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新概念】7月7日,江蘇省徐州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重點是加快產業發展、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把“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擺在更加突出緊要的位置。
日前,市委會研究通過了《中國制造2025徐州行動綱要》。作為一座以制造業為產業支撐的老工業基地城市,“徐州行動綱要”有何特色亮點?對徐州發展將帶來哪些影響?
全面落實
中央和省市文件精神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成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個十年的行動綱領。2015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發《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提出要經過十年努力,實現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的新跨越。
“當前,我市仍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好決勝全面小康的蘇北、打造“強富美高”新徐州,解決當前徐州工業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迫切需要一個“十三五”和未來十年工業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把、基地、增長點、爆發點在哪里加以固化,更好地指引方向、凝聚共識、形成合力、重點突破。
為了做好“徐州行動綱要”的編制工作,徐州專門制定下發有關全市工業產業發展的普查表,涉及全市10個縣區、9個開發區、163個鄉鎮和辦事處的萬余家企業。同時,召開全市發改經信系統主任會議、百家重點企業座談會,對徐州產業發展現狀、、基地布局、產業鏈條、發展思路進行全面系統梳理研究。
從“制造大市”
邁向“智造強市”
“徐州行動綱要”共包括四大板塊四個附件。四大板塊是目標任務、發展重點、工作任務、保障措施,四個附件是主要目標體系、產業鏈條圖譜、重點支撐項目、主要任務分工。
“徐州行動綱要”圍繞“將徐州打造成為區域性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目標,全面落實“工業立市、產業強市”兩大戰略,努力構建以優勢產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的“6 6”現代工業產業新體系,著力打造以產業為、國家和省級產業基地為兩翼的“255”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 基地、平臺 載體、增長點 爆發力、產品鏈 價值鏈”的“十二條”制造業產業鏈,實施“創新驅動、智慧融合、雙向開放、綠色低碳、質量品牌、服務制造”六大工程,落實“組織領導、政策支持、人才建設、改革創新、督查考核”五項舉措,實現制造大市向“智造強市”的新跨越。
“6 6”:即裝備制造、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煤電能源、煤鹽化工、綠色冶金、建筑建材等六大優勢產業,新能源、電子信息、新材料、新醫藥、裝備、節能環保等六大戰略新興產業;“255”:即“以工程機械為重點的裝備制造業中心和以太陽能光伏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中心”兩大產業中心;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電子信息、裝備、新材料、新醫藥五大產業基地;建筑建材、煤鹽化工、綠色冶金、煤電能源、節能環保五大省級特色產業集聚區。
“徐州行動綱要”在發展重點方面具體闡述了“6 6”產業體系提出的12個重點產業發展方向,每個產業細化為目標任務、發展思路、產業鏈條、技術進步、區域分布、企業培育、項目支撐七個方面。在六大傳統優勢產業、六大戰略新興產業基本沿用原有的產業統計和劃分,但是部門產業著眼于徐州未來發展作出了適當調整,如,為了做大做強食品產業,將煙草、家具、服裝、皮革皮具納入了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產業范圍;為了推進建筑產業化,建材產業調整為建筑建材產業。
18個指標可感可知
“徐州行動綱要”圍繞徐州近五年和十年發展目標,在充分吸納各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指標體系,共分為創新能力、質量效益、兩化融合、結構優化、綠色發展等5大類18個指標。
據介紹,針對12條制造業產業鏈,徐州還專門編排了2016至2018年重點實施的億元以上項目,總投資1850億元。針對六大優勢產業、六大戰略新興產業共12條制造業產業鏈,明確包掛領導、責任單位和屬地政府,形成健全完善的責任分工體系。
(原標題:徐州通過《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要》 將向“智造強市”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