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按照《中國
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2020年修訂版)》和《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團體標準制定工作細則(2020年修訂版》,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已組織有關單位完成《水體浮游動物在線監測儀》等5項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現批準發布。實施日期2023年7月1日。
《水體浮游動物在線監測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規則起草。參考GB/T 191-2016;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T 11606-2007 分析儀器環境試驗方法;GB/T 13306-2016標牌;GB/T 34065-2017分析儀器的安全要求;GB/T 13384-2008;機電產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SC/T 9402-2010 淡水浮游生物調查技術規范等文件內容編制。
本文件規定了水體浮游動物在線監測儀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貯存。本文件適用于采用圖像識別法檢測原理的水體微小型浮游動物在線監測儀。
本標準主要內容如下:
1)儀器組成:明確儀器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功能。
2)基本要求:對水體浮游動物在線監測儀的外觀、基本功能、測量范圍、安全要求、使用環境等不直接體現監測系統使用性能卻對使用性能有影響的內容進行規范。
3)性能要求:對水體浮游動物在線監測儀的計量準確性及儀器的基本功能等主要技術指標以及絕緣電阻、漏電保護等安全性能進行規范。
4)性能指標及檢測方法:明確水體浮游動物在線監測儀的主要技術指標和安全性能指標的檢驗方法。
5)工作條件:規定儀器必須滿足的工作電壓與頻率、溫度等條件。
6)操作說明書:明確規定說明書必須包含的內容。
《葉綠素a在線監測儀》
經調查研究發現,水體中的葉綠素a對水中生物,如魚蝦的生存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當水體受到污染時,尤其以氮、磷為甚,致使藻類旺盛生長,最終形成“水華”。
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葉綠素吸收大部分的紅光和藍紫光但反射綠光,所以葉綠素呈現綠色,它在光合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葉綠素分很多種,其中只有葉綠素a存在于所有綠色植物中,水體的富養化可以通過跟蹤監測水中葉綠素a的含量來實現。在環境保護中,通過測定葉綠素a的濃度,作為“水華”預警防治監測過程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當水華爆發時,水中的溶解氧被消耗,使水體惡化、變黑、發臭,葉綠素a的大小能夠反映出水體受到的污染的程度,它是衡量水質的綜合指標之一。所以水體葉綠素a的測量,對于環境監測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規則起草。參考GB/T 191-2016;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T 6682-2008 分析實驗室用水標準;GB/T 11606-2007 分析儀器環境試驗方法;GB/T 13306-2016 標牌;GB/T 13384-2008 機電產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GB/T 34065-2017 分析儀器的安全要求;HJ 897-2017 水質葉綠素a的測定-分光光度法等文件內容編制。
本文件規定了葉綠素a在線監測儀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文件適用于基于熒光法檢測原理的葉綠素a在線監測儀的測定。
儀器在下列環境條件下應能正常工作:a) 環境溫度:(5~40)℃;b) 相對濕度:≤85%;c) 電源電壓:AC (220 ± 22)V;d) 電源頻率:(50 ± 1)Hz。
試驗儀器與設備:a) 泄漏電流測試儀;b) 耐電壓測試儀;c) 接地導通電阻測試儀。
《藍藻密度在線監測儀》
藍綠藻又稱藍藻,由于藍色的有色體數量最多,所以宏觀上現藍綠色,是地球上出現的最早的原核生物,也是最基本的生物體。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綠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成為“水華”,大規模的藍綠藻爆發,被稱為“綠潮”綠潮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更為嚴重的是,藍綠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毒素(簡稱MC),大約50%的綠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外,也是肝癌的主要誘因。MC耐熱,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炭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炭凈水器對被污染水源進行凈化。所以對于藍藻的監測,變得尤為重要。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規則起草。參考GB/T 191-2016;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T 6682-2008 分析實驗室用水標準;GB/T 11606-2007 分析儀器環境試驗方法;GB/T 13306-2016 標牌;GB/T 13384-2008 機電產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GB/T 34065-2017 分析儀器的安全要求等文件內容編制。
本文件規定了藍藻密度在線監測儀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使用說明書、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文件適用于熒光法檢測環境水中藍藻密度的在線測定。
儀器在下列環境條件下應能正常工作:a) 環境溫度:(5~40)℃;b) 相對濕度:≤85%;c) 電源電壓: AC(220 ± 22)V;d) 電源頻率:(50 ± 1)Hz。
儀器應具有以下功能:a) 校準;b) 測量結果顯示和存儲;c) 查詢;d) 數據通訊;e) 信號輸出。
運輸、運輸貯存:
儀器(包含傳感器)在運輸包裝狀態下,包括:低溫貯存、高溫貯存、跌落、碰撞、交變濕熱,按GB11606-2007表1中運輸、運輸貯存的要求進行試驗,其中:高溫55℃、低溫-20℃、交變濕熱(相對濕度75%、溫度40℃)、自由跌落(高度250mm,跌落4次)。試驗后,包裝箱不應有較大變形和損傷,受試儀器不應有變形松脫、涂覆層剝落等機械損傷。試驗后,儀器的性能指標應符合3.5表1中1~3的要求。
《水質生物毒性在線監測儀》
微生物通過呼吸作用把電子從微生物轉移到電子媒介體。當有毒性物質存在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呼吸過程中產生的電子減少,從而使微生物向媒介體傳遞的電子減少,因此,檢測微生物呼吸作用受抑制的程度,即電子從微生物向電子媒介體的傳遞量,就可以定性給出水體生物毒性指標。
生物毒性被定義為試樣進入微生物反應器前后微生物呼吸速率受到的抑制程度。抑制率(inhibition%)通過對比試樣進入微生物反應器前后,電子媒介體從微生物接受電子數量的比值獲得。
當微生物的呼吸受到抑制,生物不能正常呼吸,甚至死亡,水體便會變黑、發臭。所以水質生物毒性的監測,對于環境的預警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規則起草。參考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T 6682-2008 分析實驗室用水標準;GB/T 11606-2007 分析儀器環境試驗方法;GB/T 13306-2016 標牌;GB/T 13384-2008 機電產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GB/T 34065-2017 分析儀器的安全要求等文件內容編制。
本文件規定了水質生物毒性在線監測儀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貯存。本文件適用于采用微生物電化學法測定水質生物毒性的在線監測儀的測定。
儀器在下列環境條件下應能正常工作:a) 環境溫度:(5~40)℃;b) 相對濕度:≤85%;c) 電源電壓:AC (220 ± 22)V;d) 電源頻率:(50 ± 1)Hz。
儀器應具有以下功能:a) 校準;b) 測量結果顯示和存儲;c) 查詢;d) 數據通訊;e) 信號輸出。
運輸和貯存:
儀器(包含傳感器)在運輸包裝狀態下,包括:低溫貯存、高溫貯存、跌落、碰撞、交變濕熱,按GB11606-2007表1中運輸、運輸貯存的要求進行試驗,其中:高溫55℃、低溫-20℃、交變濕熱(相對濕度75%、溫度40℃)、自由跌落(高度250mm,跌落4次)。試驗后,包裝箱不應有較大變形和損傷,受試儀器不應有變形松脫、涂覆層剝落等機械損傷。試驗后,儀器的性能指標應符合3.6表1中1~4要求。
試驗儀器與設備:a) 泄漏電流測試儀;b) 耐電壓測試儀;c) 接地導通電阻測試儀。
《水質自動監測平臺技術要求》
由于經濟發展和人類活動等諸多因素,導致國內地表水污染日趨嚴重,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污染,保護地表水質,健全“自動監測為主、手工監測為輔”的水環境質量監測體系、完善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絡,需要制定有關標準來規范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平臺的標準模式。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規則起草。參考GB/T 5169.7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試驗方法擴散型和預混合型火焰試驗方法;HJ 915 地表水自動監測技術規范等文件內容編制。
本文件規定了小型站房、浮漂、車載水質自動監測平臺的技術要求。適用于小型站房、浮漂、車載水質自動監測平臺設計、安裝和維護。
站址選擇:
1.站址選擇原則包括建站可行性、水質代表性、監測長期性、系統安全性和運行經濟性。
2.為確保水質自動監測平臺的長期穩定運行,所選取的站址應具有良好的交通、電力、通訊、采水點距離、采水揚程、枯水期采水可行性和運行維護安全性等建站基礎條件。
3.所選取站點的監測結果能代表監測水體的水質狀況和變化趨勢。河流監測斷面一般選擇在水質分部均勻、流速穩定的平直河段,距離上游入河口或排污口的距離大于1km,原則上與原有常規監測斷面一致或相近,以保證監測數據的連續性。湖庫斷面要有較好的水力交換,所在位置能全面反映被監測區域湖庫水質真實狀況,避免設置在回水區、死水區以及容易造成淤積和水草生長處。
實驗設施:
1.應配置理化實驗臺及相應的檢驗操作需求設施。
2.應配置檢測廢液回收系統。
3.車載專用的儀器設備及試劑、樣品的儲存柜。
4.車內裝飾應滿足實驗需求,耐腐蝕、易清洗等。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