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近日,由上海材料研究所等單位起草的國家標準計劃《焊縫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 自動全聚焦技術(TFM)》征求意見稿發布,并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時間2023年4月24日。
隨著微電子、計算機、軟件開發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相控陣超聲檢測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相控陣超聲檢測技術利用聚焦延時算法對聲束進行合成,實現聲束聚焦、偏轉,形成一系列掃描線,從而實現對檢測物體的快速精確掃描,并使其具有傳統超聲檢測技術無法比擬的特點和優勢,逐漸被應用于航空航天、核電、石油、電力、船舶、金屬加工、鐵路、軍工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關鍵領域。
然而,相控陣超聲檢測技術由于掃描聲束有限,即聚焦點數一定,導致在聚焦點及附近位置成像效果較好,遠離焦點位置的成像分辨率降低,無法得到精確的成像結果。
全聚焦技術(TFM)的圖像重構技術在整個檢測區域都能夠達到點聚焦效果,因其能夠對被檢工件提供高分辨率的檢測結果圖像。為了得到能夠定性定量分析的檢測圖像,將獲得的相控陣超聲陣列的數據信息通過全聚焦技術(TFM),使全矩陣采集(FMC)有效地聚焦到成像平面的每一像素點,所得到的圖像分辨率和質量有了極大的提高。
以焊縫檢測為例,全聚焦相控陣技術優勢明顯:焊縫檢測無上表面盲區;能夠實現系統的快速校準;具有更大的掃查覆蓋范圍、更高的檢測靈敏度和可靠性;能夠實現3D實時成像;缺陷形狀畸變小、信息提供及時、多角度觀察效果好;圖像信噪比高、分辨率高、操作簡便,對奧氏體粗晶焊縫檢測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快的檢測速度等。
近年來,國外對全聚焦技術的研究越來越多,其基礎理論、儀器系統、聚焦算法、數據處理速度、成像精度、三維成像、實時成像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2021年,IIW發布了ISO 23864:2021,規定了使用全聚焦技術的相關內容。
目前,國內對于全聚焦技術在實際檢測領域也有著廣泛應用,例如,用于核電站常規島的轉子焊接接頭缺陷、葉根缺陷以及葉輪缺陷檢測;鐵路領域中列車輪輞檢測;特種設備領域的立式
反應釜的缺陷檢測等。
但是,我國尚未有相關的標準,這將限制相控陣全聚焦技術在我國的推廣和應用。考慮到使用全聚焦技術的廣闊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以及國際交流的需要,亟需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的制定將有利于推動全聚焦技術(TFM)在我國檢測領域的推廣應用,推動焊接材料產品質量的提高和行業的整體技術進步,加速與國際接軌,促進相控陣超聲技術及其標準體系的完善。
本文件規定了使用超聲全聚焦技術TFM和相關技術,對厚度不小于3.2mm的金屬熔化焊接接頭進行半自動化或全自動化超聲檢測。 本文件適用于檢測全熔透的、幾何結構簡單的板、管和容器類焊接接頭。
本文件規定了四個檢測等級(A,B,C,D),每個檢測等級對應著缺陷的不同檢出率。本文件中提供了選擇檢測等級的導則。當考慮了本文件中的條款時,也可以對粗晶金屬和奧氏體焊接接頭進行檢測。
本文件給出了采用 TFM 技術進行檢測、定位、定量和對熔化焊焊接接頭中不連續性進行定性時的特定能力和局限性的導則。在部件的制造、在役和維修之后的檢測中,TFM技術可用作單獨的技術,或者與其他的無損檢測方法一同使用。 本文件給出了使用全矩陣采集/全聚焦技術(FMC/TFM)技術和相關技術的陣列超聲檢測總則。旨在推廣FMC/TFM技術,以更好的適用于制造階段檢測和在役檢測或維修檢測。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 23864:2021《焊縫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 自動全聚焦(TFM)及相關技術的應用》,文件類型由ISO的技術規范調整為我國的國家標準。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編輯性改動: 為與現有標準協調,將標準名稱改為《焊縫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 自動全聚焦技術》;刪除了國際標準的前言。
本文件主要技術內容包括: 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檢測等級、檢測前需要的信息、檢測人員和設備的要求、檢測的準備、母材檢測、范圍和靈敏度、參考試塊和檢測試塊、儀器檢查、程序確認、焊縫檢測、數據儲存、TFM圖像的解釋、報告、奧氏體焊縫。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