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會議報道】2024年11月1日,《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唯一產品識別碼》強制性國家
標準啟動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以下簡稱“電子標準院”)主辦。電子標準院副院長范科峰、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四級調研員于建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二司主任科員馬海鵬、中國民用航空局信息中心處長孫立超等領導出席會議并講話。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制造、通信、網絡安全、運行監管等相關領域共18家企業近50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范科峰副院長指出,無人駕駛航空器作為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在安全和管理方面應予以高度重視。為無人駕駛航空器設置統一的唯一產品識別碼是建立無人駕駛航空器技術管控體系的重要基礎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保障。電子標準院將發揮技術優勢,匯聚產業內優勢資源,高質量完成強制性國家標準編制工作,更好的落實各項法律法規對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唯一產品識別碼的管理要求,為低空經濟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于建深調研員指出,為配合《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的落地實施,2023年12月,工信部發布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管理若干規定》,其中對無人駕駛航空器唯一產品識別碼提出了6條具體規定。自2020年初,電子信息司就開展了唯一產品識別碼的相關工作部署,截止今年10月底,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產品信息系統已注冊無人駕駛航空器制造商數量420家,產品型號1058款,唯一產品識別碼注冊數量超過了131萬個。2024年,電子信息司陸續在全國范圍內對唯一產品識別碼進行了宣貫。當前形勢下,將推薦性標準上升為強制性標準勢在必行、十分必要,要通過提升標準等級進一步增加標準效力。要加快工作推進進度,嚴把起草關、審核關,形成一份高質量的模范標準,為促進行業發展、提升治理水平、保障公共安全發揮重要作用。希望后續各省區市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制造企業重視唯一產品識別碼的注冊備案工作,與會專家對標準內容多提寶貴意見,標準牽頭單位要做好意見的梳理,積極與企業就標準內容進行溝通協調。
民航局信息中心孫立超處長表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唯一產品識別碼》強制性國家標準對于推動解決無人駕駛航空器產業協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民航局信息中心將加強與工信部相關部門溝通,通過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制造端一機一碼的注冊備案管理,結合在運行端進行實名登記激活,有效實現無人駕駛航空器安全閉環監管,高質量服務無人駕駛航空器產業發展。
工信部裝備工業二司與會同志表示,目前我國低空產業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無人駕駛航空器作為低空產業裝備的典型代表,年產值已超300億,生產制造企業數量逾千家。在加快低空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筑牢安全底線,不斷完善法規標準體系,重視無人駕駛航空器從生產到使用的全流程管理。后續建議加快推進《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唯一產品識別碼》強制性國家標準研制工作,并配合做好標準宣貫和執行落實。
會上舉行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唯一產品識別碼》強制性國家標準啟動儀式。電子標準院對標準內容進行了介紹,各參會單位針對標準內容展開充分交流研討。后續電子標準院將依據《強制性國家標準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在保證標準質量的前提下,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按計劃要求完成標準研制任務。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