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深度】導讀:隨著我國科研投入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科學儀器需求不斷上漲,發展前景可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學儀器設備,就是科學研究的“器”,也是科學研究和科學創新的基礎條件。
科學儀器是根據科學的原理和先進的技術,經過精心設計和制作而成的工具,其目的是高效地運用物理原理、物理關系和先進技術進行科學實驗和探測,以探尋、獲取、轉換和存儲關于物理量、性質、現象、作用力及材料方面的信息和數據。
隨著社會和科技水平的發展,科學研究中的重大突破都離不開基礎科學儀器設施的支撐,因此,科學儀器的創新發展已經成為推進科技進步的關鍵性因素,科學儀器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據不完全統計,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中,68.4%的物理學獎、74.6%的化學獎和90%的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借助各種先進的科學儀器完成,或直接與新儀器方法或功能的發展相關。
因此,百年科學發展史和眾多諾貝爾科學獎都證明,科學進步離不開科研儀器的進步和發展,當前,現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來越依賴于先進的科學儀器,誰掌握了進的科研儀器研發技術,誰就掌握了科技發展的主動權。
我國科學儀器行業起步較晚,新中國成立后,科學儀器行業從零起步,1949-1969年,我國建立起初步的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1970-1990年,由于基礎薄弱,我國儀器科學與技術發展緩慢;
1990年以來,我國因科學技術的整體發展較快,儀器科學與技術進入快速發展期,這期間取得了一大批前沿科學儀器技術成果,支撐和引領了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和重大高新技術工程的發展。
在大約40多年的時間內,經歷了從建立起具有相當水平的發展體系,到停滯不前、陷入低潮,再到迎來行業發展轉折點的跌宕起伏的幾個階段。進入“十三五”時期,基于國家從政策、資金、環境等多維度支持,科學儀器行業開始加速。
然而,我國科學儀器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如低端同質化競爭、關鍵核心技術匱乏、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在行業內仍普遍存在。目前,國內高端儀器儀表對進口依賴度較高,賽默飛、島津、安捷倫等外資品牌占據著國內實驗室檢測儀器的大部分席位。
為推動國產科學儀器研發,解決國產科學儀器“空心化”問題,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多個國家部委曾下發相關的支持政策和規劃安排。
眾所周知,科學儀器行業需求潛力與科研活動發展情況相關,科研活動發展情況著重體現在科研機構數量規模和研發經費投入兩方面,因此,增加科研投入較為重要。
2021年5月17日,科技部發布“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該重點專項申報指南圍繞科學儀器、科研試劑、實驗動物和科學數據等四個方向進行布局,擬支持39個項目,擬安排國撥經費概算5.39億元。
此外,根據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的數據,2010-2021年,我國科技經費投入繼續保持增長態勢,2021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7864億元,同比增長14.2%。
隨著我國科研投入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科學儀器需求不斷上漲,預計到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1萬億元,前景一片大好,相關企業可重點布局。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