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經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案例評審會遴選,智慧分析主題,江蘇限值限量系統、浙江、北京等3個案例被評選為優秀案例,江蘇精準溯源“熱力圖”、浙江、濟南等10個案例入選示范案例。下一步,將在2023年12月下旬于重慶組織現場頒發證書。
優秀案例導覽
江蘇工業園區限值限量管理系統,研發多模式融合大氣污染物實際排放量在線核算方法,有效支撐全省動態排放總量管控。
示范案例導覽
江蘇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精準溯源“熱力圖”以污染高值區內陸域污染源摸排問題情況構建“熱力指數”,通過星地聯動、水陸協同,實現按圖索驥、精準溯源。
廣東實現珠三角典型城市本地化交通排放總量動態計算,識別廣州市空氣質量與區域交通量之間的關聯關系,量化機動車管控措施對空氣質量的改善效果,輔助支撐環境管理政策制定。
湖南建設水環境大數據聯網及預警預報綜合
管理平臺,通過水質預警及應急系統建設,推動水環境相關數據融合,為水環境管理提供“事前管理”手段。
濟南建設“濟南環境”
APP,服務公眾智能查詢,實現濟南市所有生態環境在線監測數據及相關數據的完全公開。多方式同步監測數據,智能檢索企業排污便于公眾監督,營造全民監督氛圍。
鶴壁基于小尺度精細化空氣質量數值模型實現重點污染源影響模擬評估。同時通過指揮調度平臺實現了對污染問題“發現-分析-交辦-檢查-反饋-核實-評估”的閉環管理。
石嘴山基于水污染溯源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搭建集多功能于一體的水環境智能監管平臺。實現排污精準溯源、預警監管與排污精細化管理。
優秀案例
江蘇省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系統
為達到“源頭治理,減污降碳”管理需求,摸清園區污染物排放總量底數,構建以在線監控數據為依據的總量核算體系,江蘇省搭建了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系統。一是完善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監測監控能力建設。推進168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自動監測站點建設,園區中6700余家單位安裝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為總量核算筑牢基礎。二是構建基于在線監控數據的總量核算和排污總量反演體系。利用監測監控數據核算固定源排放總量,結合實際產能和環評批復量核算等方法核算工業園區污染物實際排放總量,研發大氣污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有效支撐全省動態排放總量管控。三是建立江蘇省環境質量與工業園區污染排放總量動態管控平臺。基于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實現省-市-園區多級環境質量與污染排放聯動分析、排放總量實時展示及動態管理,為各級政府開展污染排放動態管控提供有效支撐,建立政府環保數字化服務引擎。
示范案例
江蘇省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精準溯源“熱力圖”
系統通過研究建立水陸污染熱力分析方法,,實現“傳統河湖斷面水質監測”向“流域水陸污染協同分析”轉變。一是匯聚多源數據。包括國省考斷面、支流水質監測數據、衛星遙感影像及輸入的工業企業、入河排污口、污水處理設施等信息4 萬余個。二是劃分熱點網格。將太湖流域劃分為1.9 萬個網格,每季度根據監測結果繪制主要污染物熱力圖,每季度篩選水質超Ⅲ類區域中的熱點網格重點調查。三是現場摸排問題。在重點熱點網格內摸排各類污染源,實測污染源周邊水質,形成當季污染問題清單。四是水陸熱力分析。將水質實測數據結合衛星遙感影像水質反演技術,在熱力圖上展示全域水體各項污染物濃度分布,識別污染高值區。以高值區內陸域污染源情況作為污染暴露度指標構建“熱力指數”,利用環境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太湖流域污染情況進行熱力分析,構建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熱力圖”,形成“熱力圖+”系列生態環境數字化產品,精準引導環境管理方向。
廣東省典型城市機動車路網排放分析系統
為實現在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的目標,針對本省交通運輸十分發達的現狀,廣東省建立典型城市機動車路網排放分析系統。系統通過深化大數據挖掘分析和綜合研判,針對移動源污染實現了三大功能。一是建立珠三角典型城市本地化交通排放總量動態計算模型,有效降低機動車排放量核算的不確定性,實現的機動車路網排放的近實時量化。二是構建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城市實時交通流模型,創新地基于全路網平均行駛速度,交通態勢等城市道路交通實時動態數據,建立基于排放清單動態表征需求的城市實時交通流模型,實現道路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實時計算。三是基于空氣質量數值模型定量評估移動源管控措施減排效果,實現機動車管控措施減排量化及效果評估,為機動車管控決策提供有效支撐。本項目已從典型城市進一步推廣到珠三角全域九地市,顯著提高了廣東省道路移動源排放監管能力。
湖南水環境大數據聯網及預警預報綜合管理平臺
湖南省采集匯聚全省水環境相關數據,構建水環境大數據中心,建設水環境大數據聯網及預警預報綜合管理平臺。該平臺一是應用大數據集成融合技術,針對涉及的大數據量數據交換,通過共享交換平臺進行一站式數據集成,從設計到部署到運行再到監控,都通過平臺網站進行操作。二是采用多源異構數據結合技術,通過空間數據、時序數據屬性結合的方式,將各種數據加載到水質預報模型的正確位置和正確時間,解決了多源屬性的結合問題。三是構建水質預警預報系統,基于水動力水質模型和深度學習技術實現在線水質預報預警。四是構建水環境應急系統及體系,基于Web-GIS技術結合水質污染擴散機理模型,以可視化的方式,實時顯示污染物的擴散范圍、擴散遷移情況。該系統有效提升了全省水環境管理體系,推動整合水環境相關數據融合,為水環境管理提供“事前管理”手段,對全省水環境管理提供決策支持依據。
服務公眾智能查詢濟南環境APP
濟南市建設“濟南環境”APP,服務公眾智能查詢,包括城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街鎮空氣質量、道路空氣質量、環境空氣VOCs、空氣等級、氣質排名、重點企業廢氣排放、重點企業廢水排放、污水處理、地表河流水質、飲用水源水質等12 個功能模塊。一是高度集成環境監測數據,實現濟南市所有生態環境在線監測數據及相關數據的完全公開。二是多方式同步監測數據,APP 中所展示的全部數據,與環境部門使用的分析、考核數據完全同步,并設有區縣排名等考核排名模塊實時更新,讓區縣管理人員隨時掌握排名情況。三是智能檢索企業排污便于公眾監督,企業污染超標信息標紅顯示,擴大公眾參與范圍,營造全民監督氛圍,同時為環境執法部門監管提供參考。
鶴壁市大氣監測監管一體化平臺
為實現大氣污染高值區問題的精準治理,鶴壁市建成環境數據匯聚中心匯聚融合各領域數據,實現污染分析研判、指揮任務調度。一是實現高值站點小尺度精細化溯源,基于空氣質量數值模型,篩選鎖定潛在污染源并提供相應管控建議,形成高值點位溯源的“體檢報告”,實現大氣污染高值區問題的精準治理。二是通過模擬篩選出科學合理減排措施,或短期具有明顯改善環境污染情況的減排措施為目標,為治理短期重污染應急提供科學依據,為長期達標治理規劃提供決策支持。三是針對污染過程管控提供分階段決策支撐,事前空氣質量精準預報,事中重點源管控、措施執行監督,事后管控措施落實評估。整體實現“事前精準預測、事中監管調度以及事后科學評估”的閉環機制。四是通過指揮調度工作臺實現各類環境問題事件的閉環管理,即“發現-分析-交辦-檢查-反饋-核實-評估”,形成大氣環境“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調度責任體系。鶴壁市形成了篩選—溯源—推送—檢查—督導—盯辦—評估”的“七步法”閉環管理體系,實現了及時對污染高值點位進行削峰降值。
寧夏石嘴山市水環境智能監管平臺
石嘴山基于水污染溯源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搭建集多功能于一體的水環境智能監管平臺。該平臺一是做好溯源解析,實現排污精準溯源,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自動跟蹤并分析水環境異常污染特征,與石嘴山市基因圖庫進行匹配,一旦發生污染超標情況直接“按圖索驥”,鎖定污染區域和時段。二是做好預警監管,實現排污精細化管理,利用傳感器測試準、出數快等特點,實時監測各斷面氨氮、化學需氧量等指標數據,填補國控、區控水質自動監測站以及手工監測在點位布設和監測頻次上的不足。三是做好監督管理,鞏固屬地治理成效,平臺基于高密度水環境監測數據及鄉鎮(街道)考核斷面手工監測數據,可對各斷面水環境狀態進行量化評估,為精準治水提供決策依據,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