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馬來西亞失聯航班失聯多天。我國多艘艦船到達搜救區域進行積極搜索,幾千平方公里的范圍,如果直接靠水下搜索,難度很大。雷達、聲吶等自動化設備參與其中,給搜救工作提供了大的助力。
儀表網訊 馬來西亞失聯航班失聯多天。我國多艘艦船到達搜救區域進行積極搜索,采用雷達、聲吶等自動化設備對水上和水下目標進行搜尋探測海域搜救。
可這個搜索過程猶如大海撈針。據了解,我國已劃定長90海里,寬25海里,總面積約2250平方海里(約合7717平方公里)的長方形區域為3月12日前的海上搜救范圍。3月12日,中方派出的8艘船艦,已全部到達馬航失聯航班可能失蹤的海域,并且還將搜救范圍向西北擴大約1萬平方公里。同時,中方與在馬六甲海峽航行的中國商船協調,要求協助搜救。
搜救儀器
那么在搜救過程中又用到哪些自動化儀器設備呢?
“進行海上搜救,首先要做的是,通過空中和水面手段確定一個大概的區域。幾千平方公里的范圍,如果直接靠水下搜索,難度很大。”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芑南說,有了目標區域后才能逐漸縮小到若干個可疑點。在這過程中,搜救人員可以通過水面的聲吶等設備對海底進行探測,進而發現可疑物。比如,正在馬航失聯客機疑似墜落海域執行搜救任務的“南海救101”輪,白天搜尋手段主要以目視搜尋為主,輔以望遠鏡和雷達等設備搜索;在夜間和能見度不良情況下,會采用目視加紅外夜視儀、掃海燈、光電跟蹤系統和雷達等設備搜索。
“通過水面設備確定殘骸疑似位置后,再進行水下搜索。”徐芑南說,“因為水下設備的續航力一般較短,所以使用范圍都很有限。”
徐芑南告訴記者,如果失聯航班墜落的位置是水深超過1千米的深海,可以用自主式水下機器人(AUV)和有纜水下機器人(ROV)配合搜索。AUV可以沿著需要的線路,一方面用聲吶設備探測,檢查海底有無可疑物體;一方面還可通過照相設備把海底情況記錄下來。在把目標縮小到幾個可疑物體后,再用帶有機械手的ROV進行打撈作業。
如果是在淺海的話,比如失聯馬航失聯客機的疑似墜落海域,水深不足百米,派遣潛水員下去搜救,效率更高。據悉,此次前往搜救的艦船上就配有潛水員編隊。一旦確定疑似位置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潛水員將緊急下水進行核實、打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