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日處理25噸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日處理25噸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接觸氧化
接觸氧化法是一種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點的新的廢水生化處理法。這種方法的主要設備是生物接觸氧化濾池。在不透氣的曝氣池中裝有焦炭、礫石、塑料蜂窩等填料,填料被水浸沒,用鼓風機在填料底部曝氣充氧,這種方式稱為鼓風曝氣;空氣能自下而上,夾帶待處理的廢水,自由通過濾料部分到達地面,空氣逸走后,廢水則在濾料間格自上向下返回池底。
活性污泥附在填料表面,不會隨水流動,因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氣流的強烈攪動,不斷更新,從而提高了凈化效果。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處理時間短、體積小、凈化效果好、出水水質好而穩定、污泥不需回流也不膨脹、耗電小等優點。
厭氧生物濾池
厭氧生物濾池內部填充固體填料,如爐渣、瓷環、塑料等,厭氧微生物部分附著生長在填料上,形成厭氧生物膜,另一部分在填料空隙間處于懸浮狀態。
厭氧濾池的優點是:生物固體濃度高,可以承擔較高的有機負荷;生物固體停留時間長,抗沖擊負荷能力較強;啟動時間短,停止運行后再啟動比較容易;不需污泥回流;運行管理方便。厭氧生物濾池的缺點是在污水懸浮物較多時容易發生堵塞和短路。
厭氧生物濾池可采用中溫(30~35℃)、高溫(50~55℃)或常溫(8~30℃)運行,適用于溶解性有機物較高的廢水,適用COD濃度范圍為1000~20000mg/L。為了避免堵塞,可回流部分處理水以對進水進行稀釋和加大水力表面負荷。
厭氧生物濾池按水流的方向可分為升流式厭氧濾池和降流式厭氧濾池。廢水向上流動通過反應器的為升流式厭氧濾池,反之為降流式厭氧濾池。如果將升流式厭氧生物濾池的填料床改成兩層,下半部不用填料使成為懸浮污泥層,上半部仍用填料床,成為復合式厭氧生物濾池,則可有效避免堵塞并提高處理效率。降流式厭氧生物濾池由于水流下向流動、沼氣上升以及填料空隙間懸浮污泥的存在,混合情況良好,屬于*混合工藝;而升流式則屬于推流式工藝。
菌種馴化培養
馴化條件
一般來講,微生物生長條件不能發生驟然的突出變化,常規講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馴化過程應當與原生長條件盡量一致,當條件不具備時,一般用常規生活污水作為培養水源,馴化時溫度不低于20℃,馴化采取連續悶曝3-7天,并在顯微鏡下檢查微生物生長狀況,或者依據長期實踐經驗,按照不同的工藝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觀察微生物生長狀況,也可用檢查進出水COD大小來判斷生化作用的效果。
日處理25噸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馴化方式
馴化條件具備后,連續運行已見到效果的情況下,采用遞增污水進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適應新的生活條件,遞增幅度的大小按厭氧、好氧工藝及現場條件有所不同。好氧正常啟動可在10-20天內完成,遞增比例為5-10%;而厭氧進水遞增比例則要小的很多,一般應控制揮發酸(VFA)濃度不大于1000mg/L,且厭氧池中PH值應保持在6.5-7.5范圍內,不要產生太大的波動,在這種情況下水量才可慢慢遞增。一般來講,厭氧從啟動到轉入正常運行(滿負荷量進水)需要3-6個月才能完成。
厭氧、好氧、水解等生化工藝是個復雜的過程,每個過程都會有自己的特點,需要根據現場條件加以調整。
編制必要的化驗和運轉的原始記錄報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從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較規范的組織和管理模式,確保啟動與正式運行的有序進行。
注意事項
活性污泥培菌過程中,應經常測定進水的pH、COD、氨氮和曝氣池溶解氧、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標。活性污泥初步形成后,就要進行生物相觀察,根據觀察結果對污泥培養狀態進行評估,并動態調控培菌過程。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