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致函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轉報環境保護部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報告建議,盡快修改環境保護法。環保部會同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辦、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22個部門和單位,就審議意見進行了認真研究,提出了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措施。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致函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轉報環境保護部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報告建議,盡快修改環境保護法。
去年10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并提出審議意見。會后,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致函國務院辦公廳,請研究處理審議意見。環保部會同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辦、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22個部門和單位,就審議意見進行了認真研究,提出了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措施。
報告提出,要研究修改和制定大氣、土壤、核安全、化學品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著力解決環境標準之間不配套、不協調問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法修訂工作,相關工作正在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工作已納入國務院2012年立法計劃。環境保護部等部門已啟動土壤環境保護立法工作,抓緊研究起草核安全法和化學品環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有關部門積極完善環境標準制(修)訂立項、編制和審查等程序,解決標準間不配套、不協調問題。
報告認為,當前,我國現行環境保護法規缺少約束政府行為和責任追究的明確規定,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不足、強制手段有限,導致地方政府干預環境執法的現象突出。同時,一些地方環境執法不到位的現象普遍存在,少數環境執法人員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基層環境執法能力比較薄弱。為此,監察部、環境保護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職能部門的審批監管責任、企業的環境風險排查和突發環境事件防范處置責任,加強環境應急管理,提升基層執法能力,加大區域限批和掛牌督辦力度,出臺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與責任追究辦法,督促地方政府堅決糾正和嚴厲查處各類環境違法違紀行為,著力解決環境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強化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責任追究,依法加大懲處力度。
正研究制定綠色GDP指標體系
環保部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介紹,有關部門正在研究綠色GDP指標體系及其相關政策。
報告介紹,有關部門正在制定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實施考核評價辦法,將把節能減排指標考核結果作為衡量政府績效的重要依據。監察部會同環境保護部等部門著力開展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督促地方政府切實履行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敦促有關部門依法認真履行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從項目立項、審批、驗收和監管等各個環節,以及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廢棄處置等全過程對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追究責任。
啟動西部大開發環境影響研究
環保部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介紹,我國將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環境影響研究。
報告介紹,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依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全面推進國家環境功能區劃編制工作,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協同推進。今后,有關部門將繼續嚴格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指導地方編制實施主體功能區劃、規劃,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調控作用,嚴把用地審批關口,優化區域產業規劃布局,不斷完善財政、投資、產業和環境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重點地區將控制煤炭消費總量
環保部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介紹,我國將在重點地區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
報告介紹,《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促進非化石能源發展”的目標要求。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部門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編制實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發展規劃和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能等4個專題規劃,推動傳統能源清潔利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合理控制煤炭開發和利用規模,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
防止產業轉移中環境污染轉移
環保部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提出,要防止產業轉移過程中出現環境污染轉移等問題。
報告介紹,有關部門將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實行差別化的區域政策;嚴格資源節約和環境準入門檻,對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堅持高標準,嚴禁污染產業和落后生產能力轉入;在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劃定生態紅線,強化承接產業轉移環境監管。
改善水質保障飲用水環境安全
環保部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介紹,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全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和城鎮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等,著力改善水環境質量,保障飲用水環境安全。
報告介紹,環保部會同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等有關部門積極推進流域綜合管理,強化湖泊污染防治,繼續對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考核,推行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績效考核與評價,建立水環境預警制度,推廣跨界水環境補償機制,加大對水質良好或生態脆弱湖泊的保護力度。
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將達81%
環保部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介紹,2012年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220億元,再解決6000多萬農村居民和800多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將達到81%。
報告介紹,有關部門積極實施“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截至2011年年底,已安排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80億元,支持1.6萬多個村鎮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示范建設,4000多萬農村人口直接受益。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編制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二五”規劃、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規劃,將進一步擴大中央和地方農村環保專項資金規模,擴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范圍,全面實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
有關部門開展環境稅立法研究
環保部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介紹,財政部、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積極推進環境稅費改革,會同法制辦開展環境稅立法研究。
報告介紹,江蘇、浙江等10個省份開展了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有關部門將研究出臺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全國推廣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
將推進生態補償機制相關立法
環保部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介紹,有關部門加快推進生態補償機制相關立法工作。
報告介紹,有關部門起草了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的若干意見,對森林、草原、濕地、水、海洋、荒漠、礦山等領域生態補償的原則、要求、政策措施等作出規定,研究覆蓋重點流域、重要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礦產資源開發、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態環境補償政策體系;結合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實施,建立跨行政區域水環境補償機制,鼓勵、引導和探索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開發地區對保護地區、生態受益地區對生態保護地區給予生態補償。有關部門將加大中央財政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支持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發展綠色產業,啟動祁連山、秦嶺、武陵山、黔東南、川西北、滇西北、桂北等生態補償示范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