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廢水污染的治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在借鑒國外先進處理技術經驗的基礎上,以國家科技攻關課題為平臺,引進和開發了大量的廢水處理新技術,某些項目已達到先進水平。這些新技術的投產運行為緩解中國嚴峻的水污染現狀,改善水環境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水污染現狀
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08年全國地表水污染依然嚴重,全國七大水系407個國家監控斷面中, Ⅰ~Ⅲ類、Ⅳ~Ⅴ類、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49.9%、26.5%和23.6%,七大水系水質總體為中度污染,浙閩區河流水質為輕度污染,西北諸河水質為優,西南諸河水質良好,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
“十一五”期間,淮河、海河、遼河、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峽庫區及其上游、黃河中上游等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共安排污染治理項目2712個,投資1600億元。截至2008年9月,已經建成881個,在建960個,完成投資510億元。2008年工業廢水治理投資194.6億元。
根據政府對再生水的規劃測算,2010年中國城市污水再生設施將達到680萬t/d,再生水工程新增投資約100億元。
廢水污染治理新技術
城市生活污水
目前,中國城市污水處理主要采用生物活性污泥法。目前形成的較典型的二級處理工藝有:傳統活性污泥法、AB法、A/O工藝、A2/O工藝、氧化溝工藝、ICEAS工藝、CASS工藝、SBBR工藝、BIOLAK工藝等。其中應用較多的為氧化溝工藝和CASS工藝(CASS工藝和BIOLAK工藝為較新型工藝)。
CASS工藝
CASS工藝是一種循環式活性污泥法,是SBR工藝的改進形式,通過曝氣和不曝氣階段的交替運行,實現反應器以厭氧—缺氧—好氧—缺氧—厭氧的方式運行。CASS池的變容運行提高了系統對水量水質變化的適應性和操作的靈活性;選擇器的設置加強了微生物對磷的釋放、反硝化、對有機物的吸附吸收等作用,增加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能很好地緩沖進水水量與水質的波動,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機碳源污染物,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功能,排出的剩余污泥穩定化程度較高。同時CASS工藝還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