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光機電產業經過近10多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平湖大支柱產業,被列為全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平湖光機電特色產業基地,2009年列入全省首批21個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之一。
“十二五”期間,光機電產業作為平湖市倍增發展計劃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將逐漸推進光機電產業實現五大轉型,力爭“十二五”末產值達到400億元,將光機電產業基地建成“浙江光谷”。
迅猛發展:三高成“谷”
集群化程度高。平湖光機電企業集中度較高,主要集中在平湖經濟開發區內光機電產業基地核心區塊。2010年,平湖經濟開發區59家規上光機電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29.51億元,占全市光機電產業的65.1%。帶動作用明顯,平湖現有億元以上光機電29家。尤其是日本電產集團、日本JFE、韓國三星等14家世界500強企業,浙江省電纜行業三強之一、列入首批省骨干企業的平湖本地企業浙江晨光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企業集團充分發揮其產業作用,有效帶動本地及周邊地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配套協作。
科技含量高。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五金機械行業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平湖市科創中心一期等一批科技創新平臺的建成啟用,為平湖光機電產業的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平湖光機電產業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全市光機電企業擁有生產各類微型精密電機、智能化儀器儀表等專業生產設備300多臺套,共擁有企業研發中心和技術中心30多家;有專業人才3300多名,其中職稱以上專業人才30多名,外聘專家、博士30余名。日本電產三協(浙江)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垂直多關節工業機器人產品,更是處于水平。
市場占有率高。平湖大部分光機電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同行業中有較高市場占有率,主要有電子硬盤、光纖收發器、光纖分路器、精密模具、光導纖維套管、數碼相片沖印機、投影儀、精密測定儀器、電子零件傳感器等。其中一批產品市場占有率在5%以上,企業競爭力強,特別是硬盤用流體動承、可視手機用鏡頭、數碼相機快門等產品已分別占市場份額的60%、50%、25%。
展望未來:五大轉型
促進從外源型向內外共生型轉型。引入日資企業主導的產業上游環節,增強日資企業根植性,延伸產業鏈,增強日資配套的本土化,通過多元化招商,積極開拓新外資,形成多元化的良性競爭格局;培育,特別是作為省骨干企業的浙江晨光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力爭內資光機電項目投資占比達到50%以上。
促進從塊狀集聚向鏈狀集聚轉型。以為核心,推進產業鏈的衍生和完整化,積極引進整機及關鍵部件生產企業,圍繞要素互補、生產營銷環節互補、上下游產業配套,強化產業鏈招商,實現引來一個、帶來一串、輻射一片,實現協作配套企業年配套產值在原有基礎上翻一番,達到40億元。
促進產品從多樣化向聚焦化轉型。積極培育明星產品,通過產品合理組合體系的構建推動產品聚焦化發展,強化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提升光機電產業在價值鏈中的競爭地位。鼓勵開發裝備制造業首臺(套)產品,重點向新型電子元器件、光電子專用材料、高壓超高壓電器元件設備、汽車關鍵零部件、數控機床等五大類產品集聚。
促進從低端加工向制造轉型。圍繞研發設計能力和產業功能提升,建構信息、研發設計、產學研一體化等公共服務平臺,加速培育現代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大高素質的研發設計、營銷和人力資源人員的引進力度,推動光機電產業從低端加工中心向制造中心轉變。著重推進研發中心本土化,鼓勵以日本電產為主的光機電企業從組裝中心向生產研發一條龍基地轉型。
促進從分散布局向集約集聚轉型。通過園區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三廢的集中處理、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企業成本的降低,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同提升。平湖經濟開發區國家火炬計劃平湖光機電產業基地“十二五”末力爭規模企業產值總量翻一番,達到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