品牌形象的。即使短期內蒙騙世人于一時,但也絕不可能蒙騙世人于一世。如三鹿之流,建立在虛假成分上的或者通過金錢欺騙而來的假(只能如此稱呼,這根本算不上品牌)遲早要曝光、早晚要穿幫。金融危機并非一無是處,將無數目光短淺、妄圖一夜暴富的企業統統撕下了偽裝,打出了原形——是小蟲小草就不要冒充天使。《西游記》咱中國人應該*,玉皇大帝身邊的寵物搖身一變(換個“品牌”)就下到人間為非作歹。這些妖魔鬼怪有幾個成了正果?搞品牌建設必須從一開始就實實在在。有些高人說,先造勢、先借力(虛假廣告由此而來),等企業出了名,咱再規規矩矩。一個企業如果從旁門左道上*容易,他會去誠實經營嗎,策劃高人?
2、 建設誠實守信的企業文化。
可能有人會說了,這品牌建設怎么又和企業文化掛上鉤了?張國祥認為,這不是掛不掛鉤的問題,而是與生俱來的關系。不是有人說觀念決定行動嗎?當然行動也會改變觀念。你認定了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是快速致富的法寶,你還會辛辛苦苦從開發、設計到試產試銷逐一來過嗎?不勞而獲的人(或者說少勞多獲的人——那些坑蒙拐騙者),他會出力出汗去做事?這些人也有他們的企業文化,他們崇尚的是“人無良心吃飽飯”。問題是你們吃飽飯,廣大消費者要遭殃!消費者不滿意的企業遲早會走向死亡。要立志打造百年基業的企業、要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金字招牌的企業,一定是誠實守信的企業,也一定會有以誠實守信為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
3、 將品牌觀念貫穿到企業工作的方方面面,將品牌意識落實到企業員工的一言一行中來。
目前不少企業都沒有品牌管理部門,即使有,也只是申報一下獎項,根本沒有起到企業品牌建設的作用。企業品牌建設工作,不管有沒有主管部門,它都注定是一項全員參與的工作,品牌建設牽涉到企業的方方面面。經營目標指明了品牌建設的方向,企業文化規定了品牌建設的性質。制度規范指明了品牌建設的方法,流程規定了品牌建設的步驟,員工行為影響品牌建設的深度和廣度。員工在社會公眾面前、在顧客面前,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傳遞出企業品牌建設的信息。誠實守信的企業,其員工眉宇間充滿了親切和自信、舉止間折射出從容和淡定,微笑間傳遞著關愛和責任。當企業全員都把維護企業品牌形象當成了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企業,她的影響力不可能不擴大,她的美譽度不可能不遠播(可參閱張國祥老師文章《誰是企業品牌形象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