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長期以來,云南省聚焦“3815”戰略發展目標,圍繞持續壯大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立足資源、區位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通過實施系列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加快沿邊產業園區建設、舉辦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等舉措,有效承接了一大批綠色硅、綠色鋁、新能源電池、電子信息、服裝紡織等重點產業項目落地云南,產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
特色優勢產業加速擴量提質
近年來,立足全產業鏈發展,持續承接引進了魏橋、隆基、裕能等一大批項目,將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產業打造成為云南發展勢頭強勁、優勢明顯、標識度高的、具有云南特色的優勢產業。云南工業“新三樣”規模快速擴大。2022年硅光伏成為千億級產業,2023年綠色鋁成為千億級產業,2023年“新三樣”產值達到2610億元、超過電力行業產值,增加值占比重提升至8.9%,對規上工業增速的貢獻率達到54.2%,今年上半年達到38.9%,云南工業新的增長極地位持續鞏固提升。同時,發展質效穩步提升。綠色鋁產業加快向精深加工發展,云南宏合、中信戴卡、云南友升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硅光伏產業加快向電池片、組件等下游環節延伸,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建成電池片38.5GW、光伏組件13.5GW,6月份云南省第一塊光伏玻璃成功下線。新能源電池產業加快向電芯、儲能電池環節延伸,儲能電池產品實現零的突破。“中國綠色鋁谷”“光伏之都”“中國新能源電池產業重要基地”影響力不斷擴大。
特色產業園區加快發展 立足產業集聚發展,把產業園區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引導轉移產業企業及項目向園區集中,一批特色鮮明、產業聚集的園區加快發展、后勁十足。如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依托云南硯山產業園區、云南富寧產業園區,加快打造“中國綠色鋁谷”核心區,今年上半年全州綠色鋁產值占全省綠色鋁產值的53.2%。再比如,立足沿邊優勢,承接引進了一批重大項目,云南保山產業園、紅河河口沿邊產業園、德宏瑞麗沿邊產業園等紡織鞋服專業園區加快發展,以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為例,已累計引進紡織服裝加工企業達65家,上半年簽約生產加工項目19個。此外,生物醫藥產業方面的昆明高新區、玉溪高新區,電子信息制造方面的昆明高新區(聞泰智能制造產業園),新能源產業方面的曲靖產業園區、安寧產業園區、大理祥云經開區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通過持續承接引進產業轉移項目,做大做強主導特色產業。
落地企業實現長足發展 實施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三年行動,全力打造快捷辦事的云南效率、熱情周到的云南服務、說到做到的云南誠信,為企業在云南的發展、為項目在云南的落地做好服務。企業不斷擴大在云南的布局。隆基在云南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硅棒、硅片生產基地,今年5月份投產的云南通威二期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是全球首個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繼楚雄、文山后,宇澤半導體在昆明東川區的20GW單晶硅拉棒項目今年上半年點火投產。云南創視界光電建設了國內首條具備大規模量產能力的硅基OLED生產線,落地企業在云南的發展得到快速提升。
社會效益持續顯現 隨著云南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持續有效推進,產業發展經濟社會效益持續顯現。工業稅收成為全省財政增收的重要支撐,企業落地發展持續帶動拓寬了就地就業渠道,創造了云南產業扶貧的生動實踐。在稅收方面,如文山州涉及鋁產業企業入庫稅款從2020年的4780萬元增加至2023年的14.37億元,2024年一季度入庫稅款4.53億元。在拓展就業上,如隆基綠能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6萬個,德宏州紡織服裝企業提供就業崗位2.6萬個,文山州鋁產業發展帶動新增就業人數達1.4萬人,曲靖億緯鋰能陸續六條產線達產后將提供近2000個就業崗位。在光伏扶貧上,昆明巖頭村“陽光銀行”幫助村民創收,扶貧光伏電站全年可為關聯各村帶來發電收益達20萬元以上,“光伏+”正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實際載體。
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園區經濟發展,把園區改革發展作為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推進園區改革發展方面大膽創新,推動各類園區快速發展。園區已成為云南省產業最集中、經濟最活躍的平臺。89個省級以上開發區以占全省不到1%的面積貢獻了20%的地區生產總值、30%的就業、40%的工業投資、50%的營業收入和利潤、60%的稅收、70%的工業增加值。
一是推動園區管理體制創新。制定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措施,規范開發區管理機構設置,推動開發區理順與所在地政府權責關系,80%以上的開發區制定并公布了權責清單。印發開發區管理辦法,推動開發區申報設立、規劃建設、調整變更等規范化管理。出臺云南省開發區和滇中新區賦權指導目錄,全部開發區和滇中新區完成省級委托、下放的74項行政職權的選取承接。
二是推動園區運營機制不斷優化。推動園區成立市場化運營平臺,支持開發區建立第三方市場化運營模式,85%以上的開發區成立運營公司或與第三方簽訂運營協議,加快推進“管運分離”改革。探索政企合作、專業運營、企業主導等多種運營模式,采取政府與企業合作,共同出資成立運營公司,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園區發展。
三是推動園區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持續加大對園區基礎設施的投入,2023年安排省預算內投資15億元、申報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60億元,支持園區不斷完善水、電、路、通信和
標準廠房等配套設施建設,園區的承載力、吸引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四是推動園區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創新審批方式,優化審批流程,對園區重大項目“保姆式”服務,推動“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發展活力不斷釋放,吸引了一大批優質項目落地,園區經濟保持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全省89個開發區共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7278.76億元,占全省的比重達77.3%;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開發區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的比重達20%,工業投資占全省的比重超過40%;全省開發區規上工業企業數達2991戶,同比增長15.3%。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