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儀表網 儀表會議】11月10日至12日,2018年全國聲學大會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聲學學會、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主辦,聲場聲信息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先進水下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承辦。大會以“創新聲學科技,服務國家發展”為主題,圍繞聲學科技前沿問題、聲信息技術領域國內外熱點難題、關鍵技術瓶頸問題等開展交流和討論。來自全國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近500名代表參加大會。大會錄用文章327篇,共設置1個主會場和12個分會場,其中重點實驗室論壇、北極聲學論壇、聲學教育論壇、聲效應沙龍均為開設。
聲學所所長王小民代表主辦單位向大會表示祝賀。他說,作為中國聲學學會的掛靠單位,聲學所始終把支持學會工作作為一件大事,在人力、物力和資金等多方面積極支持學會開展工作,見證了學會33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學會組織結構與制度建設更加完備,會員規模逐年擴大,聯系聲學和信息領域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更加強勁,助力科技創新工作持續推進,國內外影響力日益彰顯,聲學學會一定會為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聲學學會副理事長、聲學所副所長李風華主持開幕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物理科學一處處長倪培根致辭,闡述了聲學學科的重要性,并根據聲學領域的基金申請情況,希望聲學領域的專家凝練共識,積極培養青年人才,對聲學學科的“卡脖子”問題進行調研,以推動聲學學科的發展。他還簡要介紹了基金委在基金管理上的一些新政策和新辦法,希望各位專家關注基金申請。
大會舉行了“魏榮爵”獎頒獎儀式。中國聲學學會副理事長、南京大學魏榮爵基金會理事長章東宣讀獲獎名單,并介紹獲獎者情況。中科院院士張淑儀為獲獎者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海榮、南京大學教授屠娟頒獎。報告學術交流環節由中國聲學學會副理事長、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孫超主持。
聲學所研究員何世堂做了題為《聲表面波
氣相色譜及其應用進展》的大會報告。聲表面波氣相
色譜儀是基于聲表面波傳感器與氣相色譜分離聯用的有機氣體分析儀,由聲表面波傳感器進行定量檢測,具有靈敏度高、色譜柱升溫速度快、體積小等特點,可實現痕量氣體的廣譜、快速、高靈敏度現場分析;團隊開展了聲表面波傳感器響應機理和檢測下限分析,得到試驗驗證;突破了聲表面波檢測器、進樣/富集/色譜分離系統設計等關鍵技術,研制成功便攜式樣機,質量檢測下限低小于1pg;在應用方面,開展了化學毒劑、爆炸物、毒品、水中有機物、中藥揮發性成分的初步分析。
南京大學教授程營做了題為《基于聲學人工結構的聲場調控及相關新原理聲學器件》的大會報告,聚焦團隊近期利用具有“類量子效應”的聲學人工結構獲得對聲波傳輸、散射等方面進行超常規人工調控的新方法,以及所制備的一系列新原理聲學功能性器件。內容包括如何利用聲學人工結構在聲學系統中產生類似電子自旋的聲多極子等新穎的聲學模式;如何產生聲波的拓撲傳輸等新奇類量子效應,并與聲散射抑制、聲波定向發射與接收、抗干擾聲通信等聲學問題相結合,探索應用于有關實際聲場調控系統等。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趙越喆做了題為《現代建筑聲學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的大會報告,介紹現代建筑聲學理論和技術發展現狀,主要包括室內音質計算機仿真技術、聲學縮尺模型實驗技術、虛擬可聽化及視聽一體化技術的原理及其在建筑聲學、環境聲學和聲景學中的應用前景;民族音樂及其演出廳堂音質的基礎聲學研究現狀;建筑構件空氣聲隔聲評價新指標的探索以及構件聲散射系數的混響室和縮尺混響室測量方法和影響因素等。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萬明習做了題為《空化增強的超聲診療研究》的大會報告,簡要介紹生物醫學空化的原理和技術,特別是超聲空化在組織、細胞和分子水平上熱和力學機制;重點介紹了空化的控制方法和應用,包括混合組織消融和毀損HIFU技術、聲勢阱操控納米液滴相變閾值與空蝕分布、血管聲空化和光聲空化、主動和被動超聲空化成像等。相關研究致力于發展、安全的超聲診療技術。
自2018年起,每年舉辦一次的全國聲學學術會議更名為全國聲學大會。中國聲學學會和中科院聲學所作為主辦方,希望通過此次會議增強學術交流,培育創新人才,展示新成果,學科方向,創新發展思路,展科普新形象,開拓學會新領域,開創聲學新生態。
(原文標題:2018年全國聲學大會在京舉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