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就在住建部相關人士宣稱“城市自來水廠出廠水質達標率由2009年58.2%提高到2011年83%”不久,順著水箱和蓄水池、市政供水管道、自來水廠,環保部決定逆流而上,打響一場飲用水源地“保衛戰”。我國環境中污染物種類繁多,僅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涉及的水污染物就達109項,但實際污染物種類可能達到數百種。有些污染物在環境中超過一定濃度或經過一定時間的累積,就會威脅環境安全和群眾健康。
就在住建部相關人士宣稱“城市自來水廠出廠水質達標率由2009年58.2%提高到2011年83%”不久,順著水箱和蓄水池、市政供水管道、自來水廠,環保部決定逆流而上,打響一場飲用水源地“保衛戰”。
“全國仍有2.98億農村居民的飲用水不安全,20%城市居民的飲用水水源地不達標。”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向在座14個“兩高”行業的協會負責人強調。
環保部數據表明,我國一半城市市區地下水污染嚴重,57%的地下水監測點位水質較差甚差;2011年上半年,七大水系除長江、珠江水質狀況良好外,海河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超過40%,為重度污染,其余河流均為中度或輕度污染;90%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約一半城市市區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
張力軍強調,我國環境中污染物種類繁多,僅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涉及的水污染物就達109項,但實際污染物種類可能達到數百種。有些污染物在環境中超過一定濃度或經過一定時間的累積,就會威脅環境安全和群眾健康。
在流向終端居民用戶的漫長旅途中,飲用水源地是水作為資源的站。
搜集到99000多條企業環境違法記錄,曾獲得七部委聯合主辦的“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獎項的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負責人馬軍告訴記者,相對于下游其他環節,飲用水源地所受污染對終端居民一般影響較大,其中重金屬污染、持久性有機物污染很難被傳統水處理工藝消滅;但飲用水源地的產業轉型升級成本,不僅大于水廠升級改造成本,甚至大于城市管網改造成本。
馬軍分析道,飲用水源地一般在河流上游的欠發達地區,這些地區往往渴望高額投資拉動經濟發展,導致礦山開采和冶煉、石化和化工等高污染行業“遍地開花”,管理粗放、執法不嚴,以致水源地污染物排放總量遠遠超過環境容量。
記者獲悉,“十二五”期間,環保部以生態敏感和脆弱地區為重點,協力推進飲用水水源、湖泊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新近發布的《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更是提出,到2015年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60%。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表示:“這也就是說,全國重點流域60%的水都可以作為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