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上下游】近幾年,上流行一種新型屈光度補償方式,叫做自由曲面眼鏡片框架眼鏡。由于其工藝復雜,進口儀器價額昂貴,在國內普及率一直不高。兩年前,中科院光電所研制自由曲面光焦度檢測儀,成功填補了這一技術在我國的空白。目前,該設備已在北京同仁醫院同仁驗光配鏡中心投入使用,經過多月的使用客戶反應良好。
隨著計算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近視的人越來越多,視光學產業逐漸壯大。自由曲面眼鏡片框架眼鏡是近幾年上流行的新型屈光度補償方式,這種眼鏡能在單一鏡片上實現近視和老化的漸進矯正,在歐美普及率超過50%,已成為眼科屈光矯正的方式。但配置這種眼鏡要求配鏡儀器能全面測量出眼鏡的遠光區、近光區、通道長度和寬度,而我國現在使用的測量設備均為價格高達數萬美元的進口設備,因此,大大影響了自由曲面眼鏡片在我國的推廣。
自由曲面光焦度檢測儀是測量眼鏡鏡片各類光學參數的儀器,它采用哈特曼波前像差的原理有效解決了傳統焦度計只能對眼鏡鏡片進行單點測量,不能進行鏡片全表面測量的問題,實現了對眼鏡鏡片,特別是目前已逐步普及的漸進多焦點鏡片的全表面(人眼遠用點、人眼近用區,視覺變化通道等)進行測量的目標,為眼鏡產品的質檢、眼鏡鏡片的加工定制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將更加有效的保護大眾的視覺健康。
據了解,該儀器由中科院光電所八室于2012年2月完成研制,后聯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上海雄博精密儀器公司進行產業化推廣。其測量精度及準確度均達到了水平,而價格卻只有進口測量儀的幾分之一,極大降低了自由曲面眼鏡片的配鏡成本。
目前自由曲面光焦度檢測儀已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實現逾40萬元產值,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伴隨該項目產業化的逐步深入,未來其產業化前景將會更為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