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具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超70個,廣泛應用到30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連接工業設備數量達4000萬臺套……近年來,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不斷刷新高度、速度。近日,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對今后3年工業互聯網的重點工作內容做出部署。
“未來三年是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工信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三年行動計劃》結合當前產業發展實際和技術產業演進趨勢明確到2023年,新型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融合應用成效進一步彰顯,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生態進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并進,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具體來看,《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了11項重點行動和10大重點工程,著力解決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深層次難點、痛點問題,推動產業數字化,帶動數字產業化。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實施網絡體系強基行動,推進工業互聯網網絡互聯互通工程,推動IT與OT網絡深度融合,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實施標識解析增強行動,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增強工程,完善標識體系構建,引導企業建設二級節點不少于120個、遞歸節點不少于20個;實施平臺體系壯大行動,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化升級工程,推動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數量比2020年翻一番。
持續深化融合應用。制定工業大數據
標準,促進數據互聯互通;實施新型模式培育行動,培育推廣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持續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
培育壯大產業生態。推進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培育工程,培育技術創新企業和運營服務商,再建設5個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打造10個“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
我們都知道,和
儀器儀表行業直接關聯性大的便是傳感器,5G時代所有動作鏈接和應用場景的實現,都需要靠傳感器來完成,傳感器已經成為事物相關聯的基礎硬件。
5G萬物互聯,在網絡連接上,各行各業都需要經過信號處理,而信號的鏈接,不可少的是芯片和器件,都要通過高科技精準儀器檢測后量產,還有網絡的連通測試,也需要通信行業的精準儀器檢測。萬物互聯,漏掉任何一項,都不能叫萬物互聯。而我國5G應用雖已正式開始,卻還未完善,所以5G基礎建設的推進必然帶動對測量儀器儀表的需求。
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技術切合了傳統制造企業智能制造轉型對無線網絡的應用需求,能滿足工業環境下設備互聯和遠程交互應用需求。在物聯網、工業自動化控制、物流追蹤、工業AR、云化機器人等工業應用領域,5G技術起著支撐作用。從行業應用看,5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延時性,能夠滿足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行業應用的特定需求,拓寬融合產業的發展空間,支撐經濟社會創新發展。
“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不同于互聯網創新應用,工業互聯網的主戰場在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領域,面向工業、立足工業、服務工業。”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要求工業互聯網必須與各行業各領域技術、知識、經驗、痛點緊密結合,多元性、專業性、復雜性高,這決定了推動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工業互聯網發展應推動多主體協同貫通、打破壁壘。”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說,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工業互聯網產業如同毛細血管般深入社會和企業方方面面,成為更多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一片沃土。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