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近日,北京理工大學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柔性電子器件與智造研究所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Flexible single microwire X-ray detector with ultrahigh sensitivity for portabl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的學術論文。論文報道了一種用于輻射檢測的便攜式柔性X射線探測系統,實現了在環境光下對低劑量X射線的有效監測,并減弱了常規X射線探測器對封裝材料的依賴性,促進了X射線探測系統向柔性化、小型化方向發展。北京理工大學是第一單位,合作單位包括鄭州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博士后陳彥成為論文的第一作者,李營副教授、沈國震教授和鄭州大學單崇新教授為通訊作者。
直接將X射線轉換為電信號的柔性X射線探測器在醫學、工業、安全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目前基于半導體的直接型X射線探測器往往具有體積大、易碎、易受環境光干擾等缺點,阻礙了它們在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領域中的應用。
本文報道了一種基于銦摻雜氧化鎵(Ga2O3:In)單根微米線的柔性日盲X射線探測器。得益于Ga2O3:In微米線較高的晶體質量、寬帶隙特征和較高的X射線吸收系數,所制備的Ag/Ga2O3:In/Ag探測器具有5.9×105μC Gyair-1 cm-2的超高靈敏度、67.4 nGyair s-1的檢測極限和低虛警率。另外,柔性器件在200 ℃的高溫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具有優異的工作穩定性和高溫穩定。最后,將該器件集成到便攜式X射線探測系統中,能夠實時監測環境光中的X射線,預防X射線泄露所帶來的危害,并可以將監測結果顯示在用戶的手機界面。
論文通過材料合成、實驗探究和理論驗證,制備了具有高靈敏度和低虛警率的柔性X射線探測器,實現了環境光下對X射線的實時監測與預警。該研究為開發柔性、輕便、低虛警率的X射線探測系統提供了新的方案。
附柔性電子器件與智造研究所及論文作者簡介:
柔性電子器件與智造研究所依托北京理工大學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柔性電子校級平臺和損傷器官重構與再造重點實驗室,瞄準國際科技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圍繞柔性電子器件與系統,從半導體材料合成、工藝開發、設備研制、系統研制等方面開展系統的前沿基礎與應用研究。通過微電子、光電子、量子信息、力學、仿生、醫療等多學科領域深度交叉,面向柔性薄膜晶體管與應用、柔性光電器件與視覺芯片、柔性感知與智能機器人、仿生
傳感器與健康醫療、柔性多功能集成系統的設計與應用等多個方面,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獨具特色的柔性智能電子研發與智造平臺。研究所目前已經形成了由國家級領軍人才為帶頭人,國家級青年人才等為骨干的學術隊伍。研究所多項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子刊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并多次被Nature子刊、中央電視臺等學術與新聞媒體關注和報道。
李營,北京理工大學預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基于金屬鹵化物和氧化物的
光電探測器及仿生視覺傳感器研究。以第一/通訊作者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Light Sci. Appl.等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論文總引用2000余次,ESI高被引論文3篇。
沈國震,北京理工大學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柔性電子器件與智造研究所所長,國家級領軍人才。長期從事低維半導體材料及相關柔性電子器件的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現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發表SCI收錄論文300余篇,獲引用超過3萬,H-index為97。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