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五”回顧
我國電子工業在“十五”期間的迅猛發展,在整機發展的帶動下電子變壓器行業的高速增長,特別是性電子制造業對我國的大轉換帶來了配套的需求,使電子變壓器行業有了一個飛躍性的發展。
(一)“十五”期間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30%
預計到2005年我國電子變壓器行業;
產品銷售收入可達150億元;
產量可達20億只;
出口創匯將大于100億;
利稅合計可達9億元;
人均銷售收入20萬元;
(二)“十五”期間企業機制有了較大的轉換。
中國的市場經濟日趨成熟開放,改革開放吸收引了許多外資企業到我國投資加上性電子制造業的大轉換,特別是美國、西歐、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的眾多企業紛紛到中國大陸建廠開公司,電子變壓器行業為適應市場經濟和配套的需求,經營機制有了較大的轉換,據2003年統計民營企業已占電子變壓器行業的50%左右;外資企業占30%左右;國有企業占20%左右;目前我國的電子變壓器的企業估計在2000家左右,比"九五"期間增長了20%以上。
(三)“十五”期間電子變壓器的出口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
我國加入WTO后,電子變壓器市場基本處于穩定狀態,由于電子變壓器屬勞動密集型產品,我國勞動力比較低廉,行業沒有受到較大沖擊,反而在出口方面有了進一步的增長,2004年1-6月電子變壓器出口5.84億美元,同比增長11.2%;進口3.69億美元,同比增長15.2%;估計到2005年的電子變壓器的出口將達15億美元。
二、“十一五”計劃
(一)行業發展指導思想
市場占有上規模"新品重點微型化"效益關鍵靠質量。
(二)行業“十一五”經濟技術目標
1、總產量70億只;
2、產品銷售收入700億元;
3、利潤總額42億;
4、出口創匯總額60億美元;
5、人均得稅1.5萬元。
(三)“十一五”期間,電子產品的微型化趨勢,將推動電子變壓器的新產品向片狀化、小型化發展。
1、電子變壓器產品的技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1)技術及產品發展現狀
我國的電子變壓器的產品仍是幾十年生產的傳統產品具多,仍是用矽鋼片、鐵氧體、漆包線、塑料骨架等主要的原材料零部件,為更新行業的電子產品配套,近幾年在行業技術人員的努力下引進R型鐵芯技術和開發了R型變壓器進一步提高了電子變壓器的質量水平。
由于電子變壓器是專為用戶配套的產品,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設計制造,隨著整機電子產品制造向中國轉移,電子產品的微型化,對電子變壓器類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能生產為電子產品配套的微型電子變壓器,國內企業仍是鳳毛麟角,,而且尚在起步階段。
(2)技術及產品發展趨勢。由于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的體積趨向微型化,重量將更輕。有源器件的進步對傳統的元器件需求大為減少,代之的將是片狀化、小型化的元器件,電子變壓器是電子產品微型化發展需求,市場的需求必將推動電子變壓器產品向"輕、薄、小"方向發展。電子產品制造業向勞動力低廉的地區的轉移,特別是亞洲地區的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將制造廠向中國大陸轉移加上元器件制造廠跟著整機廠的配套轉移,將國外的元器件產品先進技術和產品帶進了中國;對我國的電子變壓器行的技術領域是一個很大的震動,也必將趨使電子變壓器產品向高頻化、低損耗、重量輕、體積小方面發展。
2、“十一五”電子變壓器產品和技術的發展趨勢和重點:
(1)國內外差距
我國的電子變壓器是傳統產品,技術是多年不變的,幾十年如一日的生產,無大的改觀,目前國外的微型電子變壓器的發展較快,已生產出5×5×5mm的微型變壓器和厚薄僅為0.2mm的平面變壓器,我國少數外資企業已有此類封裝微型電子變壓器而國內的企業尚待開發,和國外產品相比差距不小。
(2)技術開發上存在的問題
科技創新是一切文明進步的源泉,在現有的知識資源和物質資源基礎上,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已形成世界性潮流。
①我國電子變壓器產品和技術,原來就落后于國外,就有差距,目前,我國實施改革開放后,電子變壓器的企業全部進入市場經濟,眾多企業家忙于機制的轉換,適應市場的需求,忙于生產,忽略了新產品的技術開發,為搶占眼前“市場”,不惜無序競爭,國上原材料的價格上漲,許多企業設計部門為生存疲于奔命,顧不上新產品開發,設計開發部門大多已徒有虛名,開發能力很弱。
②電子變壓器的企業中型的不多,小型的企業繁多,企業的資金不足,主要應付當前生產,無法在新產品開發上投入大量資金,更談不上先期開發、技術儲備。這是行業新產品技術開發無法發展的原因。如:壓電陶瓷變壓器是一種新型變壓器,不是傳統的電磁原理的變壓器,而機械和電相互轉換的變壓器,不再需要矽鋼片,漆包線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的工藝也和傳統變壓器生產的方式不一樣,是電子變壓器中的一個新門類。在國外壓電陶瓷變壓器已得到廣泛應用,我國也列入“863“計劃進行科研,據了解已有相當大的進展,但要使科研產品產業化尚需研發工作的進步深入和企業的加入,需要資金的投入,技術創新;產品開發需要資金投入,這些投入要面對技術風險、經濟風險、市場風險,當然高風險相對應的必然也是高回報,這需要國家的繼續支持,也需要有膽識企業家的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