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1年為“十二五”開局之年,環保產業是政策重點傾斜的新興產業之一,預計2012年針對該產業的投資增速將顯著加快。2012年脫硝電價、提高污水費等配套政策將密集出臺,這是落實火電廠脫硝和水價改革的關鍵所在;預計2012年環保投資同比增長25%以上,大投資機會來自大氣和水的污染治理。
落實政策將密集出臺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頻頻頒布綱領性文件。國家頒布了“十二五”環保總體實施綱要,修訂了一系列重要的國家標準,明確提出了具體減排任務指標:2011年1月的一號文件從戰略的高度定位了水的資源屬性;“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雙八雙十”的約束性指標;《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提出全世界嚴格的氮氧化物排放質量規范。
“十二五”規劃綱要延續了“十一五”把總量控制列入約束性指標的做法,增加了氮氧化物、氨氮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并通過層層分解而落實到地方和企業。“雙八雙十”的減排目標是以標準組合(標準簇)的形式支撐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每個標準將以一系列環保細則為支撐。
預計“十二五”環保產業政策將密集出臺,這是對此前綱領性文件的細化。此外,脫硝電價、城市污水處理費和排污費、排污權交易等政策也在協調和制定中,預計2012年年初有望陸續頒布。
2012年環保投資進入快車道
根據中國環境規劃院的研究,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需求約為250萬億元,與“十一五”期間環保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1.35%的比例基本持平,年均環保投資為6200億元左右。在政策推動下,我國環保產業在未來一段時期將保持年均15%-20%的增長率。
“十五”和“十一五”經驗表明,五年計劃的第二年投資增速高。根據統計局數據,2002年全國環境投資治理總額較上年同比增加23%,2007年同比增長32%,分別為“十五”和“十一五”期間投資增速高的年度。這是由于開局初年以定政策出標準出臺綱領性文件為首要任務,第二年起投資規模將逐年加大,預計2012年環保投資同比增長25%。
環保行業為投資驅動,近年來投資拉動服務的趨勢越加明顯。根據環保部環境規劃院預測,“十二五”重點領域投資需求為1.7萬億元,帶動運維需求572億元,其中新建項目運行費用為327億元。在各項重點投資領域中,城鎮污水處理占比大,為24.6%,投資金額4360億元,其中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投資3200億元;脫硫脫硝預計投資1350億元,占比7.6%;城市垃圾處理計劃投資944億元;環境監測與應急能力投資700億元。
重點關注四子行業
大氣:科學合理的脫硝電價是政策落實的關鍵
“十二五”期間,氮氧化物的削減以“重點區域 重點行業”為突破口,確定各省級地區的總量控制目標,推行以防治火電行業排放為核心的工業氮氧化物防治體系和以防治機動車排放為核心的城市氮氧化物防治體系。
2011年,政策層面上的脫硝制度已出臺,脫硝標準亦已制定完畢,未來脫硝電價的核定是保證政策落實的關鍵。
火電廠脫硝成本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機組發電小時數、排放標準、項目性質(新建、改造機組)、地域差異、機組容量差異、催化劑類型等。不同機組間脫硝成本差異極大,可能低于0.01元/千瓦時,亦有可能高于0.02元/千瓦時。
水務:肩負氨氮和COD減排任務
根據環保部測算,“十二五”期間城市污水領域的投資需求為4360億元,管網投資3200億元,新建、改造建設投資近千億,帶動運行市場800億元,其中“十二五”新增運行費用320億元。我們認為“十二五”期間水務行業的大機遇來自在水資源化背景下的水價改革以及污水建設和提標改造。水價改革是資源品價格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沉寂多年的水價改革方案有望在2011年底前定案。預計方案將完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城市供水價格管理三方面內容。
“十二五”期間新建污水處理設施與升級改造市場空間近千億元。2010年底,我國污水處理規模為1.2億噸/日,預計“十二五”期間新建污水處理能力5000萬噸/日,按照單位投資1500元/噸計算,總計投資需求750億元,新增運維服務需求102億元;“十二五”期間全國重點流域所有市、縣污水處理廠要求達到一級B標準,重點流域省會城市及重點地市的污水處理廠要求達到一級A標準,提標改造規模為2000萬噸/日,按照單位投資500元/噸計算,改造市場空間100億元。
固廢:垃圾處理迫在眉睫,滲濾液處理是新興需求
目前我國固廢化率僅17%,固廢投資增速明顯低于廢水、廢氣投資增速。隨著廢水和廢氣行業已經初具規模,固廢發展行業也將走出蟄伏期得到大力發展。
由于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生活垃圾激增,垃圾處理能力相對不足,一些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垃圾滲濾液具有高污染、成分復雜以及危害性大等特性,受社會公眾特別是垃圾處理廠附近居民的關注度高。“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15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而2011年的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目標為74%。
根據住建部《關于全國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2010年上半年通報》,2010年中期全國垃圾處理在建產能19.4萬噸/日,2010年下半年計劃投產7.89萬噸/日,若計劃如期完成則2010年年底在建產能約11.5萬噸/日,這些產能將基本在2013年前投運,保守預計整個“十二五”期間新增生活垃圾40萬噸/日。
預計“十二五”期間垃圾滲濾液處理市場規模200-300億元。目前全國垃圾滲濾液排放量約為12萬噸/日,預計“十二五”末滲濾液處理量將突破20萬噸/日,按照8萬元/噸的單位投資成本計算,建設投資規模近200億元;按照30元/噸運行費用計算,運營費用為20億元左右。
環境監測:受益于監管體制的完善
環境監測包括空氣、沙塵天氣影響、飲用水水源地、城市噪聲等各環境要素的常規監測以及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應急預警監測,是環境管理基礎的支撐力量。2011年3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了“十二五”環保相關指標。
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整體的監測能力將明顯增強,在部分細分領域,如廢氣污染源監測、廢水污染源監測等,會有高于行業平均增速的增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