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為深入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和《安徽省實施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工作方案》,池州市政府辦公室日前印發《池州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初步建立,計量服務保障作用顯著增強,全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達到150項,市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覆蓋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項目達31項。制定安徽省地方計量技術規范9項,引導培育誠信計量示范單位330家以上。培養造就一批計量人才隊伍,注冊計量師獲證人員達本單位實際在崗技術人員(從事計量檢定校準檢測工作)總數的70%以上。計量監管體制機制逐步健全,社會計量溯源意識不斷強化,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計量體系日趨完善。
到2035年,計量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高,半導體計量技術在全省領先,在線測量技術廣泛應用。建成現代先進測量體系,進一步健全現代計量治理體系,民生計量得到充分保障。
《實施方案》明確二十一項重點任務,主要包括:
推進計量基礎和產業計量技術研究。結合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強計量基礎理論和半導體計量學研究。支持企業、高校、
科研院所、技術機構申報國家級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開展電子信息、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現代農業和大健康等領域精密測量技術研究。開展測量不確定度等理論研究。
推進計量數字化轉型。推廣應用國家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業務管理平臺(e-CQS),推進建立計量電子證書系統。在生命健康、裝備制造、食品安全、環境監測、節能降碳、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加強計量數據建設。
推進新型測試和量值傳遞溯源技術研究。針對電動汽車充電樁、塵埃粒子計數器、標準電阻、靜電放電發生器、示波器校準儀等計量需求,在晶圓制造、封裝與測試技術、MEMS紅外熱電堆溫度傳感器芯片等半導體產業以及輕合金材料產業等方面開展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結合相關科技計劃項目,探索開展計量標準智能化、網絡化技術研究和應用。
推進良好計量科技創新生態建設。發揮半導體、輕合金、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龍頭企業引領作用,聯合高校、科研機構以及省內其他技術機構,推進計量測試技術共享平臺建設。依托骨干企業,引進一批高水平研究型人才,攻關半導體產業關鍵計量測試技術,支持市計量測試所申報省級半導體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
服務新興產業質量提升。重點圍繞半導體、輕合金等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健康醫療養老等新興產業,開展產業計量能力提升工程。重點開展半導體產業計量研究工作,籌建安徽省省級半導體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半導體產業計量測試聯盟,建設3到5項安徽省半導體計量技術規范。開展產業計量基礎能力提升行動,發揮計量對半導體、新材料、高端裝備的支撐保障作用。
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推進建設運行重點企業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立完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鼓勵支持有能力的計量技術機構建立碳計量標準裝置,開展碳計量工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提供計量支撐。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指導企業科學配備、依法管理能源計量器具,支持重點耗能行業有效節能降耗,積極開展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工程建設。
服務大眾健康與安全。結合我市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突出“健康+”“+健康”,圍繞健康食品、醫藥和醫療器械、養生養老、運動康體、醫療康復、養心養性于一體的全產業體系,開展計量測試技術服務和研究。加強公共安全、社會穩定、自然災害等領域計量測試服務和研究。
服務交通計量技術發展。針對機動車測速裝置和機動車聲污染、尾氣排放在線監測設備等開展計量技術服務,確保測量設備量值溯源科學準確。開展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電子停車計時收費表等計量測試技術服務。
加強新型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建設。積極應對國際單位制的變革和量值傳遞溯源的數字化、扁平化要求,逐步構建政府統籌、依法管理的量值傳遞體系和市場驅動、高效開放的量值溯源體系。科學規劃全市計量標準建設,加快大口徑流量、電動汽車充電樁、呼出氣體酒精含量檢測儀、高精度數字多用表等方面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盡快填補我市量值傳遞空白。充分發揮市場力量,提升量值溯源效能,鼓勵社會資源提供量值溯源技術服務。
加強計量標準建設。加快電動汽車充電樁、塵埃粒子計數器、標準電阻、靜電放電發生器、示波器校準儀等計量標準建設,推動嵌入式、芯片級、小型化的計量標準應用。開展計量標準能力提升工程,在公平貿易、鄉村振興、公共安全、自然資源等重點領域新建一批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推進我市各類計量標準升級換代。
加強計量技術機構建設。深入開展縣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能力提升行動。推動市縣兩級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協同、錯位發展。立足為社會提供基礎性、公共性量值傳遞與溯源服務,落實好強制檢定職責,強化民生計量、法制計量保障。加快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技術改造和提檔升級,解決設備老化、計量技術能力不足等問題。重點建設特色性、區域性、優勢性計量標準,提升計量檢定校準能力。確保縣級機構強制檢定能力覆蓋非自動衡器、地磅、燃油加油機、水表、血壓計、壓力表、水分測定儀、谷物容重器、驗光儀、焦度計、驗光鏡片箱等項目,實現民生領域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等強制檢定項目縣級全覆蓋。鼓勵支持其他各類計量技術機構發展,支持其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創新提供多樣化的計量測試服務。創新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為半導體、輕合金、高端裝備制造提供多樣化的計量檢定、校準服務。推進省級半導體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
加強計量人才隊伍建設。以建設省級半導體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為契機,引進相關緊缺人才。實施計量專業技術人才提升行動,以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為依托,建設計量“傳、幫、帶”培訓平臺和實訓基地,提升我市計量專業技術人員能力。加強計量領域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計量專業職稱評聘工作。鼓勵計量技術機構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創新崗位設置,探索建立首席計量師、首席工程師、首席研究員等聘任制度。建立我市計量人才庫,培養一批省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委員、計量標準考評員和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評員,支持技術人員開展多層次計量交流合作。
加強企業計量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建立健全計量管理制度和保障體系,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建設、計量科技創新和測量數據使用,鼓勵企業通過測量管理體系認證。落實企業計量能力自我聲明制度,推廣開展企業計量標桿示范。發揮產業計量優勢,落實中小企業計量伙伴計劃,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提升產業鏈計量保證能力。鼓勵社會加大對企業計量發展的資源投入,研究出臺激勵企業增加計量投入的普惠性政策,落實好國家對企業新購置計量器具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推動計量協作發展。積極參加區域計量服務協同平臺和計量數據協同應用中心建設,參與建立區域量值傳遞溯源體系,提升我市區域發展計量服務保障和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區域計量科技創新合作,參加并力爭主導區域性計量比對和計量技術規范制定修訂,積極參與長三角地區計量標準考評員和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評員互認工作,推廣應用產業計量云(長三角)平臺,推進區域計量能力、結果互認。
推動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依托現有各級技術機構、行業龍頭企業、民營檢測機構搭建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質量管理、知識產權、品牌培訓等一攬子服務,圍繞“半導體、輕合金、高端裝備、傳統行業”提供“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全鏈條技術服務。推動計量與相關領域技術規范共享共用,強化計量溯源性要求,發揮精準計量的科學驗證作用。
推動計量制度改革。貫徹落實計量法律法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智能計量器具實時監控、失準更換和監督抽查相結合的新型監管制度建設,加強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監督檢查和標準物質監管。壓實市場主體責任,落實《安徽省計量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試行)》。
推動智慧計量監管。探索建立智慧計量監管平臺和數據庫,鼓勵計量技術機構建立智能計量管理系統,推進建立全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在線計量監管平臺,確保充電設施強制檢定工作有效開展。
推動計量市場健康發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專項授權等形式,吸納各類社會組織參與法制計量工作。推動計量校準、計量測試、產業計量等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的計量需求。強化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所屬實驗室和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在用儀器設備的計量溯源性要求,確保科研成果有效和測試結果可信。
嚴格民生計量監管。廣泛實施計量惠民工程,加強對供水、供氣、供熱、供電等基礎民生計量行業的監督管理,提升健康食品、醫藥和醫療器械、養生養老、運動康體、醫療康復、養心養性于一體的全產業體系等大健康產業領域的計量監管能力。持續開展集貿市場、加油站、餐飲業、商店、眼鏡店和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管,集貿市場在用電子計價秤實行“統一購買、統一配置、統一檢定、統一管理”。加強對醫療衛生、環境監測、安全防護、取用水、節能減排等領域計量專項監督檢查。加強鄉村民生計量保障,加大糧食、化肥等涉農物資計量監管。
嚴格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以經營者自我承諾為主、政府部門推動為輔、社會各界監督為補充的誠信計量體系。在商業、服務業等領域全面開展誠信計量行動,推行經營者誠信計量自我承諾,建立市場主體計量信用記錄,推進計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
嚴格計量執法活動。加大對計量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查處制造、銷售和使用帶有作弊功能計量器具,偽造計量數據、出具虛假計量證書和報告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查處重大計量違法案件執法聯動機制,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實現計量業務監管與綜合執法信息共享,提升執法效率。加強計量執法隊伍建設,提高計量執法裝備水平。對舉報計量違法行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獎勵。
《實施方案》還從強化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計量文化建設、狠抓工作落實四個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