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12月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發布了《關于疑似布魯氏桿菌感染事件處置情況》的通報,稱11月28日-29日,研究所里有4名學生布魯氏菌病血清學陽性。據央視新聞報道,截至12月7日,蘭州獸研所317名接受布魯氏菌檢測的師生中,有96人呈血清學陽性,被診斷為隱形感染。
據了解,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是一種由布魯氏菌引起的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業發展的人畜共患慢性傳染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感染上該病菌的臨床表現為局部膿腫,或是淋巴結、血管系統、心臟、骨髓、肺臟、泌尿生殖系統等多個器官和系統同時受累,常見脊柱炎、關節炎、心內膜炎等疾病的相關癥狀。
布魯氏菌的傳播路徑有很多,包括接觸感染動物的排泄物,或者攝入由感染或患病動物制成的食品而患病;接觸病畜的流產物、乳、肉、內臟、皮毛以及被污染的水、土壤、食物、空氣、塵埃,病菌也會經體表皮膚進入人體;病菌還可通過呼吸道粘膜、眼結膜和性器官粘膜而發生感染。從傳染途徑看,本次蘭州獸研所布病爆發,很有可能是實驗過程中實驗人員未完全遵循規范,且管理上也存在疏漏,才使得感染布病的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所以說,為了保護自身安全與健康,避免感染布魯氏菌,實驗室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正確選用和規范使用工作服、橡膠手套、圍裙、口罩、帽子、鞋套等個人防護用品,工作結束后要用消毒機、凈化機做好工作場所和器具以及個人的消毒。
布病在我國分布廣泛且難以治愈。因此,我國在布魯氏桿菌檢測方面的投入也很大,現有的檢測方法有虎紅平板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酶聯免疫方法和布魯氏桿菌檢測卡。其中,虎紅平板凝集試驗需要的儀器有虎紅平板凝集抗原、載玻片、
移液器、槍頭,該方法操作簡單、用時短,但無法對全血管進行檢測;試管凝集試驗靈敏度和特異性較高,但操作復雜,需要布病試管凝集抗原、生理鹽水、試管、移液管、移液器、小燒杯、槍頭、試管架等多個設備且需要24小時才能得出檢測結果;ELISA酶聯免疫方法敏感度、特異性以及準確率都較高,但檢測成本也高,不適合大規模篩選;檢測卡是各單位經過不斷的試驗后研制出的,具有快速、準確、便攜、易操作等良好特性,適用于人或牲畜血清或血漿樣本中布魯氏菌抗體的檢測。
數據顯示,近年來畜間布魯氏菌的患病率呈現復發、上升的現象,我國患布魯氏菌病人數也伴隨著動物的患病率上升而逐年增多,波及28個省市區,且隨著布病發病率的上升,我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受到了嚴重影響。由此可見,防控布病雖任重道遠但勢在必行。
對于尚未感染的人群而言,應當避免攝食未經巴氏消毒的奶制品、避免進食生肉半熟肉、不使用感染動物的毛皮;對于已經確診的布病患者,應當遵循早期用藥、徹底治療、合理選用藥物及用藥途徑的原則,在其治療過程中藥物劑量要足、時間要足,不得中途停藥,方能有效增強患者的抵抗力、提高療效;屠宰場工人、肉類加工工人、獸醫、實驗室等布病高危感染人群,更應當積極學習布病的防治知識,提高個人防護意識,一旦出現類似病癥應當盡早到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咨詢檢查。
相信在國家對于布病的高度重視以及相關防控計劃的實施下,人們對于布病的認識會不斷深入,布病的防治技術也會逐漸提高,我國布病終能有效地控制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甚至是實現凈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