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WSZ-3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
WSZ-3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
活性污泥微生物從污水中去除有機物的代謝過程,主要是由微生物細胞物質的合成(活性污泥增長),有機物(包括一部分細胞物質)的氧化分解和氧的消耗所組成,當氧供應充足時,活性污泥的增長與有機物的去除是并行的;污泥增長的旺盛時期,也就是有機物去除的快速時期。
絮凝體的形成與凝聚沉淀
污水中有機物通過生物降解,一部分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合成細胞物質成為菌體,如果形成菌體的有機物不從污水中分離出去,這樣的凈化不能算結束,為了使菌體從水中分離出來,現多使用重力沉淀法,如果每個菌體都處于松散狀態,由于其大小與膠體顆粒大體相同,那么將保持穩定懸浮狀態,沉淀分離是不可能的,為此,必須使菌體凝聚成為易于沉淀的絮凝體。
易于形成絮凝體的細菌有動膠菌屬、產堿桿菌、無色桿菌、黃桿菌、假單孢菌等,但無論哪一種細菌又都是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夠凝聚的。
活性污泥的評價指標
評價活性污泥,除對活性污泥微生物組成的生物相進行觀察外,還使用以下指標。
(1)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
混合液懸浮固體是指曝氣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懸浮固體數量,單位為mg/L,也稱混合液污泥濃度,它是計量曝氣池中活性污泥數量多少的指標,活性污泥法中,MLSS一般為2-4g/L。
(2)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MLVSS)
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是指混合液懸浮固體中有機物的重量,單位mg/L,在一般情況下,MLVSS/MLSS的比值較固定,對于生活污水,常在0.75左右,對于工業廢水,其比值視水質不同而異。
影響微生物活性的因素
在污水生化處理過程中,影響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可分為基質類和環境類兩大類。
基質類影響:
包括營養物質,如以碳元素為主的有機化合物即碳源物質、氮源、磷源等營養物質、以及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另外,還包括一些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如酚類、苯類等化合物、也包括一些重金屬離子如銅、鎘、鉛離子等。
WSZ-3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環境類影響:
溫度
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是很廣泛的,盡管在高溫環境(50℃~70℃)和低溫環境(-5~0℃)中也活躍著某些類的細菌,但污水處理中絕大部分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0-30℃。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微生物的生理活動旺盛,其活性隨溫度的增高而增強,處理效果也越好。超出此范圍,微生物的活性變差,生物反應過程就會受影響。一般的,控制反應進程的高和低限值分別為35℃和10℃。
pH值
活性污泥系統微生物適宜的PH值范圍是6.5-8.5,酸性或堿性過強的環境均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長,嚴重時會使污泥絮體遭到破壞,菌膠團解體,處理效果急劇惡化。
溶解氧
對好氧生物反應來說,保持混合液中一定濃度的溶解氧至關重要。當環境中的溶解氧高于0.3mg/l時,兼性菌和好氧菌都進行好氧呼吸;當溶解氧低于0.2-0.3mg/l接近于零時,兼性菌則轉入厭氧呼吸,絕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數為絲狀菌)還可能生長良好,在系統中占據優勢后常導致污泥膨脹。一般的,曝氣池出口處的溶解氧以保持2mg/l左右為宜,過高則增加能耗,經濟上不合算。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