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近日,全國生態環境監管專用計量測試技術委員會已組織完成《固定污染源CO2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校準規范》等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的編制工作。為確保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科學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現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和建議,請于2023年10月11日前填寫征求意見反饋表,并以郵件形式反饋至全國生態環境監管專用計量測試技術委員會秘書處。逾期視為無意見。意見反饋郵箱:secretary@cnemc.cn
注冊儀表網,馬上發布/獲取信息 主要起草單位有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應對氣候變化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科研的熱點和重點,對碳排放量進行核算是碳排放交易及控制、碳中和碳達峰任務實現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和關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在“健全法律法規標準和統計監測體系”章節中明確指出,為實現雙碳目標需1)完善標準計量體系。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2〉健全電力、鋼鐵、建筑等行業領域能耗統計監測和計量體系,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3)加強二氧化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建設,提升信息化實測水平。
2022年10月18日,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有關部署,市場監管總局等九部門聯合發布《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其中,“(五)完善計量技術體系”提出“開展碳排放和碳監測計量技術研究,完善碳排放測量方法,提升碳排放測量和碳監測能力水平。以及“開展碳計量方法學、碳排放因子、碳排放量在線監測……等關鍵計量技術研究,加強碳計量監測設備和校準設備的研制與應用”。“(六)加強計量管理體系建設”提出“加快制定碳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在線監測設備校準、碳排放與碳監測關鍵參數測量方法、企業碳排放直接測量方法、城市碳排放時空反演方法、碳匯計量等計量技術規范”。2023年4月22日,國家標準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1個部門發布《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其中,“碳監測核算核查標準規范”提出“重點制修訂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監測方法、監測設備、在線監測系統和碳管控平臺建設等標準”。
核算方法一是基于計算,有排放因子法和物料守恒法,二是基于直接測量,即通過安裝CO2排放連續監測系統,直接測量碳排放。目前我國碳交易市場中核算以因子法為主,國際上兩種方法均可。國內部分企業已安裝CO2監測系統,相關研究表明兩種方法結果有偏差。為進一步指導系統使用,提升數據質量,驗證碳排放數據,規范和引領行業發展,亟需制定校準規范。
為落實減污降碳總要求,支撐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成效評估,生態環境部在國內組織開展碳監測評估試點,確定火電、鋼鐵、廢棄物處理等重點行業開展碳源排放監測,在方案中均要求企業安裝CO2連續監測設備,監測作為排放量核算的重要支撐、校核和輔助手段,制定本校準規范,可為相關試點工作的開展提供準確性保障。
當前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已有2000余項,其中與CO2、在線監測相關的有《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校準規范》(JJF 1585-2016)、《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紅外線氣體分析器型式評價大綱》(JJF 1523-2015)《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紅外氣體分析器》(JG 635-2011)等,JJF1585中的指標主要針對顆粒物、SO2、NOx等傳統污染物,不適用于CO2,因此亟需結合碳監測試點評估工作,制定適用CO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校準規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