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AO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AO一體化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AO一體化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活性污泥法工藝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廢水好氧生化處理技術,其主要由曝氣池、二次沉淀池、曝氣系統以及污泥回流系統等組成。廢水經初次沉淀池后與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通過曝氣,活性污泥呈懸浮狀態,并與廢水充分接觸。
廢水中的懸浮固體和膠狀物質被活性污泥吸附,而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用作自身繁殖的營養,代謝轉化為生物細胞,并氧化成為終產物(主要是CO2)。非溶解性有機物需先轉化成溶解性有機物,而后才被代謝和利用。
廢水由此得到凈化。凈化后廢水與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內進行分離,上層出水排放;分離濃縮后的污泥一部分返回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內保持一定濃度的活性污泥,其余為剩余污泥,由系統排出。
活性污泥的形態和組成
活性污泥通常為黃褐色(有時呈鐵紅色)絮絨狀顆粒,也稱為“菌膠團”或“生物絮凝體”,其直徑一般為0.02~2mm;含水率一般為99.2%~99.8%,密度因含水率不同而異,一般為1.002~1.006g/m3;活性污泥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一般為20~100cm2/mL。
活性污泥由有機物及無機物兩部分組成,組成比例因污泥性質的不同而異。例如,城市污水處理系統中的活性污泥,其有機成分占75%~85%,無機成分僅占15%~25%。活性污泥中有機成分主要由生長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組成,這些微生物群體構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和食物鏈,其中以各種細菌及原生動物為主,也存在著真菌、放線菌、酵母菌以及輪蟲等后生動物。在活性污泥上還吸附著被處理的廢水中所含有的有機和無機固體物質,在有機固體物質中包括某些惰性的難以被細菌降解的物質。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標
(1) 污泥濃度指標
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也稱為“混合液污泥濃度”,表示活性污泥在曝氣池混合液中的濃度,其單位為mg/L或kg/m3。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MLVSS),表示有機懸浮固體的濃度,其單位為爪mg/L或kg/m3。在條件一定時,MLVSS/MLSS比值是比較穩定的,城市污水一般在0.75~0.85之間,不同廢水的MLVSS/MLSS值有異。
A/O工藝法: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除了可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外,還可同時去除氮、磷,對于高濃度有機廢水及難降解廢水,在好氧段前設置水解酸化段,可顯著提高廢水可生化性。
A2/O法: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是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藝和生物除磷工藝的綜合。該工藝處理效率一般能達到:BOD5和SS為90%~95%,總氮為70%以上,磷為90%左右,一般適用于要求脫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廠。但A2/O工藝的基建費和運行費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運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對目前我國國情來說,當處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閉性水體或緩流水體引起富營養化,從而影響給水水源時,才采用該工藝。
AO一體化污水處理成套設備化糞池技術: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預處理,建議保留化糞池或村民門口附近的坑塘。化糞池不僅可以起到收集污水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通過微生物新陳代謝作用除去部分有機質。
工藝流程為分離池-腐化池-酸化池-氧化池-排放。該工藝無動力、低能耗、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但是化糞池存在清掏困難、產生惡臭氣體和堵塞管道等缺點。
人工快滲:在快速滲濾系統運行中,污水周期地向滲濾田灌水和休灌,在土壤層形成的厭氧、好氧交替運行狀態有利于氮、磷的去除。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別為79.65%和94.47%,出水達到GB 18918—2002 一級A排放標準。
生態塘:是從氧化塘發展而來的污水生態化處理技術,主要進行污水的二級深度處理。它是利用水體自然凈化能力處理污水的天然或人工池塘,在太陽能作為初始能源的推動下,借助菌藻共生強化系統去除有機物,以水生植物和水產、水禽的形式作為資源回收,凈化的污水也可作為再生水資源予以回收利用,實現污水處理資源化,是生態處理的發展方向。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