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政策】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的重要指示以及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培育未來產業集群的工作部署和全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大會要求,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研究起草了《廣東省培育發展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下稱《行動計劃》)。現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
《行動計劃》主要包括五部分內容:總體情況、工作目標、重點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在工作目標方面,《行動計劃》提出:
到2030年,在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未來電子信息企業培育初見成效,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初步搭建,在新一代網絡通信、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信息等領域引領全國,成為未來電子信息培育發展新高地。
(一)產業競爭力穩步提升。未來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我省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引擎,引領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高地。
(二)產業創新顯著增強。突破一批未來電子信息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打通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到產業化的鏈條,強化創新成果迭代應用,實現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三)骨干企業不斷壯大。培育一批匯聚和配置全球資源、在細分領域占據領導地位的未來電子信息龍頭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電子信息企業集群。
(四)產業生態持續優化。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研機構,形成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應用拓展、產業集聚的產業生態。
展望到2035年,未來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力量,在新一代網絡通信、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信息等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集聚一批國際領軍的龍頭企業和創新平臺,成為全球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高地。
《行動計劃》提出6項重點任務,包括:
(一)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緊緊抓住“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建設重大機遇,打造廣州增城智能
傳感器產業高地,加強珠三角地區與港澳、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全省與國內國際重點區域的協同聯動,積極塑造未來電子信息產業“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不斷拓展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腹地和戰略縱深。對標世界一流謀劃珠三角地區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高端化發展,培育世界級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著力增強珠三角核心區的支撐引領力和輻射帶動力。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結合資源稟賦和功能定位,全面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合作,形成緊密銜接、互為支撐的產業分工,加快打造沿海未來產業發展帶和北部未來產業應用示范區。
(二)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未來企業集群。鼓勵現有行業頭部企業布局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前沿領域,支持龍頭企業與國內外技術先進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搭建未來產業創新聯合體,探索產學研協同攻關和產業鏈上下游聯合攻關,搶占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戰略制高點。支持上下游成長型企業發展,提高專業化生產和協作配套能力,為未來產業鏈提供配套產品和配套服務。加快出臺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政策,構建“鏈主”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機制,打造世界一流的企業群。加快招引國內外未來電子信息龍頭企業,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算力產業大會、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等交流平臺,積極引進衛星通信、量子信息、虛擬現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落戶。
(三)構建科技創新發展大平臺。支持研發機構、龍頭企業等牽頭建設國家級和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加大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依托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
工程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究機構,深化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和顛覆性技術攻關,重點突破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支持企業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示范推廣,形成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產業化生產的技術創新鏈條。依托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支持在電子信息產業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支持建設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大力推進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科技園建設,建設一批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的加速器。加快高水平科研院所建設,推進高等學校建設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
(四)發展核心技術和重點產品。加大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前沿技術研發力度,重點發展空天地海一體化、量子加密通信與量子網絡、近眼顯示等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產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級。鼓勵龍頭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聚焦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芯片、關鍵基礎材料等領域,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先進基礎工藝,著力解決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瓶頸”,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支持有條件的地市布局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鼓勵終端企業積極開發與新一代網絡通信、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信息等新技術領域深度融合的新型智能終端產品。
(五)建立完善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加快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深圳鵬城云腦、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汕頭匯僑聯僑算力節點等。鼓勵龍頭企業匯聚多條產業鏈,建立跨行業數據協作平臺,鼓勵建立數據資源目錄清單、工業產業大腦和產業集群可信數據空間。充分發揮我省產業體系完備優勢,集聚全省創新資源和要素,加快前瞻布局,推動現有產業鏈向前沿領域延伸,加速推動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謀劃設立未來電子信息產業應用先導區,推動未來技術在垂直領域的融合應用,打造產業細分領域差異化、互補化、特色化示范應用。
(六)提升國際化合作水平。積極深化與國內外科研機構、企業的合作交流,搭建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圍繞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重點領域,支持國際高端學術會議、專業論壇在粵舉辦或永久性落地,鼓勵企業參加國際展會和技術交流活動。建立國際創新合作平臺,聯合開展未來電子信息前沿技術研究,支持企業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積極搶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高質量實施重大戰略機遇,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建立跨國、跨省、跨產業鏈合作機制和合作模式,推動未來產業全球化布局。
《行動計劃》提出四項重點工程,包括:
(一)新一代網絡通信。推動超高速光電太赫茲通信、高速全光通信、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組網、微波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列、異質異構光電子集成、大容量光傳輸系統等6G前沿技術加速突破,加快6G創新發展。組織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攻關、適配合作,大力推進新一代數字基帶芯片、射頻前端芯片、光芯片、光通信器件、6G模組等核心器件及新一代網絡通信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省內科研機構、重點企業組建新一代網絡通信高水平研發平臺,提升原創性研發能力。支持龍頭企業深度參與國家新一代網絡通信技術專項,建立健全技術標準與技術推進中心,力爭掌握新一代網絡通信關鍵技術話語權。有序推進新一代通信網絡建設,進一步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探索6G技術商用,支持新一代網絡通信應用測試平臺建設,支持6G技術在智能制造、自動駕駛、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場景的應用,開展重點領域應用試點示范。大力構建空天地一體化、通導遙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務體系,開展戰略性產品研發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培育發展衛星互聯網產業,全面建成衛星互聯網綜合應用示范區和產業發展集聚地。
(二)人工智能終端。深化人工智能前沿與應用基礎理論研究,在高級機器學習、類腦智能計算、量子智能計算、可擴展人工智能系統、大模型等前沿理論及技術領域實現突破。主動對接和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聚焦通用大模型、大數據智能、跨媒體分析推理、自然語言處理、群體智能、自主協同控制等領域,開展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科學探索,力爭率先獲取一批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加強神經元芯片、類腦芯片、AI算力芯片、智能傳感器、高性能微機電系統等高端元器件研發,支持一批視覺處理芯片、語音識別芯片、類腦計算芯片等人工智能芯片項目落地。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建設一批高水平創新載體,構建“科技大腦+未來實驗室”創新體系。加快人工智能終端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推進多模態模型、通用人工智能垂直領域模型在智能終端領域的應用,大力發展AI化、通用化、功能化的新一代智能手機、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安防、智能汽車、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產品,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終端拳頭產品。推動智能終端產品智能水平分級,打造可信智能終端產品。
(三)虛擬現實。立足廣東產業基礎和研發優勢,重點推動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佛山、中山等區域聯動,建成立足廣東、輻射粵港澳、面向全球的虛擬現實技術創新與產業集聚區。強化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虛擬現實中的集成突破,重點突破先進計算、海量存儲、高速動態建模、形體驅動框架、數字孿生等虛擬現實底層基礎技術。加快圖形計算芯片、聲學元器件、光學器件、高端傳感器等基礎硬件的研發創新,全面提升虛擬現實關鍵器件的產業化供給能力。拓展虛擬現實入口,加速XR頭顯、裸眼3D等沉浸顯示終端的規模化推廣,豐富基于手機、計算機、電視機等終端的虛擬現實應用,支持腦機接口等前沿產品研發,促進一體式、分體式等多樣化終端產品發展,豐富虛擬現實終端產品供給。支持建設虛擬現實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內容制作基地等載體,打造虛擬現實中試平臺,強化新技術產品測試驗證能力,構建虛擬現實標準體系,加速優秀成果產業化落地。圍繞近眼顯示、渲染處理、感知交互、網絡傳輸、內容生產、壓縮編碼、安全可信等關鍵細分領域,做優“虛擬現實+”內生能力。強化虛擬現實與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推進虛擬現實在各行業的應用,疊加“虛擬現實+”賦能能力,建設全國虛擬現實場景創新應用先導區。
(四)量子信息。以廣州、深圳為核心,匯聚粵港澳大灣區優勢資源,積極引進和培育具有全球重要影響的量子科技企業,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量子信息技術創新平臺及我國量子科學研究和高端人才培養的南方基地。加強量子物態與新量子效應、量子計算、原子分子光學量子物性與技術等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在量子關鍵核心設備、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傳感、功能量子芯片與技術等研發應用上取得突破。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廣東省量子精密測量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重大技術創新載體建設。支持組建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創新聯盟,提升量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支持有條件的地市根據產業基礎和發展特色,圍繞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等量子信息產業規劃布局,加速量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構建量子信息產業生態,加快量子密鑰分發、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等創新突破,拓展量子信息在政務、金融、電力等高保密等級行業的應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