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目前,靜??h正在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這種現代化的技術“嫁接”于設施農業上,使管理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實時掌控農作物棚室內的各項生產指標,并進行及時有效的管理。
二十四歲的大學畢業生岳超凡專門在生寶谷物種植基地負責物聯網服務平臺上各項數據的搜集、觀察工作。他說:“觀察溫濕度、光照、二氧化碳的含量,這有報警自動提示,半小時一看,發現問題后,有自動的就用自動(管理)。”
靜海縣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技術推廣科副科長顧城彬說,當棚室內傳感設備的智能監控系統實時采集到的各項數據低于或超出服務平臺上指標數時,系統會自動預警。顧城彬指著其中一項已經出現紅色三角標識的數值說:“這是它預警。這個應該是它的光照不夠,光照不夠,應該是現在棚室沒撩簾子。”
及時收集到各項數據指標后,技術人員就可以根據平臺上提供的相關管理技術進行自動化操作。顧城彬說:“可以自動控制滴灌澆水,可以自動控制卷簾,自動開風道,還有自動補光,全部可以實現自動化,在操作室里就可以把這些工作都干了,”
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是市農委與國家農業部、中科院合作的一個項目,在全市各區縣小范圍示范推廣。生寶谷物種植基地是靜海縣的試點,目前已經在三十六個棚室中進行試驗。顧城彬說:“安防、管理都有了,用不著進大棚,在操作間里,大棚里的所有信息都可以看得見。這個能清晰到這種程度嗎?沒問題,可以到每個葉片。 ”
在盡享物聯網為設施生產帶來便捷與的同時,技術人員也提出,目前平臺上的各項數據指標比較寬泛,沒有具體到每一種作物,因此,他們也期待著這項技術能夠更為精進,讓更多農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