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導讀:北京時間2022年1月6日6時59分,經過約47分鐘的跨系統密切協同,空間站機械臂轉位貨運飛船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利用空間站機械臂操作大型在軌飛行器進行轉位試驗。
1月6日凌晨,機械臂成功捕獲天舟二號貨運飛船。6時12分轉體試驗開始,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天和核心艙解鎖分離后,在機械臂拖動下以核心艙節點艙球心為圓心進行平面轉位;爾后,反向操作,直至貨運飛船與核心艙重新對接并完成鎖緊。
此次試驗,初步檢驗了利用機械臂操作空間站艙段轉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驗證了空間站艙段轉位技術和機械臂大負載操控技術,為后續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積累了經驗。
太空機械臂,實現類似人手臂的功能。融合了機械、電子、控制及信息等多學科技術,是一個機、電、熱、控一體化的高度集中的空間機電系統。通過搭載火箭,它能執行空間碎片清理、在軌加注與
維修等空間任務。圖中為國產太空機械臂模型,我國已研制出空間機械臂,由一個臂展和6個關節組成,非常靈活,可以進行目標捕獲和操作。
央視新聞報道稱,在中國空間站核心艙上的空間站機械臂,是我國目前智能程度最高、規模與技術難度最大、系統最復雜的空間智能制造系統。
空間站機械臂承擔著懸停飛行器捕獲、輔助航天員艙外活動、艙外貨物搬運、艙體狀態檢查等重要任務,這些都需要機械臂具備精準控制和強大的自由運動能力。
末端
執行器六維力傳感器、一維力傳感器和關節一維力矩傳感器三款傳感器產品作為機械臂重要的傳感測量元件,為這條“中國臂”在太空的自由炫舞提供了堅強保障。
三款傳感器產品作為機械臂進行伸縮、扭轉、抓握和拖動等動作時各關鍵部位的測力元件,就像機械臂的“觸覺神經”,能夠實時將力學參量反饋至機械臂的“大腦”,為機械臂實現精準控制提供重要依據,使機械臂具備強大的自由運動能力。
總之,空間站機械臂雖然體積重量不大,但卻是空間站建造和應用的核心裝備,在空間站建造、維護、科研以及在軌維護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航天員進行艙外活動的力量倍增器。
資料來源:新華網、光明網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