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導讀:目前,我國城鎮供熱系統居民小區等熱能使用端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滲透率較低,未來尚存較大市場空間,供熱改造市場規模超千億。
智慧供熱改造市場估值測算
數據顯示,中國的總供熱服務面積由2017年的83億平方米增加至2021年的104億平方米,復合年增長率為5.9%。同時中國的總供熱服務面積于2022年增加至110億平方米,同比增長約為6%。
近兩年我國供熱智能化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逐漸興起。智慧供熱的定義目前業界并沒有統一的
標準答案,中國城市建設研究員顧問總工、住建部供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顧問、智能供熱制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許文發教授認為,智慧供熱是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為人們提供更舒適的供熱服務,從而達到提高效率、降低能耗、節約成本、用熱舒適的目的。
但目前,我國城鎮供熱系統居民小區等熱能使用端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滲透率較低,未來尚存較大市場空間,供熱改造市場規模超千億。
從供熱面積角度測算空間,根據2010年住建部等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工作的意見》要求北方采暖地區新竣工建筑采用熱量計價方式,為熱計量改造創造更多市場。通過對相關產業公司進行分析,假設每平方米供熱面積建設與改造所需費用為50-80元。根據《中國清潔供熱產業發展報告(2020)》,我國每年新增供熱面積為3-5億平方米,預計每年新增智能熱計量表、單元閥、熱力站市場為空間為150-400億元。存量市場看,熱量表的升級改造周期通常為十年,2011年我國城市集中供熱面積為47.38億平方米,縣城集中供熱面積為7.81億平方米,則2011年前建成的建筑對應的智慧供熱改造市場空間為2759-4415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供熱改造是‘2030碳達峰’重要一環。供熱存量市場和每年的增量市場如果都實現高標準的低碳供熱,那么依托智能化技術的智慧供熱新基建將是必由之路,這將會逐漸形成近萬億元規模的巨大市場機會。”
且目前隨著中國南方地區供暖需求的逐漸提升,2020年中國建研院建筑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徐偉表示,未來十年南方供暖總市場規模可能在4000億到5000億左右,平均每年大概會增加400億的程度。
瑞納智能(301129)的異軍突起
瑞納智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1129)成立于2008年,公司致力于供熱核心產品/設備的智能化研究與應用、全信息計量數據生產與管理、大數據體系構建、智慧化平臺服務和AI智能數據應用服務,是國內領先的一站式城市智慧供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瑞納智能(301129)于2021年11月上市。
近日,瑞納智能(301129)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500萬元-20,0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02%-16.78%。
2022年度,瑞納智能抓住供熱領域存量市場大規模改造和智慧供熱產業升級的雙重機遇,積極開拓市場,訂單量較2021年度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但在2022年9月、10月公司各項目交付旺季之時,由于訂單實施主要在小區內,受疫情封閉式管控影響,多地項目的交付及驗收工作不及預期。同時2022年度公司根據經營發展的需要儲備了一定數量的人才,導致相關費用較2021年度有所增長。
受上述事項的影響,公司2022年度的業績水平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
2022年度,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凈額對凈利潤的影響約為3,625.00萬元,主要系政府補助及理財收益。
即使在有疫情管控的2022年,瑞納智能(301129)仍實現8.02%-16.78%的盈利,對智慧供熱市場,從中我們可窺見一斑。
各大熱力公司積極布局智慧供熱
近年來,中國華電對“智慧熱網”進行深入探索,構建智慧熱網調度指揮系統,利用互聯網手段,對全網參數進行統一監控和管理,實時、全面監測供暖系統的運行工況,確保冬季供暖穩定、便捷。
華電金山公司著力對換熱站進行“無人值守化”改造,逐步完善“網源聯調”與“一站一曲線”相結合的智能調節方式,保證用戶室溫恒定。
華電山東公司應用智能熱網遠程
控制系統進行智能開栓,熱網站依托智能集控網絡平臺,根據實時環境溫度確定供暖溫度,實現智能熱網節能運營和精益供熱。
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黑龍江省智慧供暖試點單位,正致力于在哈爾濱新區打造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聯網、5G通信以及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形成將傳統熱網物聯系統和熱網信息系統深度融合的智慧系統。目前,該公司已實現物聯網智慧供熱控制平臺的聯調聯試,并在哈爾濱新區設立了試點,在居民樓安裝了物聯網閥和計量表,居民可以在家里各取所需,自己調節暖氣溫度。
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京能集團)在北京市供熱面積3.42億平米,占首都核心區供熱市場的80%以上,擁有亞洲最大的供熱管網。“十四五”時期京能集團將對具備條件的2.33億平方米供熱面積進行智慧化供熱改造,2022年完成改造2000萬平方米,通過對“源、網、站、戶”聯調聯控,實現精準供熱。2023年至2025年每年計劃完成7100萬平方米改造任務,并加快智慧電廠建設研究與示范項目落地,推進智慧監管中心和區域集控中心建設,實現集約高效應用與集中智能管控。
國家電投東北公司供熱總面積達1.6億平方米,擁有一級供熱管網近千公里,覆蓋遼寧大連、撫順、本溪、阜新、鐵嶺、朝陽及內蒙古赤峰等7地市。公司依托自主研發建設的智慧供熱管控平臺和智能客戶服務平臺,綜合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構建從熱源熱網到用戶端的全流程服務,熱用戶投訴反饋滿意率始終位列遼寧省供熱行業前茅,自動化供熱、智慧化服務達到國內先進、區域一流水平,逐步凝聚形成了“國家電投東北熱力”供熱品牌,“智慧供熱·溫暖萬家”的內核價值落地生根。國家電投東北公司現已成長為遼寧省第一大發電商和供熱商,支撐保障區域能源供給和民生幸福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凸顯,供熱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
當然,這些只是熱力公司布局智慧供熱的一個縮影,還有很多中大型熱力公司及小型熱力公司都在積極布局智慧供熱。在全球互聯網領域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是供熱企業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供熱領域智慧化建設,實現集中供熱的精細化運行和智能管理,是供熱部門在新城建下低碳發展的主流思路。智慧供熱的藍海市場已形成。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