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由全國力值硬度重力計量技術委員會對口負責的《顯微維氏
硬度計量器具檢定系統表》征求意見稿已經起草完成。為了使國家計量技術規范能廣泛適用和更具操作性,特向全國有關單位征求意見和建議。
顯微維氏硬度試驗除用于產品的工藝檢驗外,同時在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成為金屬學、金相學最常用的試驗方法之一。它適用于測定薄材料和細小零件的硬度,如鐘表、儀器、儀表中的零件。它還可用于集成電路板及通訊儀器材料特性檢驗,例如一些貴金屬接點、振動板的箔片、微型電機轉換開關用的合金板,接線柱用的復合材料等。顯微維氏硬度試驗還常用來測定金屬組織中組成相的硬度,以鑒定合成相的類別和屬性。
顯微維氏硬度試驗將兩相對面夾角為136º的正四棱角錐體的金剛石壓頭,在≤1kgf的規定試驗力作用下壓入試樣表面,經一定的保持時間后卸除試驗力。試驗力除以試樣表面的壓痕表面積即為顯微維氏硬度值。在實際操作中測量兩個壓痕對角線長度,得到其平均值,進而計算得到顯微硬度值。
目前國內開展顯微維氏硬度量值傳遞工作遵循的檢定系統表的現行有效版本為JJG2025-1989《顯微硬度計量器具檢定系統表》。該版本頒布、使用了30余年,已經不適用于目前顯微維氏硬度技術的發展情況以及不確定度研究情況了。在此期間,ISO、國標和計量規程規范等對顯微維氏硬度計和標準塊的技術指標做了較大修改。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也對顯微維氏硬度基準進行了技術改造,經評定后基準的不確定度指標發生了變化。因此,本次修訂了顯微維氏硬度檢定系統表,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硬度計量現狀。
本檢定系統表依據JJF 1104-2003《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編寫規則》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檢定系統表引用下列文件:JJG 151-2006金屬維氏硬度計檢定規程;JJG 148-2006標準維氏硬度塊檢定規程;ISO 6507-2:2018 Metallic materials -Vickers hardness test-Part2: 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testing machines;ISO 6507-3:2018 Metallic materials –Vickers hardness test-Part3: Calibration of reference blocks;JJF 1094 測量儀器特性評定。
本檢定系統表代替 JJG 2025-1989《顯微硬度計量器具檢定系統表》。與JJG 2025-1989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修訂計量基準、計量標準的測量不確定度(見本系統表3、4、6,JJG2025-1989一、二、四);修訂工作計量器具的最大允許誤差(見本系統表5、6,JJG2025-1989三、四);新增顯微維氏硬度基準機和標準機各分項設備的技術要求;新增計量基準的校準與測量能力(CMC);新增HV0.3標尺。
本檢定系統適用于試驗力為0.4903~9.8067N(0.05~1kgf)的顯微維氏硬度計量器具的量值傳遞和檢定。它規定了顯微維氏硬度量值由國家基準向計量標準以及向工作計量器具傳遞的程序、方法和量值傳遞時的測量不確定度,對基準、標準和工作計量器具的計量特性和技術指標給出了具體的說明和要求。本檢定系統表同樣可作為開展校準工作時的顯微維氏硬度量值溯源的依據。
關于不確定度指標水平:
隨著近年來不確定度理論的發展以及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目前國際上對顯微維氏硬度測量不確定度的認識比30年前更為全面。雖然目前各國對顯微維氏硬度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的方法尚未完全統一,但大同小異,不確定度水平也相當。我國舊檢定系統表所規定的基準指標偏小,不利于國際比對的進行和同行評審工作,也不太符合實際情況。為此,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于2016年完成基準機的技術改造,并經過大量試驗重新評定了基準機的測量不確定度,得到了與國際先進工業國家水平接近的不確定度水平。在本檢定系統表的修訂過程中,也重新分析評定了標準機和標準塊的不確定度水平,并列入檢定系統框圖中。
關于校準與測量能力:
增加了比對塊的校準與測量能力,以代表基準機定度比對塊時最佳的測量能力。計算時選取均勻度指標為標準塊均勻度一半的被測件進行分析。
關于工作計量器具的最大允許誤差:
顯微維氏硬度計的示值最大允許誤差按照最新的ISO版本進行了修改。
關于顯微維氏硬度基準機和標準機各分項設備的技術要求:
基準機和標準機各分項設備的技術要求參照最新檢定規程的要求。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