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近日,國家電網2022年第二次
電能表(含用電信息采集)招標采購推薦的中標候選人公示信息發布。電能表招標采購6類284包物資,投標報價合計1017238萬元,占2021年度全年金額的50.7%。
國網本次采購的6類物資中,A級單相智能電能表招108包467771萬元,占總金額的46 %;B級三相智能電能表67包291185萬元,占總金額的28.6%; C級三相智能電能表10包27432萬元,占總金額的2.7%; D級三相智能電能表6包3838萬元,占總金額的0.38%;集中器及
采集器57包129532萬元,占總金額的12.7%;專變采集終端(含能源控制器專變)36包97480萬元,占總金額的9.6%。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大重點工程項目在全國實施落地,電力的需求量急劇增加,行業對整個用電環境的易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智能電網作為保障用電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方法,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設備技術、控制方法以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
在這之中,智能電表作為智能電網建設的關鍵終端產品之一,承擔著原始電能數據采集、計量和傳輸的任務,是實現信息集成、分析優化和信息展現的基礎,對于電網實現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目前,我國智能電網已經進入全面建設的階段。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國內使用智能電表的需求激增,針對這種新型電表的招標采購活動也越來越多,加速了我國智能電表市場的增長。
作為國家電網2022年第六十一批采購的一部分,智能電能表、用電信息智能采集系統的采購正在成為快速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加快“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眾所周知,全面更換智能電表,以代替普通電子式電表和預付費電表,這項浩大的智能電網上級工程其實早在2009年就已經陸續展開。用智能電表代替普通電表,實現用電量的雙向信息傳輸、數據管理是中國實現電網智能化、打造數字中國的一項基礎工程。
因此,電網對于智能電表的采購招標量在2014年曾一度達到一年1億只。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采購量曾一度有所放緩。但是在“雙碳”戰略的大背景和“新基建”投資加速的雙重作用下,2021年智能電表的采購招標量回升至6674萬只,同比上升28.2%。2022年上半年僅國家電網就新增采購超過4235萬只,全年預計將超過7700萬只。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的相關報告顯示,按照智能電表每8—10壽命,全國每年需要常規更新的電表達到6000萬只以上。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也是一個隨著智能電網的普及持續發展的市場。
在2021能源電力轉型國際論壇上,國家電網董事長辛保安披露,“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計劃投入2.23萬億元推進電網轉型升級,以加快數字電網建設和現代化電網進程,推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
國家電網制定并發布的《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1-2030)》提出,加強電網數字化轉型,提高能源互聯網發展水平。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綠色智能、靈活互動、經濟高效的智慧配電網,加快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
作為智能電表的系統升級,目前物聯網模組化電表,以及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形成電能計量技術、先進IT技術與新能源互聯網的相結合。這對于各種新能源汽車、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尤為重要。
伴隨著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爆發增長和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智能電表市場也會呈現快速增長趨勢。這是一個新增的藍海市場,也是一個毛利潤更加豐厚的市場,相關企業將站上行業風口,迎來新一輪高質量成長。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