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會議報道】5月30日,2023中關村論壇“科學數據與開放科學”平行論壇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交易中心順利召開。本次論壇由科技部基礎研究司主辦,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承辦,國家科學數據中心和中關村開放科學國際創新聯盟共同協辦。論壇由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副司長鄭健主持,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主任蘇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東亞地區多國代表處代表Shahbaz Khan出席論壇并致辭。會議邀請中科院副院長周琪院士、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郭華東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于貴瑞院士以及來自UNESCO自然科學部、國際數據委員會(CODATA)、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國際科技組織和國內科研機構的10位院士專家作主旨報告,來自國內外150余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
蘇靖主任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這為我們做好科學數據與開放科學提供了根本遵循,給予了巨大鼓舞。我國高度重視科學數據管理和開放共享工作,在科學數據中心建設、科學數據匯交、科技資源標識和科學數據
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他強調,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正在加速推動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我們將在新的起點上全力推進科學數據開放共享和能力建設,一是加強對科學數據工作的統籌規劃,增強科學數據管理的系統性與協調性。二是強化國家科學數據中心能力建設,深度激發科學數據融合應用價值。三是建立健康有序的科學數據資源市場運行基本準則,支持科學數據確權,保障數據安全。四是深化科學數據國際合作交流,構建安全、有序、高效的科學數據開放服務生態。
Shahbaz Khan先生在視頻致辭中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開放科學建議書》為開放科學政策和實踐提供了國際框架,具有里程碑意義。平行論壇的主題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科學計劃、使命和愿景產生了很好共鳴,期待通過各方共同努力,促進科學知識、研究數據和教育資源共享,加速創新和提高科學研究質量,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
中科院副院長周琪院士作題為“數據驅動創新及科學數據開放的思考”的主旨報告。報告指出,當今社會已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據驅動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趨勢和特征。報告在深入分析當前科學數據開放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的基礎上,提出了開放科學倡議:讓我們面向未來,放下偏見芥蒂、打破壁壘隔閡,全面推進數據共享、能力共享、惠益共享,共同打造數據互聯互通互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郭華東院士在主旨報告中指出,開放數據是開放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分享了多年來身體力行推動開放科學服務外交的歷程,生動闡述了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提出中國主張、做出中國貢獻。于貴瑞院士強調要加快推進聯網觀測、聯網實驗、數值模擬和知識融合“四位一體”的生態系統觀測研究開放科技體系,為中國實現碳中和碳達峰做出貢獻。
UNESCO自然科學部胡少鋒主任分享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放科學建議書》有關內容,強調了開放研究數據對于推進開放科學的重要意義。國際數據委員會(CODATA)執行主任Simon Hodson分享了CODATA在推進開放科學和推進數據FAIR(可發現、可訪問、可互操作、可重用)原則的做法和進展成效。四川大學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院長Gretchen Kalonji分享了面向防災減災的數據開放機制,以及開放科學應用于災后重建的國際合作實踐。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伍建民、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主任馬俊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朱軍分別圍繞各領域科學數據開放與應用作主題報告。
2023中關村論壇以“開放合作·共享未來”為年度主題,作為2023中關村論壇的重要平行論壇之一,本次“科學數據與開放科學論壇”聚焦科學數據開發利用和開放共享,通過打造科學數據領域高端交流平臺,聚焦開放科學背景下科學數據在促進科學研究、擴大國際合作等方面的政策與實踐,推動科學數據國際合作和信息共享。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