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產業】吉林油田將勘探開發系統、地面工程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融為一體,建立統一的生產管理和綜合研究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同一平臺、信息共享、多級監視、分散控制”。
7月23日,吉林油田松原采氣廠大老爺府項目部監控中心利用物聯網智能
控制系統,僅用1個小時,就完成了315口油井開井任務,減輕了人工開井的勞動強度。
“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油田建設,可以理解為‘互聯網+油田’。”吉林油田通信公司經理岳憲民這樣解釋物聯網與油田的緊密結合。
吉林油田地質狀況具有典型的低滲、超低滲透特點,先天資源稟賦較差。進入開發中后期后,老區地層動力不足,老井各類故障頻發,單靠人工巡井發現故障、解決問題、恢復生產,往往需要很長等停時間,導致產量下降。2010年開始,吉林油田科研人員著手研發物聯網。由于當時技術力量不足,硬件基本由第三方提供,不僅費用高,而且許多功能是油田生產不需要的。
經過不斷摸索,2015年,成功研發出具有吉林油田特色的物聯網代產品——油井運動儀。這標志著吉林油田的物聯網建設已丟掉第三方“拐棍”,實現了自產自銷。
吉林油田通信公司研發部副主任蔡曉冬介紹,吉林油田自主研發的油井運動儀,不僅數據傳輸準、成本低、易維護,而且安裝簡單、安全可靠。既可在零下40攝氏度低溫下使用,又經受了高溫多雨的考驗,已在乾安、新民、英臺等多家采油單位安裝2600套。
安裝油井運動儀后,從基層隊到采油廠再到公司總部,都可通過直達隊部的光纖傳輸得到有效數據,準確掌握整個油區油井狀況,既可對采油時率統計,又可進行產量估算。
乾安采油廠油井間距離遠、地域范圍廣。安裝油井運動儀后,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登錄軟件平臺即可了解百公里以外的油井信息,隨時接收油井啟停提醒,并可從不同角度對油井啟停進行分析,降低了無故停井率。
乾安采油廠采油九隊隊長王琿說:“現在,每天只要巡檢一次即可。這可真是鼠標一點,數據全來。”
油井運動儀獲得2項國家、4項軟件著作權。其研發成功和大范圍推廣,標志著吉林油田初步形成了以市場需求為主導、以產品集成創新為支撐的物聯網建設體系。
今年年初以來,吉林油田研發的抽油機智能控制器、停井報警儀、井場電子眼和電參采集器,為前線生產安上了“電子眼”,為后線數據采集提供了“百寶箱”。
大老爺府油田是吉林油田對生產老區全面改革的重要區塊。這個油田不僅勞動效率低、創效能力差,而且原有機構設置不適應當前開發生產需要,必須依靠技術手段調整注水、機采、集輸系統,實現科學開采,并在此基礎上整合機構設置,優化用工結構,降低人工成本。
今年年初開始,吉林油田將大老爺府油田作為物聯網試點基地。在數字監控下,大老爺府油田上半年完成產量1.78萬噸,超計劃300噸,自然遞減率和綜合含水率均有所下降。采油生產真正實現了“讓數字說話”。
(原文標題:吉林油田讓數字說話 聽數字指揮)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